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太原学院园艺系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学系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山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植物
  • 2篇胁迫
  • 2篇类芽孢杆菌
  • 2篇基因
  • 2篇PM
  • 1篇灯盏
  • 1篇灯盏花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途径
  • 1篇氧化氮
  • 1篇药剂
  • 1篇一氧化氮
  • 1篇应用型本科
  • 1篇应用型本科院...
  • 1篇院校
  • 1篇照片
  • 1篇照片色彩
  • 1篇植物学

机构

  • 12篇太原学院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2篇山西林业职业...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太原市环境监...
  • 1篇上海电气集团...

作者

  • 2篇武晓红
  • 2篇杜宾
  • 1篇董海龙
  • 1篇李新凤
  • 1篇徐程扬
  • 1篇徐玉梅
  • 1篇吴鞠
  • 1篇畅引东
  • 1篇纪薇
  • 1篇王建明
  • 1篇刘海轩
  • 1篇葛坤
  • 1篇宋丽红
  • 1篇李燕
  • 1篇何瑞
  • 1篇李苹
  • 1篇王培军

传媒

  • 3篇北方园艺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被引量:5
2019年
从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2个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尝试和探讨,以达到新时期植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与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能力.
魏丽芳李燕
关键词: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不同药剂对灯盏花根腐病的防治试验被引量:3
2016年
为明确灯盏花人工栽培过程中根腐病的防治药剂,以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为试验材料,选取常用杀菌剂(98%必速灭微粒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恶霉灵水剂、58%根腐消可湿性粉剂)作为防治药剂,在温室大棚和大田2种栽培环境下对灯盏花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500倍、根腐消250倍和杀菌剂复配剂(复活1号(恶霉灵)+世星(福美双))500倍液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治灯盏花根腐病的发生发展,且在棚内以土壤消毒剂必速灭和生物制剂根腐消联合使用时效果最佳,说明多菌灵500倍、根腐消250倍以及恶霉灵·福美双500倍稀释液可用于灯盏花根腐病的防治。
杜宾李燕
关键词:灯盏花根腐病杀菌剂田间防治效果
高温胁迫下NO信号途径调控辣椒AsA-GSH循环的机制
2024年
以“新22号”尖椒为试材,采用高温(38±1)℃胁迫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外源NO供体SNP、NO合成酶抑制剂、硝酸还原酶抑制剂和NO清除剂的方法,研究了各处理辣椒幼苗内源NO含量、活性氧(ROS)代谢、AsA-GSH循环系统的关键物质含量、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揭示高温胁迫下NO信号途径调控辣椒AsA-GSH循环代谢机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可显著提高辣椒内源NO含量,NO清除剂和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内源NO含量;添加适当浓度的外源NO可有效提高辣椒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上调辣椒MDHAR、DHAR和GR基因的表达,提高AsA、脱氢抗坏血酸(DHA)、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以及AsA/DHA和GSH/GSSG的比值,同时降低O_(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添加NO清除剂和合成抑制剂则会逆转上述变化。综上,NO信号途径在辣椒响应高温胁迫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O信号分子可调控辣椒AsA-GSH循环系统关键基因的表达和翻译后修饰,有效提升关键酶的活性,提高AsA-GSH循环中还原态/氧化态的比例,从而维持体内ROS平衡。补充适量外源NO可有效提升辣椒对高温胁迫的抵抗能力,增强其耐热性。
杜宾
关键词:辣椒高温胁迫一氧化氮
一株黄瓜枯萎病拮抗菌的鉴定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被引量:6
2017年
采用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方法,结合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一株黄瓜枯萎病拮抗菌株KC24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并对其进行了抑菌谱测试。结果表明:KC24能拮抗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利用响应面法对其产芽孢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发酵液中芽孢数量达13.5×108 cfu·mL^(-1),比优化前提高了107.7%。最优产孢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0g,豆粕5g,KNO_32.0g,KH_2PO_4 2.59g,NaCl 1.0g,(NH_4)_2SO_4 2.04g,Fe_SO_40.009 1g,MgSO_4·7H_2O 1g,H_2O 1L,pH 7.0。
杜宾
关键词:黄瓜枯萎病类芽孢杆菌响应面芽孢
永顺县老司城祖师殿建筑群沿革初探
2020年
永顺县老司城遗址现存的一组明清时期的建筑群,由祖师殿、皇经台和玉皇阁3座建筑组成.关于该建筑群的历史沿革,存在着来自考古学、历史学界及民间学者的多种不同说法.对这些相关论述进行了梳理,并结合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对宁波市保国寺大殿所做的基于勘测分析的复原研究,认为有必要对该建筑群进行基于样式形制和构造做法的建筑学意义上的考证,以此确定其年代和历史沿革,归纳出该建筑群在大木技术方面的地域特色和技术源流.
杨凡崔敏芮杨健刘杰
关键词:木构建筑历史沿革
