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作品数:1,345 被引量:4,148H指数:21
相关作者:李卫平何丽娟于玲红吴晅金光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31篇期刊文章
  • 8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53篇化学工程
  • 124篇冶金工程
  • 88篇一般工业技术
  • 81篇建筑科学
  • 61篇理学
  • 60篇文化科学
  • 50篇金属学及工艺
  • 43篇农业科学
  • 36篇矿业工程
  • 27篇电气工程
  • 2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0篇水利工程
  • 19篇经济管理
  • 15篇天文地球
  • 14篇机械工程
  • 12篇生物学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40篇值模拟
  • 139篇数值模拟
  • 99篇废水
  • 86篇污染
  • 64篇催化
  • 53篇燃烧
  • 49篇电解
  • 45篇电解槽
  • 45篇教学
  • 43篇重金
  • 43篇重金属
  • 43篇脱硝
  • 42篇土壤
  • 42篇流场
  • 37篇稀土
  • 33篇氨氮
  • 32篇稀土电解槽
  • 30篇污水
  • 29篇水处理
  • 29篇气化

机构

  • 1,320篇内蒙古科技大...
  • 38篇北京科技大学
  • 31篇华北电力大学
  • 29篇内蒙古农业大...
  • 25篇大连理工大学
  • 22篇清华大学
  • 22篇生物技术有限...
  • 17篇包头钢铁(集...
  • 17篇内蒙古包钢钢...
  • 17篇包头市排水产...
  • 16篇西安建筑科技...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包头市辐射环...
  • 14篇东北大学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3篇内蒙古工业大...
  • 13篇盐城工学院
  • 1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1篇天津大学
  • 1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195篇武文斐
  • 176篇李卫平
  • 88篇杨文焕
  • 82篇于玲红
  • 74篇金光
  • 74篇牛永红
  • 73篇陈莉荣
  • 70篇何丽娟
  • 68篇韩剑宏
  • 66篇陈义胜
  • 65篇吴晅
  • 65篇陈伟鹏
  • 64篇伍永福
  • 62篇庞赟佶
  • 60篇龚志军
  • 59篇张连科
  • 53篇赵增武
  • 51篇李义科
  • 50篇李玉梅
  • 49篇王维大

传媒

  • 59篇内蒙古科技大...
  • 38篇应用化工
  • 26篇稀土
  • 26篇稀有金属与硬...
  • 25篇有色金属(冶...
  • 24篇环境工程学报
  • 2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2篇水处理技术
  • 21篇中国环境科学
  • 20篇环境工程
  • 20篇环境科学与技...
  • 19篇硅酸盐通报
  • 19篇中国稀土学报
  • 18篇热力发电
  • 17篇内蒙古科技与...
  • 17篇化工进展
  • 17篇包头钢铁学院...
  • 17篇教育教学论坛
  • 16篇化工环保
  • 16篇包钢科技

