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作品数:21 被引量:70H指数:4
相关作者:曹雪峰王燕萍周亚杨立群李全平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社会史
  • 3篇中国社会史
  • 3篇社会史研究
  • 3篇明清
  • 2篇中国社会史研...
  • 2篇社会
  • 2篇景观
  • 2篇传说
  • 1篇地方传说
  • 1篇地方化
  • 1篇地方志
  • 1篇选拔
  • 1篇学术
  • 1篇学者
  • 1篇医生
  • 1篇仪式
  • 1篇仪式活动
  • 1篇饮食
  • 1篇饮食结构
  • 1篇营养

机构

  • 18篇山西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张俊峰
  • 2篇郝平
  • 1篇贾登红
  • 1篇张祥明
  • 1篇孙国良
  • 1篇杨立群
  • 1篇苏泽龙
  • 1篇柳杨
  • 1篇周亚
  • 1篇殷俊玲
  • 1篇李嘎
  • 1篇王燕萍
  • 1篇孙玉坤
  • 1篇张爱明
  • 1篇李全平
  • 1篇曹雪峰

传媒

  • 2篇史林
  • 2篇黑龙江史志
  • 2篇民俗研究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齐鲁学刊
  • 1篇中华医史杂志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当代中国史研...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党的文献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中国地方志
  • 1篇古今农业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方有江南:一项景观史的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隋唐以降,"江南"不仅是地域概称,亦作为一种美称在北方地区广泛流行。根据各地被称为"江南"的缘由,可大致分为水利型、稻作型、文化型、富足象征型以及景观型。各种类型的"江南"并非泾渭分明,北方各地之"江南"多是几个类型的集合体,是为复合型"江南"。北方"江南"多位于自然条件优越之地,多数"江南"指代地域为一县之隅。"江南"本是对某地社会之赞美,但美称亦会转化为"实累",明代宁夏即为此例。综合来看,传统时代北方民众对"江南"美誉的认可,缘于江南地区的繁荣兴盛,其本质上体现的是对于富足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亦是传统时代北方民众对于"何谓江南"的理解。
张俊峰李杰
明清时期文峪河流域的植被状况与环境变迁——以山西省交城县方志为中心的解读被引量:2
2007年
区域史研究是近年来历史研究的热点,历代地方志编撰中大量记载了各地区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文社会生活,为开展区域史研究提供可能。明清以来山西省交城县地方志书中记载的关于自然、社会等方面的丰富资料,为研究文峪河流域的植被状况与环境变迁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对交城县地方志书的解读,以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变化为视角,对区域环境变迁进行考察。
苏泽龙
关键词:地方志
从边疆到内地:地方化进程中的边陲社会--以清代山西河曲县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2年
历史上河曲县长期作为军事边塞而存在,这种状况至明末清初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清代大一统局面的完成,"蒙汉分治"取代"蒙汉对峙",蒙汉交流范围日渐扩大,蒙地开发程度愈益加深。河曲县遂由过去单一的边塞军事区域向地方化经济区域过渡,出现了地方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地方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与明以前相比,已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迁。本文欲从社会史视角出发,对地域社会的这一历史进程加以实证分析,以展示边陲社会历史变迁的独特性。需要强调的是,清代河曲县的个案并非孤例,而是代表了清代北方长城沿线汉蒙交界地带同一类型区域共同的历史变迁轨迹。
张俊峰
关键词:边疆地方化社会变迁
水土保持:大泉山典型的塑造被引量:4
2011年
大泉山作为水土保持典型的塑造是伴随着新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浪潮实现的。张凤林和高进才一开始对大泉山严峻的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主要基于生存的需要。他们在改造生存环境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整个国家历史进程中被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典型加以大力宣传和推广,并被不断赋予普遍意义,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合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大泉山典型塑造的过程凸显了集体化时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对大泉山村的个案研究为全面剖析集体化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经验。
郝平曹雪峰
关键词:水土保持
山西革命根据地接生方法的改进被引量:2
2011年
传统农村社会延续下来的土法接生,由于其缺乏卫生观念,导致了婴儿脐带破伤风感染和产妇产褥感染的高发。为此,根据地政府从接生方法和接生工具方面对土法接生进行了技术改造。在其过程中,根据地政府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新式生育方式改造的工作体系,即政府组织、推动,地方医院监督,并具体推动实施,而助产妇作为执行者和操作者的工作体系。这一工作体系为后来广大农村大力推行新法生育方式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如果从战争与革命的历史语境出发,对土法接生的改造,其实是根据地政权在广泛宣传和推行新法接生的同时,逐步瓦解由旧式接生婆所掌握的传统生育权力和控制的格局,构建了由新式接生员组成的以政治革命思想为主导的基层生育权力格局。
郝平王燕萍
关键词:根据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居民的饮食结构与营养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从日常生活史角度,对近代山西地区农民的饮食与营养结构进行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农民饮食结构呈现出以植物性食物消费为主的特征。饮食结构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与阶层差异,但并不明显。从营养学的标准来看,每日热量摄入基本能够满足农民日常生活的最低需求,但是营养结构失衡,热量来源单一。这与民国时期山西地区的整体发展有密切关系,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个华北地区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赵慧斌
关键词:饮食结构营养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讨论会述评被引量:1
2009年
周亚柳杨
关键词: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史
山西雁北地区当代冥婚现象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冥婚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在中国社会中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而至今犹存,它在汉文化各地域的普遍实践中呈现出各自的不同特点,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冥婚开展区域性研究。本文结合文献研究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考查以及口述访谈,对山西省雁北地区当代冥婚习俗的传统渊流、民间传说、当代仪式和过程等做了细致地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当代冥婚大量盛行的原因和变化趋势及新型特征。
李全平
关键词:冥婚风水先生利益化
民国时期的晋北土盐经济与民众生活被引量:1
2021年
土盐业是扎根于山西省中北部地区的一种民生经济,是人们应对盐碱化土地等不利生态环境的重要生存选择。民国时期,面对中央"寓禁于征"的打压政策和外来盐斤的冲击,晋北土盐经营面临危机。山西特殊的地域政治形态,土盐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及普通民众经济生活条件的限制,使得晋北土盐经济得以存活并持续发展,占领了广大村镇市场,制约了外来盐斤的输入。地方政府对土盐分区分类的改革与治理,既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更使得土盐有减少分散、集中发展的可能,客观上促进了土盐经济的发展。与土盐经济密切相关的人口规模较大,与土盐生产相伴而来的副产应用广泛,成为当地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食用土盐不仅是满足民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必要选择,更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无法轻易改变。
郭宇张俊峰
关键词:民国社会
明清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理论视野被引量:32
2012年
明清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理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一是以反思和批判魏特夫的治水学说为起点。二是充分运用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讨论水利与社会、水利与国家的关系。三是吸收人类学研究成果,以弗里德曼的理论假设和宗族范式为基础,实现了从"宗族社区"向"水利社区"的转变。四是具有反思与超越日本学界"水利共同体"理论的学术自觉,实现了从水利共同体向水利社会的转变。当前国内的明清水利社会史研究具有理论创新潜质。
张俊峰
关键词:明清水利社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