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149 被引量:212H指数:6
相关作者:程广丽陈文庆殷国伟周向阳傅艳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文化科学
  • 34篇政治法律
  • 27篇哲学宗教
  • 15篇经济管理
  • 14篇历史地理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自然科学总论
  • 4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军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8篇生态
  • 16篇政治
  • 16篇高校
  • 14篇思想政治
  • 14篇主义
  • 12篇教育
  • 10篇社会
  • 10篇生态文明
  • 10篇教学
  • 7篇大学生
  • 7篇伦理
  • 6篇银山
  • 6篇政治理论
  • 6篇政治理论课
  • 6篇社会主义
  • 6篇绿水
  • 6篇马克思主义
  • 5篇意识形态
  • 5篇哲学
  • 5篇视域

机构

  • 146篇湖州师范学院
  • 3篇苏州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辽宁工业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浙江省社会科...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丽水学院

作者

  • 2篇周向阳
  • 2篇尹怀斌
  • 2篇程广丽
  • 2篇傅歆
  • 1篇侯子峰
  • 1篇傅艳蕾
  • 1篇李爱敏
  • 1篇殷国伟
  • 1篇孙米莉
  • 1篇胡志刚
  • 1篇铁铮
  • 1篇李家莲
  • 1篇顾钰民
  • 1篇罗涤
  • 1篇袁本文
  • 1篇王南湜
  • 1篇刘剑虹
  • 1篇陈毓述
  • 1篇王易
  • 1篇王珏

传媒

  • 63篇湖州师范学院...
  • 6篇文教资料
  • 4篇自然辩证法研...
  • 4篇湖州职业技术...
  • 3篇观察与思考
  • 3篇中学政治教学...
  • 3篇辽宁工业大学...
  • 2篇理论观察
  • 2篇北方论丛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思想政治教育...
  • 2篇教学与管理
  • 2篇中学生百科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教育探索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湖湘论坛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理论导刊

年份

  • 1篇2024
  • 16篇2023
  • 13篇2022
  • 18篇2021
  • 21篇2020
  • 23篇2019
  • 29篇2018
  • 25篇2017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进展、现实困境与前景展望被引量:2
2018年
十八大以来,中国把握机遇启动了"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以及亚洲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共同体建设实践,并取得了积极的实践成果。但人类命运共同体毕竟仍然处于理念初创和实践初步启动阶段,它仍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与困境,如共同体的理想主义与现实博弈的实用主义之间存在悖论,中国复兴梦将助推世界梦还是会衍生更多文明冲突存在争论,新建构的命运共同体与已有共同体机制的关系如何处理存在分歧,等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能够积极寻找各国人民的利益汇合点,就能筑牢利益共同体的根基;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与各国人民共商共建共享,就能凝聚各国人民对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只要我们能够在发展好自己的同时带动和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就能为打造责任共同体树立典范,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有一个美好前景逐步展现。
李爱敏
论梁启超德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018年
本文主要论述梁启超先生的德育思想,通过对梁启超德育思想的理论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现代教育启示三个方面内容的研究,较为全面地把握梁启超的优秀道德思想。梁启超先生在中国道德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公德"和"私德"概念,其德育思想的核心就是造就适应社会的新型国民。现代学校德育工作可以从梁启超德育思想中探索出以下五个启示:加强现代社会道德建设,提升国民道德修养,培养公民自我教育能力,突出社会公德教育建设和塑造当代公民的集体意识。
洪颖李智晔
关键词:德育现代教育
“非自然性”作为技术人工物的本体论差异
“非自然性”(去自然化程度)表征着技术人工物的本质属性,反映着技术人工物的本体论身份,因而构成了技术人工物之间的本体论差异.技术人工物的环境影响与其本体论状况具有相关性,即“非自然性”的高低决定了其环境风险的大小.因此,...
陆群峰
关键词:本体论环境风险
湖州市践行“两山”理念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
2020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属生态命运共同体。协调好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湖州市先行先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研究视角看,在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践行“两山”理念取得的初步成果必然有其制度建设原因,毕竟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符合地方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是推动地方政府践行“两山”理念的关键因素。
汪浩杨翼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河长制改革视域下水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探析——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
2020年
河长制是我国在河湖管护和水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创新性实践。在河长制协同治水的基层运行过程中,仍存在政府缺乏一定奖惩激励机制、河长自身河流治理经验不足、共治格局仍待完善等一系列现实困境。破解这一现实困境的重点在于深化河长治水的体制机制创新,其中必要的奖惩机制是基础保障,完善行政问责制是必然要求,多主体协同治理是关键举措,加强舆论引导是思想引领。运用多种创新手段,推动河长制从全面覆盖向全面见效的转换与落实,从而实现由长兴模式到中国模式的转变,并积极促进我国实施河长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郑子奕吴凡明
关键词:河长制水生态环境
唯物辩证法视域下的浙江人文精神探析
2022年
浙江人文精神是浙江人立足长年的实践凝练出来的经验总结,突出地表现为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和“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浙江人文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浙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价值理念对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的遵循,即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规律。但是,社会转型发展的深入带来了不少新生事物,对三大基本规律的贯彻实施构成了新的挑战。如何克服困难继续发挥浙江人文精神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理论难题。
傅艳蕾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主义思想的创新与发展被引量:4
2017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淡化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到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观、"国际关系民主化"理念和"世界文明多样性"主张开辟国际交往新局面,以"和谐世界"理念与"新国际主义"思潮打通与主流国际社会的融合路径,再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动引领国际交往价值观导向的逐步推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思想实现了从阶级性质的国际主义向共同体性质的国际主义的转换和蜕变。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主义思想体系已基本形成,其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于向世界人民昭示了中国人民对未来人类社会共同体走向的科学判断和坚定抉择,在"阶级联合"直接通向"自由人的联合"道路基本封闭的21世纪,开辟了通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迂回道路。
李爱敏
关键词: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新国际主义和谐世界
“五位一体”与“十个坚持”的统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研究
2023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它内涵“五位一体”的框架结构和“十个坚持”的理论内容,包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的生态经济理论、“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与“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政治理论、“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理论、“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与“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的生态社会理论,以及“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生态治理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科学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迈向新时代提供了科学指南。
侯子峰
论广松涉的关系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被引量:1
2019年
自明治维新以来的150年间,日本一直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因此也就没有类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没有相应的概念,并不意味着相应的理论或实践就不曾出现或发生。且不谈福本和夫的福本主义、河上肇的唯物史观、三木清的人类学、户坂润的科技哲学、永田广志的唯物论、秋泽修二的无神论、服部之总的历史论、平野义太郎的法哲学.
邓习议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河上肇广松涉
论列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体系结构被引量:1
2017年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国际主义思想,在列宁那里走向系统化。在帝国主义战争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列宁不仅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概念,深入阐释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内涵,进一步扩大了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范围,而且在1913-1923年的10年间从不同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主义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体系。研究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和内在结构,有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列宁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科学原则、灵活策略和辩证方法论的统一。
李爱敏
关键词:列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体系结构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