年份

  • 1篇2024
  • 59篇2023
  • 66篇2022
  • 71篇2021
  • 120篇2020
  • 99篇2019
  • 88篇2018
  • 109篇2017
  • 107篇2016
  • 103篇2015
  • 61篇2014
  • 45篇2013
  • 53篇2012
  • 77篇2011
  • 58篇2010
  • 45篇2009
  • 34篇2008
  • 30篇2007
  • 38篇2006
  • 22篇2005
1,3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液两相流压差波动信号的混沌特性及Volterra自适应短期预测研究
2020年
以空气和水为工质,在直径3.0mm的水平圆管通道内进行压差波动信号实验研究。根据压差波动信号图及高速工业相机拍摄的流型图,结合相空间重构、Lyapunov指数判别法对压差波动信号进行混沌动力学分析,在其基础上对压差波动信号进行Volterra自适应短期预测。结果表明:混沌分析得到的吸引子图可以更准确地展现管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特性;Volterra自适应短期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对管道内气液两相流的压差时间序列进行短期预测,对环状流、层状流、间歇流、段塞流的压差时间序列预测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86%、0.71%、3.90%、2.49%。
潘慧李海广吴晅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
稀土冶炼氯氨废水氨氮去除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针对稀土冶炼氯氨废水中氨氮污染物浓度高的特点,选择化学沉淀法进行试验研究。当控制影响因素为pH=9,反应时间t=1h,Mg:N:P摩尔比为1.3:1:1.1时,经三次化学沉淀,废水中氨氮浓度由原来的13031mg/L降至220mg/L,化学沉淀去除率可达60%~85%,为进一步降低氨氮浓度创造了条件。
王利平李义科庞宏于玲红刘长威李志军
关键词:稀土冶炼氨氮化学沉淀去除率
超超临界电厂的运行经验和发展历程
2017年
提高火力发电厂机组热效率的有效方法是提高蒸汽压力和温度参数。因此,在发展出超临界机组的前提下,发展超超临界机组是必然的。文章综述了国内外超超临界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同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了简要介绍。指出了发展超超临界机组应该关注经济问题、金属材料的发展,着重介绍了超超临界锅炉用新型铁素体和奥氏体钢种的发展情况和部分新钢种的高温性能。
王韶鹏陈伟鹏
常温空气非对称射流MILD燃烧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比较了不同的燃烧器结构后设计了非对称射流燃烧器,并通过实验研究了非对称射流燃烧器的射流速度、喷嘴角度对常温空气MILD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烷流量在0.4~0.8m3/h、空气流量在11~22m3/h都可以达到MILD燃烧状态;增大射流速度,减小喷嘴角度可以使温度峰值降低,温度分布更均匀,MILD燃烧更稳定,效果更好,Nq排放量大大减小,达到了“近零排放”。
伍永福武殿斌董云芳刘中兴
关键词:无焰燃烧NOX排放
生物质半焦气化及应用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19年
介绍了近些年来生物质半焦气化及应用的研究现状,主要分析了不同气化剂和催化剂对生物质半焦气化的影响、生物质半焦作为催化剂对生物质气化及焦油产物催化裂解及其吸附重金属等吸附性能的研究。
牛永红王倩倩蔡尧尧宋子瞾李义科
关键词:气化剂吸附性
喷嘴临界截面直径对喷射器性能影响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依据索科洛夫等学者提出的经验公式对喷射器进行优化设计,搭建了用于测量喷射器性能的实验台,以CO2为工质,分别研究当工作流体压力在8.0~9.6 MPa、引射流体压力在2.4~2.8 MPa以及工作流体温度在70~90℃时,喷嘴临界截面直径对喷射系数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喷射器背压为3.9 MPa、工作流体温度为90℃、引射流体压力为2.4 MPa、工作流体压力在8.0~9.6 MPa时,喷射器的喷射系数随喷嘴临界截面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当喷射器背压为3.9 MPa、工作流体温度为90℃、工作流体压力为10.0 MPa、引射流体压力在2.4~2.8 MPa时,喷射器的喷射系数也随喷嘴临界截面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且喷射系数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度较好,误差在±3.75%范围内。当喷射器工作流体压力为10.0 MPa、引射流体压力为2.7 MPa、喷射器背压为3.9 MPa、工作流体温度在70~90℃时,喷射系数随着喷嘴临界截面直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另外,在保持喷射器的基本工作参数不变时,工作流体压力及引射流体压力的提高对喷射器喷射系数均有提升作用。
何丽娟马文清王飒王淑旭吴夏梦张磊肖卓楠顾洁
关键词:二氧化碳喷射器
环境友好型水质稳定剂的开发与应用
2012年
文章针对包钢循环冷却水水质(以黄河澄清水为补水),自主开发一种高效低磷的复合水质稳定剂,药剂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并进行了缓蚀阻垢性能测试,取得满意的实验结果。
王庆华高羽洋王雨
关键词:水质稳定剂缓蚀剂阻垢剂
对硝基苯酚在高炉水淬渣上的吸附机制及表面分形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研究了对硝基苯酚(p-NP)在高炉水淬渣(WBFS)上的吸附情况,用电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积测定仪(BET)等对高炉水淬渣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批量平衡实验,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探讨了对硝基苯酚在高炉水淬渣上的吸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ΔH和ΔS值分别为3.29 k J·mol^(-1)和4.66 J·(mol·K)^(-1),表明对硝基苯酚在高炉水淬渣上的吸附是属于吸热熵增的过程,无化学键等强作用力.ΔG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说明高炉水淬渣对对硝基苯酚吸附的自发性与温度呈正比.高炉水淬渣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可分为快速的表面覆盖和慢速的内部扩散吸附2个过程,整个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运用Freundlich吸附分形模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高炉水淬渣表面的分形维数D分别为2.78、2.80、2.84以及2.87,表明高炉水淬渣的表面确实存在着分形现象,温度越高,D值越大.
王哲黄国和安春江陈莉荣张思思
关键词:高炉水淬渣对硝基苯酚等温线热力学动力学分形
用煤泥作还原剂制备褐铁矿含碳球团被引量:4
2016年
为确定低品位褐铁矿制备含碳球团的最佳工艺参数,以煤泥为还原剂,湿球落下强度和干球抗压强度为评价指标,探索了煤泥添加量、原矿粒度、水用量、成球压力、膨润土用量对含碳球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团强度因煤泥种类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在煤泥B加入量为25%,原矿粒度-0.074 mm含量占76%、水用量为4%、成球压力为10 MPa、膨润土用量为4%条件下,可以获得湿球落下强度7.3次/P,干球抗压强度197.6N/P的冷固结含碳球团。煤泥的高灰分、高黏性有利于提高冷固结球团强度且利用废弃物煤泥作为还原剂再利用,可减少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陈伟鹏李光卫赵增武李保卫武文斐
关键词:煤泥褐铁矿
基于LBM方法的超亲水/疏水组合表面的沸腾冷凝特性研究
2021年
基于单组分多相流格子Boltzmann方法结合精确差分法建立了汽液相变模型,运用伪势模型以及双分布函数,结合所提出的沸腾冷凝相变模型,对微小空间内超亲水和超疏水组合表面下汽液共存沸腾时两个汽泡合并、生长、离开水平面以及蒸汽冷凝凝结成两个液滴融合、脱落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重力加速度对汽泡脱离直径和汽泡脱离时间的影响以及流固作用强度对接触角的影响,最后拟合出了对应关系,并对汽泡和液滴运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与现有已发表的对应关系和公开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随着重力加速度的增大,汽泡脱离直径和汽泡脱离时间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接触角随着流固作用强度的增大呈现出减小的趋势;沸腾过程受热产生的蒸汽在模型内部在平衡移动原理作用下向着冷源移动,冷源液化消耗近似等量蒸汽产生水滴逐渐成长落入水中,实现了系统内热力平衡和循环过程。
李科贺文介王亚雄
关键词:DDF多相流数值模拟
共1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