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82 被引量:89H指数:4
- 相关作者:龙叶先左才慧周玲刘葵萍贾安阳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社会治理转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动力
- 2021年
- 社会治理的转型事实映现着社会结构转型的演变轨迹和现实诉求,蕴藏着催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动力来源。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深入观察社会治理转型中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映像,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社会治理转型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间的矛盾呈现,进而从中获取创新动能。社会治理转型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的新时代元素不断触动着其内外动力结构发生变革。唯有从内外两方面辩证审视和考量其动力结构发生的整体性革新,才能将动力结构变革产生的创新动力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实力量。
- 王俊斐冯哲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社会结构转型动力结构
- 社会治理现代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理路
- 2020年
- 理念于行动的先导性意义,意味着理念创新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过程中居于前提性位置。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的互构共生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敞开了治理视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公共性诉求中拾获了理念交汇点,并催促着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生成和孵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现实着力点应从积极的社会治理参与出发,明确责任田、找准切入点、黏合关系网,以理念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创新。
- 王俊斐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关系网
- 从《易》看上古文化之整体性特征
- 2016年
- 《易》之"百家相须而备以和"、"通而不入"之整体性特征乃源于上古文化"大道",具有"活"的自主创新整体性特征,能够不断超越自身、与时俱进。夏朝以降,"禅让"转为"家天下","天下为公"降为"天下为私",政治、文化亦为维护"家天下"而逐渐转型,终于在秦汉遭受"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而彻底失去大道整体性特征;进入一种新的政治文化伪中华文明"伪道伪儒学",《易》也被"定本"变成了"不易"。这不仅使文化失去了"日日新"之自主创新超越性及沟通外界、与时俱进、主体性与创新功能,也取消了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从而导致最终处处受制于人的恶果。厘清上古文化的真精神对于剔除文化痼疾,在新轴心时代反本开新以重塑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文化复兴",以建设中华民族之未来具有不可估量的、极其深远的意义。
- 刘新华
- 关键词:整体性
- 浅谈同课异构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2016年
- 人文地理学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与变化,以及社会人类活动的地域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一门学科.当前环境下,有多项教研资料表明,于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同课异构教学法,可通过多维角度分析和探讨教学重难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且还可增强教学效率与学生人文地理知识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效果良好.本文主要从现阶段我国人文地理教学现状及其主要问题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同课异构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刘葵萍
- 关键词:人文地理同课异构教学
- 聂双江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2020年
- 聂双江以良知虚寂说和归寂主静说为理论基础,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治理思想并付诸政治实践,实现了治心与治政、一体与治世、内圣与外王的统一。其社会治理思想包括:以心治政、一体治世、孝治天下、仁心善政、兴学化民、选贤任能、廉政治吏、治军宁边等。聂双江的社会治理思想与实践对稳定社会秩序和官吏的道德教化皆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良知与一体的治理模式难免充满道德理想主义色彩,因而需辅之以制度性的规范及强制性的惩处措施和约束机制。聂双江的社会治理思想对净化心灵、疗治人心、规范秩序、化民成俗有积极的当代价值,其德礼法相结合的治理思想对当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任健
- 关键词:治世
- 《共产党宣言》的资本空间批判思想刍议
- 2023年
- 伴随着空间转向话语的勃兴,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空间思想也日益在经典文本的深研中被挖掘出来。《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空间批判思想。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空间批判思想,要从资本的积累以空间形式实现出发,明确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断对空间进行占有与再生产及至最后实现空间垄断的空间事件,由此揭示出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侵略本性。深入挖掘马克思与恩格斯空间批判思想,对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 孙桂萍王俊斐
-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关系与衔接策略
- 2018年
-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要求在教学中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重视课程之间的有机关系和内在逻辑性,做好课程间的有效衔接,并在实践中完成有效的教学衔接,文章就此作出论述。
- 崔道文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衔接
- 人工智能可以“创造美”和“欣赏美”吗?——基于马克思主义美学视角的思考
- 2022年
- “人工智能艺术”的出现使人类艺术面临挑战,人类主体唯一性进一步受到威胁。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的形式的产生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不仅“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还能从产品中“直观自身”。这一系列观点不仅概括了人的实践性本质,也隐含了人的需要、动机、情感与意志等心理因素,为回答人工智能“创造美”“欣赏美”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人工智能“创造力”的产生无法以人类自觉自为的自我意识为前提;未来人工智能可能获得一定的自我意识,但难以达到人类超越性体验的美学高度;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以人为中心”作为服务宗旨,帮助人类实现生存方式的审美建构而非消减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
- 汪玉兰
- 关键词:人工智能马克思主义美学创造美欣赏美
- 吴筠《高士咏》五十首人物品藻探微
- 2022年
- 盛唐高道吴筠在传统隐逸文化及高士类传记、诗歌等文学创作的基础上,以大型咏史组诗的形式创作了《高士咏》五十首。这一组诗的出现不仅在体例上改变了传统以传记为主的叙述方式来刻画高士群像,而且也在传统人物品藻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美学意义:人物选录标准体现出不同于前人的思想倾向,人物品评视角传达出与前人不同的审美取向,人物品藻风格表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 汪玉兰
- 关键词:人物品评人物品藻选录标准文学创作
- 从谢颂羔汉译《天路历程》分析基督教经典的中国化实践
- 2022年
- 谢颂羔是民国时期著名华人基督徒,他将基督教经典《天路历程》汉译为《圣游记》。《圣游记》的问世,标志着华人用白话文独立翻译《天路历程》的开始。他在翻译过程中,比照《西游记》选取译名,挖掘《天路历程》的伦理道德意义以适应中国人的价值追求,运用贴近时代的语言或《诗经》化的语言,采用中国古代小说的单线结构,尝试《天路历程》的翻译。谢颂羔汉译《天路历程》的实践和探索,对于如何实现基督教经典的中国化,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和思考价值。
- 曹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