城市典型绿化树种叶片重金属积累及抗性生理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区5种典型绿化树种叶片对重金属的积累及不同生境对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探究5种典型绿化树种叶片对不同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和抗性生理特征,为植物具有减轻空气污染理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CP⁃AES测定不同生境的国槐,侧柏,毛白杨,垂柳,紫叶李叶片Cu、Zn、Pb、Cd、Fe元素含量,ICP⁃MS测定Hg元素含量,采用氮蓝四唑光还原法、愈创木酚法、酸性茚三酮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5种植物叶片中Fe、Zn含量高,Cd最低;Cu、Hg、Pb含量不同植物略有差异。在不同功能区中,植物叶片重金属含量有显著差异。5种植物叶片Fe、Pb含量均表现为工厂区>商交住混合区>清洁对照区,而除毛白杨外,叶片Zn含量表现为商交住混合区>工厂区>清洁对照区,说明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元素吸附阈值不同。[结论]5种植物叶片对6种重金属元素均有吸附作用,不同植物吸附能力不同。国槐、紫叶李叶片SOD、POD活性工厂区和商交住混合区显著高于清洁对照区,说明这两种植物对逆境有较强耐受力。不同植物叶片对环境具有一定监测价值,大气污染程度增加,促进了植物叶片MDA和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叶片中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对功能区大气环境造成的氧化胁迫具有指示作用,植物积累一定量的MDA和渗透调节物质,用以维持细胞渗透平衡,抵御逆境胁迫。
葛坤王培军邵海林陈东良杜宾
关键词:植物叶片重金属抗性生理响应
太原市森林公园林带对空气PM 2.5的净化效率被引量:9
2020年
开展城市绿地滞尘效应研究对指导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为了研究城市交通主干道周边绿地的滞尘效应,以太原市森林公园西侧紧邻滨河东路南北长600 m,东西宽100 m的针叶混交林带为研究对象,在林带最西侧与道路交界处设对照点(0 m),由西向东垂直于路面在林带内分别设置20、40、60、80 m 4个监测点,用中流量大气PM 2.5采样器(100 L/min)在各点对PM 2.5进行日间采样,分析林带内PM 2.5浓度的变化特征并计算林带对PM 2.5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1)林带宽度影响其对大气PM 2.5的净化效率,从20~60 m的净化效率逐渐提高,80 m处略低于60 m;2)林带对局部空气PM 2.5净化效率与区域空气质量呈负相关,当空气质量为优良时,林带可以有效地降低局部PM 2.5,当空气质量为中重度污染时,林带20~40 m宽处会聚集较高浓度的PM 2.5;3)林带内分时段净化效率显示,9:30-11:00的净化效率最低,12:30-17:00净化效率较高,且15:30-17:00林内PM 2.5质量浓度最低,提示该时段适宜市民在公园内活动。
武晓红张先平李晓迪闫彩云宋丽红耿红
关键词:林带PM空气质量
生防菌株KC24鉴定及发酵液防治海棠锈病效果被引量:7
2020年
采用常规形态学和生化指标检测方法,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鉴定,将1株生防菌菌株KC24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并对其发酵液进行海棠锈病生物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KC24对"西府海棠"锈病的防治效果达52.1%,与化学农药25%腈菌唑乳油(4000倍)处理的防治效果相当。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KC24可以作为海棠锈病的生物防治因子开发利用。
杜宾闫钊
关键词:系统发育树多粘类芽孢杆菌生物防治
密度、灌草盖度和树干形态对油松人工风景林林内景观指数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林分密度、灌草盖度和树干形态是影响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本文从色彩斑块景观指数变化特点角度,对北京油松人工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形成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林内景观画面的色彩斑块结构特点解析,研究了林分密度、灌草盖度和树干形态变化对林内景观指数的影响。【结果】林分密度对斑块分裂指数(SPI)有显著影响,SPI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灌草盖度对聚集度指数(AI)、景观形状指数(LSI)有显著影响,随灌草盖度增大两个指数均增大;树干形态对辛普森均匀度指数(SIEI)有极显著影响,对LSI有显著影响,LSI在树干弯曲与通直并存时数值较大,SIEI在树干通直时数值较大;林分密度与灌草盖度的交互作用对LSI、SPI、SIEI有显著影响,3个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灌草盖度的增大而增大。林分密度与树干形态的交互作用对LSI、SIEI有显著影响,两个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LSI在树干弯曲与通直并存时数值较大,SIEI在树干通直时数值较大;灌草盖度与树干形态的交互作用对SIEI有显著影响,SIEI随灌草盖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树干弯曲与通直并存时数值较大。【结论】林分密度、灌草盖度、树干形态及其交互作用均对林内景观指数有显著影响。主要原因是结构要素的变化引起视域内斑块数量以及形状的改变从而引起斑块指数的变化。
李苹毛斌许丽娟吴鞠刘海轩徐程扬
关键词:风景林景观质量照片色彩
葡萄GRF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GRF(Growth-regulating factor)基因家族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种子植物的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葡萄基因组鉴定出8个VvGRF基因,命名为VvGRF1~VvGRF8。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系统地对葡萄Vv GRF家族的蛋白理化性质、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及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差异性表达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VvGRF基因内含子与外显子数量差异较小,在所有预测蛋白的N端含有两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QLQ与WRC;系统进化分析将GRF家族成员分为6组,其中葡萄与甜瓜的亲缘关系较拟南芥、番茄两种双子叶植物近;顺式作用元件表明,调控分生组织、胚、种子发育及生长素、赤霉素等信号传导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在VvGRFs启动子序列中大量存在;基因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多数GRF基因在葡萄发育的花后2周、10周时期的表达丰富度高,在接近成熟时期的表达丰富度较低,表明GRF在葡萄生长、转色早期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组织、器官的生长调节。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葡萄GRF基因家族的结构及生长发育时期的功能调节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晓芳昌秦湘王淑芳闫钊李戌彦Gary Gao纪薇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