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作品数:1,908 被引量:10,351H指数:34
相关作者:刘限王勇刘延吉樊金娟阮燕晔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68篇期刊文章
  • 2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60篇农业科学
  • 512篇生物学
  • 13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6篇医药卫生
  • 73篇文化科学
  • 62篇化学工程
  • 5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经济管理
  • 8篇理学
  • 6篇政治法律
  • 5篇社会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83篇基因
  • 154篇植物
  • 154篇柞蚕
  • 103篇玉米
  • 91篇活性
  • 89篇蛋白
  • 89篇胁迫
  • 80篇番茄
  • 62篇线虫
  • 61篇教学
  • 58篇纯化
  • 53篇黄瓜
  • 52篇水稻
  • 49篇木霉
  • 49篇大豆
  • 47篇克隆
  • 45篇幼苗
  • 43篇土壤
  • 39篇多糖
  • 38篇细胞

机构

  • 1,878篇沈阳农业大学
  • 68篇中国科学院
  • 59篇辽宁石油化工...
  • 56篇辽宁省农业科...
  • 34篇辽宁省蚕业科...
  • 28篇中国农业科学...
  • 2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4篇沈阳工学院
  • 20篇大连民族学院
  • 2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7篇学研究院
  • 16篇中国农业大学
  • 14篇西南大学
  • 14篇黑龙江省农业...
  • 13篇沈阳师范大学
  • 13篇中国检验检疫...
  • 12篇上海市农业科...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141篇张立军
  • 110篇秦利
  • 109篇曲波
  • 106篇吕淑霞
  • 92篇刘延吉
  • 84篇陈红漫
  • 84篇钟鸣
  • 73篇任大明
  • 71篇樊金娟
  • 69篇范海延
  • 67篇阚国仕
  • 66篇阮燕晔
  • 66篇石生林
  • 65篇姜义仁
  • 65篇杨瑞生
  • 65篇张少斌
  • 61篇刘彦群
  • 58篇陈丽静
  • 56篇段玉玺
  • 54篇杨玉红

