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89 被引量:713H指数:12
相关作者:兰金叻李玉涛马静吕瑞芳马宁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科技大学高温材料与镁资源工程学院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0篇期刊文章
  • 10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9篇化学工程
  • 6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0篇电气工程
  • 30篇理学
  • 1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医药卫生
  • 5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96篇陶瓷
  • 28篇电池
  • 25篇多孔
  • 23篇太阳能电池
  • 22篇纳米
  • 19篇石墨
  • 17篇太阳能
  • 17篇复合材料
  • 17篇钙钛矿
  • 14篇多孔陶瓷
  • 14篇莫来石
  • 13篇氧化锆
  • 13篇热震
  • 12篇压电
  • 12篇陶瓷材料
  • 11篇石墨烯
  • 11篇抗热震
  • 10篇电化学
  • 9篇热震性
  • 9篇晶粒

机构

  • 289篇清华大学
  • 39篇辽宁科技大学
  • 17篇景德镇陶瓷学...
  • 16篇景德镇陶瓷大...
  • 15篇大连交通大学
  • 15篇青海大学
  • 11篇北京科技大学
  • 7篇河北工程大学
  • 7篇青海民族大学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山东理工大学
  • 6篇中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河北勇龙邦大...
  • 4篇江苏中磊节能...
  • 3篇钢铁研究总院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9篇杨金龙
  • 19篇谢志鹏
  • 14篇罗旭东
  • 10篇王修慧
  • 9篇汪长安
  • 8篇林红
  • 7篇李双
  • 6篇南策文
  • 5篇黄勇
  • 5篇苏振国
  • 5篇杨桂军
  • 5篇宋明
  • 4篇张波萍
  • 4篇褚祥诚
  • 4篇朱宏伟
  • 4篇曾剑玉
  • 4篇南辉
  • 4篇司文捷
  • 4篇曲殿利
  • 4篇陈慧媛

传媒

  • 37篇硅酸盐学报
  • 16篇陶瓷学报
  • 14篇第十九届全国...
  • 1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0篇硅酸盐通报
  • 9篇无机材料学报
  • 9篇功能材料
  • 9篇第十八届全国...
  • 6篇新型炭材料
  • 6篇物理学报
  • 5篇机械工程材料
  • 4篇耐火材料
  • 3篇北京口腔医学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炭素技术
  • 3篇压电与声光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第十八届全国...
  • 2篇粉末冶金技术

