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同德医院

作品数:19 被引量:205H指数:7
相关作者:徐锦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抑郁
  • 6篇药物
  • 6篇抑郁症
  • 5篇双相
  • 5篇抗抑郁
  • 5篇抗抑郁药
  • 5篇抗抑郁药物
  • 4篇双相障碍
  • 3篇齐拉西酮
  • 3篇META分析
  • 2篇躁狂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分裂症
  • 2篇丙戊酸
  • 2篇丙戊酸镁
  • 1篇单抗
  • 1篇心境稳定剂
  • 1篇选择性5-羟...
  • 1篇血症
  • 1篇循证

机构

  • 18篇浙江中医药大...
  • 4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河南省精神病...
  • 1篇解放军第91...
  • 1篇深圳市康宁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嘉兴市康慈医...
  • 1篇桐乡市第三人...

作者

  • 11篇金卫东
  • 5篇任志斌
  • 3篇陈正昕
  • 3篇马永春
  • 2篇王鹤秋
  • 2篇邢葆平
  • 2篇王家威
  • 1篇刘铁榜
  • 1篇方贻儒
  • 1篇王乃信
  • 1篇陈勇毅
  • 1篇郭丽明
  • 1篇吕路线
  • 1篇苗国栋
  • 1篇谭庆荣
  • 1篇陈炯
  • 1篇贾福军
  • 1篇刘兰英
  • 1篇张宁
  • 1篇范学胜

传媒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国药物评价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循证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被引量:82
2018年
该文从临床角度出发,提出在使用抗抑郁药物过程中,常常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自杀、5-羟色胺综合征、性功能障碍、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副作用、消化道副作用、转躁等,发生率为31%~60%,这些不良反应不仅仅引起用药依从性的降低,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或药源性疾病,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朱建峰金卫东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副作用药品不良反应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同德医院2013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联合顺铂(FP)化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生存质量、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4个周期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个周期后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欧洲癌症研究组织生存质量测定(EORTC QLQ-C30)量表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随访12、18、24个月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刘志军何忠良陈国兴何雪明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化疗中晚期食管癌
加味涤痰汤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利培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加味涤痰汤对降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长期利培酮作用下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68例长期服用利培酮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利培酮联合加味涤痰汤,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入组时、治疗后第4周末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阳性和阴性综合量表(PANSS)以及治疗中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结果入组时,两组被试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末,研究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研究组PANSS总分较对照组也有所降低,其中主要是以阴性症状因子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末,研究组血清PRL水平、PANSS量表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较入组时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涤痰汤能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因长期服用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导致高泌乳血症的泌乳素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杨金玲林霜马彩艳刘兰英李亚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高催乳素血症
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被引量:18
2012年
1概述双相障碍,是指抑郁和躁狂表现在一个患者先后交替发作或同时存在抑郁和躁狂的一种精神障碍。双相障碍发病年龄高峰在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次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金卫东郭田生苗国栋刘铁榜方贻儒贾福军李静汪波吕路线谭庆荣张宁李凌江徐一峰郝伟
关键词:抑郁症
首发、复发和双相抑郁患者精神症状的比较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首发、复发及双相抑郁患者精神症状的差异。方法:对首次抑郁发作患者(首发组,24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复发组,57例)及双相抑郁患者(双相组,25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和比较。结果:HAMD、HAMA评分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MRS评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P=0.007);双相组(6.6±9.0)显著高于首发组(2.8±3.4)和复发组(2.2±3.2)(q=3.86,q=4.40;P均<0.05)。双相组HAMD中的躯体焦虑因子分、体重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复发组(P<0.05或P<0.01);双相组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如意志活动、愤怒、幻觉、易激惹、激越、思维联想加快、破坏或攻击行为、活动增加显著高于首发组及复发组(P<0.05或P<0.01)。结论: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时可出现与躁狂相关精神症状。
任志斌马永春金卫东王鹤秋王乃信
关键词:抑郁发作首发抑郁症双相抑郁
抗抑郁药物与抑郁症的HPA轴功能研究进展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亢进是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之一,也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神经生物学异常表现之一,且在抗抑郁药物的干预下,增加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敏感性,减弱糖皮质激素抵抗,抑制HPA轴,恢复糖皮质激素对HPA轴...
高之涵金卫东
关键词:抑郁症HPA轴抗抑郁药物
文献传递
抗抑郁药物与抑郁症HPA轴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7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是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之一,也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神经生物学异常表现之一。在抗抑郁药物的干预下,可增加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敏感性,减弱糖皮质激素抵抗,抑制HPA轴功能,恢复糖皮质激素对HPA轴的负反馈调节,下调HPA轴的活性,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高之涵金卫东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抑郁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软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综述了软双相性抑郁的概念及诊断标准,以及《精神疾病统计诊断手册》第5版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诊断标准变化对软双相诊断标准的影响,进而提出我国软双相性抑郁的建议性诊断标准,以期有利于双相障碍的早期识别和诊断.
李冰凌高之涵金卫东
关键词:双相障碍抑郁障碍家族史
外周血长链非编码RN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肿瘤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已经成为现阶段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不具备编码蛋白能力的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等多个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近来,少量研究发现LncRNA在乳腺癌、肺癌、消化系统肿瘤等患者的外周血中也存在着稳定的表达,可见外周血中的LncRNA与肿瘤存在着某种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钱佳诚芮鑫淼李永峰孟旭莉
关键词:肿瘤长链非编码RNA外周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咽喉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咽喉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同德医院接受治疗的咽喉反流病患者11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每次10mg,每日早、晚餐前30min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内窥镜检查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内窥镜检查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0.2±0.1)分比(1.5±0.6)分;对照组:(0.3±0.1)分比(1.5±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窥镜检查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39/5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9%(5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咽喉反流病临床效果明显。
郭丽明丛品沈强谢晓兴徐锦
关键词:雷贝拉唑柴胡疏肝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