传媒

  • 181篇沈阳农业大学...
  • 90篇蚕业科学
  • 88篇安徽农业科学
  • 54篇北方园艺
  • 41篇新农业
  • 38篇辽宁农业科学
  • 30篇湖北农业科学
  • 29篇植物生理学通...
  • 28篇江苏农业科学
  • 27篇沈阳农业大学...
  • 26篇生物技术
  • 26篇大豆科学
  • 24篇玉米科学
  • 23篇生物技术通报
  • 23篇食品科技
  • 22篇华北农学报
  • 22篇食品科学
  • 2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9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4
  • 38篇2023
  • 37篇2022
  • 47篇2021
  • 32篇2020
  • 58篇2019
  • 72篇2018
  • 64篇2017
  • 68篇2016
  • 67篇2015
  • 66篇2014
  • 86篇2013
  • 120篇2012
  • 148篇2011
  • 147篇2010
  • 161篇2009
  • 134篇2008
  • 162篇2007
  • 123篇2006
  • 98篇2005
1,9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C_4光合叶不同部位“花环”结构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以玉米进行C4光合的全展第5位叶片为材料,分析从叶基部到顶部的解剖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研究玉米C4光合叶片"花环"结构随叶片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第5位叶从基部到顶部都具有完整的典型"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BSC)和叶肉细胞(MC)的体积在叶片发育过程中具有渐变性,从叶基部到顶部BSC和MC均呈先增大后变小的趋势,而且叶绿素a、b和a+b含量呈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BSC和MC细胞体积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叶绿素a/b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玉米第5叶基部到顶部的光合途径存在C3向C4转变的过程。玉米第5叶不同部位C4光合途径发育的渐变性比前3叶更为明显。
刘畅崔震海张立军朱延姝樊金娟胡凯
关键词:玉米叶绿素含量
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柞蚕丝胶蛋白生产丝胶肽工艺优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柞蚕结茧产生的茧壳中的丝胶利用率不高,利用地衣芽孢杆菌降解丝胶蛋白,为解决丝胶废弃物再利用问题提供有效方法。[方法]以柞蚕茧壳为研究材料,利用地衣芽孢杆菌进行发酵,以辐射梯度、发酵天数、温度、转速等为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组合试验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辐射梯度15 k·gy、发酵天数5 d、摇床转速160 r/min。在该条件下,得到最大水解度为72.284%。[结论]该研究为柞蚕茧壳丝胶再利用提供了有效方法,为柞蚕茧壳生产丝胶肽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详迪张萱马万红郭志富张良
关键词:柞蚕茧壳发酵
球面对称设计法研究纤维素酶对枸杞子中枸杞总糖提取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对枸杞子中枸杞总糖提取率的影响,综合考虑水浴温度、水浴时间和酶加入量三方面因素,按照球面对称设计的要求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方法将纤维素酶液加入枸杞子匀浆中,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枸杞子中总糖的含量。结果纤维素酶在水浴温度为60℃、水浴时间为300s、加入的酶液体积为5mL时可使枸杞子中枸杞总糖的提取量提高1.66%。结论纤维素酶可提高枸杞子中枸杞总糖提取率。
徐艳原振江
关键词:纤维素酶枸杞
产纳他霉素生防菌A01和A02与已知产生菌的RAPD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明确自主分离的天然抗真菌活性产物——纳他霉素产生菌A01和A02与已知纳他霉素产生菌的遗传相似性,采用RAPD技术对这2株菌和3个产纳他霉素的标准菌株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筛选出的7个随机引物对5个菌株的PCR扩增共得到154条清晰稳定的DNA条带,其中同源性条带86条,多态性条带68条,分别占总条带数的55.8%和44.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7个多态性条带,得到了丰富的DNA指纹图谱。所得数据经NTSYS pc 2.10e软件聚类分析,表明5个菌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0991~0.4738,其中A02与其它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均较远。结合前期的分类研究结果,确证了菌株A02为新的纳他霉素产生菌。
王振东亓芳卢彩鸽刘霆刘伟成
关键词:纳他霉素生防链霉菌RAPD
SOD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释药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SOD-聚乳酸微球,通过正交设计考察聚乳酸(PLA)浓度、SOD酶液量、聚乙二醇(PEG)浓度、乳化剂的用量对微球包封率及粒径的影响,确定微球制备的最佳条件。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得到了包封率较高、粒径大小和分布均较满意的SOD聚乳酸微球。较高的pH值更有利于药物的释放。以外消旋d,l-聚乳酸为载体制备SOD聚乳酸微球是可行的,为SOD药物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刘剑利陈红漫刘明胜
关键词:SOD载药微球包封率释药性能
冷胁迫下水杨酸预处理对铁线蕨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以不同浓度水杨酸(SA)预处理楔叶铁线蕨,分别测定其丙二醛(MDA)、脱落酸(AB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了低温胁迫下水杨酸预处理对铁线蕨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A降低了低温时游离MDA的含量,增加了SOD活性及ABA的含量。外源水杨酸可提高冷胁迫时楔叶铁线蕨的抗氧化能力,以抵御低温逆境。SA最佳处理浓度为2mmol/L。
田晓艳刘延吉王姝
关键词:水杨酸铁线蕨低温胁迫抗氧化
羽衣甘蓝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013年
以羽衣甘蓝品种白孔雀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从低温诱导的羽衣甘蓝幼苗中分离得到了羽衣甘蓝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基因的全基因序列,采用生物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558bp,推测其编码451个氨基酸,并命名为BaGPAT。序列分析发现,羽衣甘蓝BaGPAT基因推导的氨基酸与已知其他植物GPAT基因序列有54%~85%的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羽衣甘蓝GPAT(BaGPAT)基因与拟南芥和宽叶独行菜GPAT基因亲缘关系较近。
马慧李丽丽祝红艳陈丽静钟鸣郭志富
关键词:羽衣甘蓝基因克隆
小麦赤霉病拮抗菌P72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英文)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研究小麦赤霉病拮抗菌P72的抑菌活性及稳定性。[方法]将Bacillus subtilisP72接种于发酵培养液中,接种量5%,28℃摇床培养48h后,8000r/min,离心10min取菌株发酵离心所得上清液进行分离纯化、遗传稳定性、热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测定。P72菌株发酵上清液经过盐析、透析后进行DEAE-52离子交换层析,用0.5mol/L NaCl溶液洗脱的蛋白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拮抗能力最强。SDS-PAGE电泳显示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分子量约为40kD。经过稳定性的试验测定,该抗菌物质的拮抗活性具有遗传稳定性,在60℃以下有较高的稳定性,无菌液对酸具有稳定性,在碱性溶液中不具有稳定性。[结论]小麦赤霉病拮抗菌P72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拮抗能力较强,抗菌活性较稳定,且热稳定性较好,有较广阔的开发前景。
裴韬任大明石皎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菌物质分离纯化
玉米对镉胁迫的响应及其耐镉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作物生产、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镉(Cd)由于在环境中具有潜在的毒性和高流动性,使其成为重金属中毒性最大、分布最广泛的污染物之一。玉米作为我国和世界上主要的农作物,具有生物量大,叶片、茎秆Cd富集能力高,其向籽粒转运能力较低的特点,是比较理想的Cd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玉米生长会受到Cd胁迫浓度、胁迫时期及环境条件的影响,且品种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对Cd毒害的耐受性不同。本文在介绍玉米对Cd吸收、转运方式及其在不同器官分布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Cd对玉米生长发育和对水分代谢、矿质养分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主要代谢过程的影响;并从耐逆性和避逆性两方面探讨了玉米对Cd的耐受机制。结合已有研究发现,现阶段主要以不同玉米品种对Cd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其耐Cd差异比较研究为主,对其存在差异的生理、尤其分子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同时,对玉米Cd耐受性评价标准不一致,是以生长受到影响的程度还是以器官中镉含量作为品种对镉耐受性的判断标准还有待于商榷。未来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适合不同Cd污染区域的玉米品种,实现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樊金娟刘宇曹樱迪张微田静
关键词:玉米镉胁迫
葡聚六糖诱导后黄瓜叶片几种酶的活性变化动态被引量:1
2005年
该文以葡聚六糖为试材,研究了葡聚六糖叶面喷施诱导后黄瓜幼苗叶片5种酶的活性变化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葡聚六糖诱导的黄瓜幼苗叶片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而抗坏血酸氧化物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这些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葡聚六糖诱导黄瓜幼苗的抗病机制相关。
范海延李宝聚曲波
关键词:葡聚六糖黄瓜诱导抗性
共18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