池州学院基础部
-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3
- 相关作者:汪晓敏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池州学院科研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及干预策略被引量:3
- 2008年
- 在我国由于不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而导致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策略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 汪晓敏
-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
- 新升本院校需要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以池州学院为例
- 2009年
- 一部分办学基础较好,办学实力较强的专科院校升格转型为本科院校既是学校自身拓展生存空间,提升竞争力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需要。新升本院校要真正实现内涵升本,实现由单科型师范专科院校向多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必须正确处理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的关系、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的关系。
- 李先富
- 关键词: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传统教育教师教育
- 我国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对教育公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的学费以惊人的速度上涨,已经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很多学生因为支付不起高昂的学费而无缘接受高等教育,教育公平遭到严重的挑战。如何运用好成本分担理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谐有序地发展,最大限度地保障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公正,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汪晓敏
- 关键词: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教育公平成本分担理论
- 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究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非贫困生之间的差异,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大专院校9所,对708名贫困大学生和380名非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专业在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和情感指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艺术>工科>理科>文科;不同年级、不同性别贫困生在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贫困生的均值都低于非贫困生。结论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专业、年级、性别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徐迎利陈旭杨荣
- 关键词:统计学贫困
- 论师生关系理论研究的思维困境被引量:1
- 2009年
- 目前在教育研究领域关于师生关系方面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在众多的研究中,不少研究在思维路向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在思维起点上有教育独立的理论预设;在思维追寻的目标上有乐观的精英倾向;在思维的理路上有强烈的普适取向。如何走出师生关系研究的思维困境值得教育研究者反思和探索。
- 汪晓敏
- 关键词:师生关系思维困境
- 也谈现代学校诊断被引量:1
- 2009年
- 学校诊断作为一项专门的技术,对推动学校良性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学校诊断体现出内容的广泛性,过程的完整性,方法的多样性等特征。现代学校诊断业者主要由校外教育诊断专业人员和校内有关人员所构成,他们在职业道德、理论素养、经历经验、专门技术等方面须该达到专业的要求。
- 吴小贻
- 走出对教师合作认识的误区被引量:15
- 2009年
- 尽管教师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到,教师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究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但对什么是教师合作的揭示还不够深入、系统,人们对教师合作的认识还存在着片面性、模糊性。用理性、客观的态度,揭示教师合作中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自愿性与组织性;共享性与保护性等特征,对人们走出对教师合作的认识误区有一定帮助。
- 吴小贻
- 关键词:教师合作
- 德法并举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 2009年
- 高校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建设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基石,制度建设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保障,德法并举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根本途径。
- 单振生
- 关键词:高校和谐校园道德建设
- 走出对教师合作的认识误区
- 2008年
- 尽管教师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教师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究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但对什么是教师合作的揭示还不够深入、系统,人们对教师合作的认识还存在着片面性、模糊性。用理性、客观的态度,揭示教师合作中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自愿性与组织性;共享性与保护性等特征,对人们走出对教师合作的认识误区有一定帮助。
- 吴小贻
- 关键词:教师合作
- 教师研究的现状透视及定位思考被引量:6
- 2007年
- 在“科研兴校”理念的驱动下,我国中小学教师研究已由最初的起步走向了“繁荣”。然而,“繁荣”的教师研究却正处于“高原期”,而且暴露出不少问题。对照“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深入探讨“教师正在从事着什么样的研究”和“教师应该从事什么样的研究”,是合理诠释“教师即研究者”的应有之举,也是提高教师研究水准、提升教师素质的必要之举。
- 吴小贻
- 关键词:教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