年份

  • 16篇2023
  • 14篇2022
  • 9篇2021
  • 14篇2020
  • 31篇2019
  • 26篇2018
  • 31篇2017
  • 45篇2016
  • 44篇2015
  • 50篇2014
  • 9篇2013
2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粉煤灰空心微珠的制备及其对甲基紫的吸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利用喷雾干燥法将粉煤灰制成微珠,主要探究了微珠处理温度、用量、吸附时间和甲基紫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粉煤灰微珠为多孔结构,煅烧前后均具有完整的球形结构,其表面存在不规则的块状小颗粒,呈不规则分布。微珠对甲基紫的吸附量随着煅烧温度(800~1000℃)的升高而降低,经800℃煅烧后的微珠对甲基紫的吸附量和去除率分别为24.09mg·g^-1和96.4%;微珠对废水中甲基紫的吸附量随着微珠用量的增加和甲基紫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
王庆刚闫姝潘一鸣张曙豪徐星星杨金龙
关键词:粉煤灰微珠甲基紫
物质比及掺杂浓度对燃烧合成制备Eu掺杂Ca-α-SiAlON荧光粉的影响
采用高效、便捷的燃烧合成工艺,通过调整多项工艺参数,制备出了高性能Eu2+掺杂的Ca-α-Sialon体系荧光粉.对原始反应物中燃烧物质的比重进行了步长为1%(质量分数)的精细调控,探索了硅粉原料比例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规律...
葛一瑶陈莹王琦谢志鹏袁轩
关键词:燃烧合成CA-Α-SIALON荧光粉工艺参数
Al_(2)O_(3)/Cu的界面微观结构及封接性能被引量:1
2022年
采用活化Mo-Mn法和活性金属钎焊(AMB)工艺对Al_(2)O_(3)陶瓷进行金属化处理,分别研究了两种金属化工艺的界面形貌、新相的形成及显微结构的演变,并测试了Al_(2)O_(3)/Cu的力学性能和气密性。研究表明:采用活化Mo-Mn法的封接界面处出现玻璃相的迁移,形成了立方相MnAl_(2)O_(4),可以提高封接强度。AMB工艺中活性元素Ti与Al_(2)O_(3)反应依次形成厚度为0.64μm的TiO和1.03μm的Cu_(3)Ti_(3)O。各层间热膨胀系数(CTE)的差异给钎焊接头提供了良好的热弹性相容性且降低了残余应力。活化Mo-Mn法的封接强度((60.2±7.7)MPa)比AMB工艺((43.1±6.9)MPa)高,但在气密性方面两者并无明显差别(均在2.3×10^(-11) Pa·m^(3)·s^(-1)左右)。
范彬彬赵林谢志鹏康丁华刘溪海
关键词:陶瓷-金属封接
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叠层新策略
有机-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因其优异的性能已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其截止波长短,不仅造成了相当大的红外能量损失,而且还会引起工作温度的升高,这极大地影响了其长期稳定性。在此,我们展示了一种高效钙钛矿太...
林红
关键词:热电器件叠层
La_2O_3对反应烧结制备六铝酸钙结构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工业氧化铝和活性石灰为原料,固相反应烧结合成六铝酸钙材料,研究了在1450℃和1500℃保温2 h的条件下,La2O3对合成材料的烧结性能和热震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借助XRD、SEM及相关软件对烧后材料的结晶相组成、晶胞参数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六铝酸钙材料的固相反应烧结过程中,提高煅烧温度可以促进过渡相二铝酸钙相转变成六铝酸钙相,加入氧化镧会引起合成产物六铝酸钙相晶胞参数变大,所形成的结构缺陷会加速物相结构中的离子交换和晶粒长大,合成六铝酸钙材料的烧结性逐渐提高。引入1.6%氧化镧的六铝酸钙配方试样经1500℃煅烧后,试样热震稳定性最好。
罗旭东曲殿利谢志鹏遇龙
关键词:氧化镧六铝酸钙固相反应
膨胀石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导热性能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以中间相沥青和聚酰胺酸为黏结剂和增密剂,用两种不同方法与预压膨胀石墨进行复合。再经过模压炭化,得到高密度、高取向和高导热的炭/石墨复合材料。同时研究了不同沥青含量和不同聚酰胺酸溶液浓度下复合材料的致密性和导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沥青用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增加,并在沥青含量占30%时密度达到最大值。热导率在沥青用量为15%时达到最大,为530.64 W/m·K,比铜的热导率高33%。液相浸渍法下,浸渍溶液浓度为12%时,浸渍效果最好,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密度达到最大值。相比而言,中间相沥青比聚酰胺酸对膨胀石墨的密度和热导率提升效果更好,这主要是由于在热压条件下,沥青的软化和流动性造成的,流动的沥青能够更好地填充膨胀石墨的孔隙。
李布楠杜鸿达郑心纬李佳张振兴姚光锐康飞宇
关键词:中间相沥青模压液相浸渍膨胀石墨取向性
脊柱椎间融合可降解植骨材料增材制造及临床试验流程专家共识被引量:2
2021年
脊柱椎间融合术是脊柱外科的常规手术。植骨作为该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目的是达到重建椎体间稳定性。现阶段临床上使用的植骨材料均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而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制备的可降解植骨材料有望解决现有问题。但由于其大部分尚处于临床前试验阶段,研究者对于其制备和临床试验流程在国内外均缺乏统一认识和标准。因此,本共识专家组经过多轮讨论,从脊柱椎间融合可降解植骨材料的"增材制造流程"和"临床试验流程"两方面出发形成本共识,为其在脊柱外科的临床试验阶段提供建议和指导。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增材制造专业委员会李春旭田静静雷鹏飞翟吉良朱皓李梦石志良景明李嘉浩赵宇肖骏张培训方忠戴红莲周钢胡懿郃孙晓丹邱贵兴
关键词:椎间融合术植骨材料可降解增材制造
ZrB2基超高温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及热震失效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8年
ZrB_2基超高温陶瓷具有高熔点、较高的强度、高热导率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高温结构材料,成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关键热部件的首选候选材料。介绍了ZrB_2的基本性能,以及ZrB_2基超高温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及改进情况,讨论了表面热交换系数梯度对材料热震行为的影响,对超高温陶瓷材料的热震行为和热震失效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为材料在实际服役条件下的性能预测提供参考,并为材料抗热震性能的提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陈丽敏索相波王安哲张政军
关键词:超高温陶瓷二硼化锆抗热震
高纯度莫来石晶须的制备与分散被引量:7
2019年
莫来石晶须具有耐高温、抗氧化、热膨胀系数较小、高温强度较大、抗热震性能较好等优异性能,是一种优良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用补强剂。试验以γ-Al2O3和SiO2为主要原料,以氟化铝为助剂,采用原位反应法制备了莫来石晶须,并利用XRD和SEM分析了制备材料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实验表明:在原料粉自然堆积状态下,在特定氟化铝加入量下,影响莫来石晶须长径比的因素由主到次依次为保温时间、烧结温度和氟化铝形式;以粉质量10%的AlF3·3H2O为助剂,在1450℃温度下煅烧,保温6 h时,可以制备出高纯且长径比为20左右的莫来石晶须粉体;所制备得到的晶须的分散性因处于坩埚上、中、下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超声振动、极性溶剂及碱性环境有助于初步打开晶须间的团聚,达到晶须预分散的效果。
田雪李翠伟武令豪边超汪长安
关键词:莫来石晶须团聚
CeO_2对莫来石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高纯莫来石前驱粉体,并掺杂CeO_2制备莫来石陶瓷。利用XRD、SEM等方法对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并用X′pert High score Plus软件计算莫来石晶格常数,用Scherrer公式计算晶粒尺寸,分析CeO_2掺杂机理及其对莫来石晶粒尺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eO_2的掺杂改变了莫来石陶瓷的微观组织结构,莫来石晶粒由圆粒状转变为各向等大的短柱状结构;在相同煅烧温度时,晶粒尺寸随CeO_2加入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CeO_2加入量为1%时,莫来石晶粒尺寸的平均增长速率最小。CeO_2的掺杂抑制了莫来石晶粒长大,有助于莫来石陶瓷晶粒细化。
李和祯李志坚罗旭东李心慰谢志鹏
关键词:共沉淀法莫来石陶瓷CEO2晶粒尺寸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