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药理实验室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王雪莉赵爽冯天师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小檗
  • 5篇小檗碱
  • 4篇药理
  • 2篇药物
  • 2篇转录
  • 2篇作用靶点
  • 2篇小分子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转录
  • 2篇分子
  • 2篇靶点
  • 1篇毒性
  • 1篇新药
  • 1篇新药研发
  • 1篇药理机制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理研究
  • 1篇药理作用
  • 1篇药理作用机制
  • 1篇药物作用

机构

  • 9篇清华大学
  • 4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阿尔伯塔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美国德州大学

作者

  • 7篇杜力军
  • 5篇邢东明
  • 5篇雷帆
  • 4篇王玉刚
  • 4篇袁梽漪
  • 3篇姜敬非
  • 3篇谢伟东
  • 3篇王欣佩
  • 3篇李俊
  • 2篇卢希
  • 2篇严孝金
  • 2篇李慧玉
  • 1篇胡珺
  • 1篇冯天师
  • 1篇孙虹
  • 1篇余煊
  • 1篇柴玉爽
  • 1篇王雪莉
  • 1篇赵爽

传媒

  • 5篇世界科学技术...
  • 3篇Journa...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天然小分子、表象药理与药物作用的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主要从天然(中药)小分子与化学合成小分子的理念异同、表象药理与特异性靶点及其作用机制的异同等方面对该类小分子成分的特点及其相关的药理学研究的一些概念进行了探讨。由于天然(中药)小分子来源的非目的性,具有体内作用靶点多样性和作用机制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在药理研究中,要进行相关作用靶点背景的筛选,以确定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的相关性。最后进行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特异性的确证。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小分子作用的相关性和特异性,进而促进天然(中药)小分子新药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
雷帆邢东明严孝金杜力军
关键词:天然药物新药研发
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小分子药理作用机制--中药小分子研究的思路被引量:2
2016年
中药小分子是一类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按照现代药物发现类型的划分标准,中药小分子的发现主要依靠药效筛选。基于化合物的药学特性,构建和优化高精度、高通量新型药物筛选系统,需要研究人员不断将新的生物学技术和理念应用于中药小分子药理作用机制的准确认识。本综述将重点讨论小分子药理机制研究中对药物作用靶点的认识,为中药小分子研究思路提供借鉴。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利用前沿生物学技术研究小分子药理的实例,最后讨论小分子药理机制研究对现代药物发现的意义。
王玉刚谢伟东雷帆王欣佩杜力军邢东明
关键词:生物学药理机制
小分子药物跨膜转运与作用靶点——对中药小分子药理研究的思考
2016年
本文以中药小分子为例对小分子药物的跨膜转运研究进展及方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作者研究成果,对小分子药物跨膜转运与作用靶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目前,研究小分子转运的检测方法有HPLC、LC/MS,还可以借助其荧光成像利用共聚焦技术进行观测。在研究过程中,确定小分子的转运方式的同时,也要探讨其外排方式,并要确定其有无代谢及其可能的代谢产物。对小分子药物的细胞跨膜转运研究将有助于确定小分子作用的靶点,有助于对其药理作用的探讨和阐释。
赵爽姜敬非王雪莉谢伟东余煊杜力军
关键词:小分子药物跨膜转运神经细胞
小檗碱作用靶点及其吸收特点——老药如何新用被引量:12
2016年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小檗碱的多种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随之而来的是如何针对小檗碱的这些新的药理作用来合理用药。由于小檗碱具有一定的心肌毒性、且其口服吸收较差,因此导致了在如何提高生物利用度与控制其可能产生的毒性之间的矛盾。同时一些新的用途如调血脂、降血糖以及防治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都需要长期给药,从而形成了长期口服与对肠道菌群失调及其对机体其他生理功能影响可能产生潜在的风险之间的矛盾。该文在阐明小檗碱作用靶点及其相关药学特性的基础上,就这方面议题进行了综合讨论分析。最后提出建议:长期口服给药对机体尤其是肠道菌群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考察;通过改变制剂提高口服药物的吸收率时应考虑由此带来的风险;对于药物浓度需求较高的治疗用药(如肿瘤),靶向给药值得考虑。
袁梽漪王玉刚柴玉爽胡珺姜敬非严孝金杜力军
关键词:小檗碱药理毒性
通过调控NFE2响应元件增强低温时Ucp1基因的表达:小檗碱作用于棕色脂肪组织产热的新机制(英文)
2017年
小檗碱(BBR)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己有的研究表明BBR不仅可以通过拮抗HSP70-TNFα降低高热所引起的体温升高,还可以对抗低温所引起的体温降低。但是对于后者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我们以产热重要因子UCP1(uncoupling protein 1)为对象,对于BBR在低温条件下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别使用了野生型和Ucp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整体动物实验,使用原代脂肪细胞和HIB-1B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低温条件控制在4°C。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小鼠体温明显下降,BBR可以明显的抑制这种体温的下降。同时小鼠棕色脂肪组织中Ucp1表达升高,BBR则进一步促进其表达。然而,Ucp1–/–基因敲除小鼠中BBR的抑制体温降低的作用消失,表明Ucp1基因是BBR防治低温时体温降低的主要靶点。进一步研究表明,Ucp1基因转录启动区上游转录响应元件NFE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具有增强Ucp1基因表达的作用。BBR与NFE2的结合有温度依赖性。低温时,BBR与NFE2的亲和力明显增强,从而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对于认识BBR通过作用于棕色脂肪进行产热、调节体温以及提高低温耐受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卢希袁梽漪姜敬非雷帆冯天师王玉刚王欣佩邢东明李俊杜力军
关键词:小檗碱体温冷应激
小檗碱对大肠杆菌基因转录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对小劈碱(BBR)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的分子靶点进行探讨。方法:鉴于BBR对DNA结合的偏好性,本文从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对BBR的大肠杆菌生长抑制作用靶点进行实验研究。结果:BBR对于大肠杆菌基因上游调控元件UP element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在此元件地转录起始区含有TATA碱基序列。进一步对启动子上游含有UP element调控元件的基因sulA、recA、16S和启动子上游不含UP element调控元件的基因lpxC、secG、mutT的mRNA表达比较表明,BBR抑制sulA、recA、16S的表达,对lpxC、secG、mutT无明显作用,提示TATA序列是BBR的作用靶点。结论:本结果对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BBR抑菌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李慧玉王玉刚袁梽漪雷帆王欣佩卢希邢东明李俊杜力军
关键词:小檗碱大肠杆菌基因转录TATABOX
小檗碱抑菌作用的研究:调控肠道菌代谢的可能性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小檗碱(BBR)作为抗肠道感染的经典药已为人们所熟知,其抑制肠道菌的作用是其治疗肠道感染作用的核心。随着对肠道菌在肠道的生存变化及其相关代谢产物对全身生理病理功能所产生影响的不断认知,越来越多的文献显示BBR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从而对体内糖脂代谢以及脑功能活动产生影响。本文在此背景下对BBR抑菌作用的研究进行分析综述,并依据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特点对BBR可能作用的分子靶点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对BBR调控肠道菌机制的深入研究,从而更全面的认识BBR的药理作用。
李慧玉袁梽漪王玉刚雷帆邢东明谢伟东李俊杜力军
关键词:小檗碱肠道微生物基因转录
太子参葛根淫羊藿复合物抗抑郁作用:与NRSF/NRSE-TPH2信号相关被引量:2
2021年
抑郁症属于心理性疾病且无特效疗法。本文对由太子参多糖、葛根淫羊藿总黄酮组成的太子(TZ)胶囊的抗抑郁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整体动物悬尾和强迫游泳方法观察TZ的抗抑郁药效,构建了五羟色胺羟化酶2(TPH2,tryptophan hydroxylase-2)质粒对TZ进行体外实验研究,利用q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mR 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TZ对小鼠和大鼠模型均具有抗抑郁作用,能够升高脑内5-HT含量,并通过抑制NRSF(neuronrestrictivesilencerfactor)表达,升高TPH2的mR NA和蛋白表达。而NRSF可以结合于TPH2基因转录启动区的NRS响应元件(NRSE,neuronrestrictivesilencer element)进而抑制抑郁症时TPH2基因转录。淫羊藿苷可以直接作用于NRSE阻断NRSF的结合,从而解除NRSF对TPH2基因转录的抑制。因此,TZ具有潜在的抗抑郁作用,能够改善实验动物的抑郁行为,其相关机制与NRSF/NRSE-TPH2信号通路相关。淫羊藿苷是TZ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本研究为中药抗抑郁作用提供了基于NRSF/NRSE-TPH2信号的新的机制。
余煊王欣佩雷帆王玉刚王伟丁怡邢东明袁梽漪孙虹杜力军
关键词:NRSF淫羊藿苷太子参淫羊藿
小檗碱通过调节PPARγ启动子甲基化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作用(英文)被引量:14
2018年
脑缺血为高发的脑血管疾病,且常给病人带来不可逆性伤害。作为传统的抗炎药物,小檗碱(BBR)近年来显示出对脑缺血的防治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为此,我们从体内体外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PPARγ是小檗碱的作用靶点之一:小檗碱在缺血再灌损伤中可以上调PPARγ表达。抑制PPARγ可以减弱小檗碱对缺血再灌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脑缺血损伤过程中BBR可以降低DAN甲基化,下调甲基化转移酶DNMT1和DNMT3a的表达。同时可以降低PPARγ启动区甲基化水平。上述结果提示,PPARγ是BBR的主要作用靶点之一。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BR促进PPARγ表达的作用机制与其抑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有关。
庞雨浓梁英文王玉刚雷帆袁梽漪邢东明李俊杜力军
关键词:小檗碱脑缺血再灌注PPARΓDNA甲基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