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代谢和药物分析研究所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鹭陆思洁汪亚丽韩坤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药物
  • 3篇转运体
  • 2篇毒性
  • 2篇药物转运
  • 2篇药物转运体
  • 2篇中药
  • 2篇中药安全
  • 2篇中药安全性
  • 2篇中药安全性评...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2篇安全性评价
  • 1篇代谢酶
  • 1篇蛋白
  • 1篇冻干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 1篇毒性反应
  • 1篇毒性机制

机构

  • 13篇浙江大学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食品药...

作者

  • 3篇曾苏
  • 3篇方伟杰
  • 2篇余露山
  • 1篇周俊
  • 1篇许文明
  • 1篇王鹭
  • 1篇陆思洁
  • 1篇杨希
  • 1篇周权
  • 1篇韩坤
  • 1篇楼燕
  • 1篇汪亚丽
  • 1篇王前
  • 1篇康玉
  • 1篇郑金琪

传媒

  • 3篇药学学报
  • 3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质谱学报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4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空巢老人阿尔茨海默病立体防治的实践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农村空巢老人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筛查与防治缺失现状,分析缺失原因并建立立体防治网络模型,为阿尔茨海默病筛查与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与入户访谈相结合方式,使用空巢老人档案袋、历次访谈记录表、疾病防治宣传单等进行实地调研,以探索立体防治网络模型的建立方法。结果对文献研究与访谈记录进行定性描述与理论分析,发现农村家庭对AD认识不足,防治意识不强;农村家庭AD患者缺少陪护或陪护者文化程度与学习能力低;基层医疗机构AD治疗用药科学性有待提高;基层政府对AD患者家庭的监管不足;基层医疗机构与社会公益机构AD知识宣传缺乏;农村家庭经济不富裕,居住地交通不便。结论农村空巢老人AD筛查和防治服务不足,急需加大早期筛查力度,加强治疗护理。政府要多措并举建立农村空巢老人AD筛查机制,构建“志愿服务+村委会治理+村镇卫生院监测”立体防治网络模型。
褚志文吴思娴陈秋竹赵洁平许文明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阿尔茨海默病
质谱法在药物立体异构体区分中的应用及发展被引量:4
2017年
质谱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命科学、药学等领域,能够提供分子质量信息,有助于未知物结构的解析,具有分辨率高、信息量大、样品用量少、灵敏快速等优点,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精确分子质量、结构解析、反应机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手性药物是药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质谱法逐渐被用于药物手性杂质区分中,而且随着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其在手性区分和分析中越来越受关注。本工作主要介绍了质谱法在手性药物立体异构体杂质分析中的应用及发展历程,阐述了各类质谱技术用于手性异构体分析的原理和特点,其中详细举例介绍了质谱动力学方法和离子淌度质谱方法在手性杂质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目前已有的各类手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说明利用质谱法实现手性异构体的区分和定量测定具有明显的优势。质谱法用于药物手性异构体的分离具有快速、不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和昂贵的手性柱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手性药物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随着质谱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质谱法将在多手性中心药物的手性杂质分离和生物大分子分析(如多糖、多肽)等领域发挥巨大潜能。
汪亚丽王鹭曾苏康玉
关键词:手性分子质谱法
网络毒理学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考被引量:1
2024年
针对现阶段的网络毒理学研究,系统梳理了网络毒理学在中药安全性研究中的方法特点,实践应用及发展现状,总结了网络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与依托工具,对网络毒理学在预测中药不良结局、毒性机制分析、有害成分预判、多学科交叉运用、组学技术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重点关注当前网络毒理学存在的不足与短板,并提出初步的解决策略与完善方案以供同仁参考、批评和借鉴,以期为促进网络毒理学进一步发展及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构建提供参考。
申佰轩郭康雅郭源辉孔娇刘传鑫
关键词:中药毒性机制中药安全组学技术
药物转运体介导的抗肿瘤药物毒性反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长期以来,抗肿瘤药物在个体间的毒性差异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其临床毒性的发生不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而且和参与药物代谢的蛋白、药物作用靶标及药物转运体的活性与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其中,药物转运体介导某些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等过程,在药理学和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关于转运体参与抗肿瘤药物毒性发生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阐明药物转运体在毒性发生中的作用,为有效规避或减少转运体参与的抗肿瘤药物毒性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抗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郑金琪杨希杨希王前周俊楼燕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
聚焦生物制药稳定性研究,助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
近年来,以重组蛋白、抗体药物、疫苗、核酸、细胞和基因治疗等为代表的生物制药逐渐成为当前世界医药研发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但这些生物制药易发生降解,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生物制药稳定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和领域的紧密协作,包括基础机制研究、工艺开发、制剂开发、生产和质量分析等。为了国内外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生物制药稳定性研究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热点,本期推出“生物制药稳定性研究”专栏,邀请来自企业界、高校、监管部门等生物制药稳定性领域的知名专家投稿,刊出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应用性的论文,内容丰富全面,为生物制药的长足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动力,共同推动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方伟杰
关键词:生物制药稳定性抗体药物制剂开发
佐米曲坦诱导雄性大鼠肝CYP3A2的作用机制
2017年
作者前期研究发现佐米曲坦(ZOL)对雄性大鼠肝中CYP3A2具有诱导作用,而对雌性大鼠没有诱导作用。阐明其机制对于研究ZOL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个体化用药具有积极意义。由于生长激素(GH)与一些蛋白的性别差异性表达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探究了ZOL对大鼠GH分泌的影响,以及其对脑垂体化学损伤大鼠模型肝中CYP3A2的诱导作用。结果发现,ZOL可以抑制正常大鼠体内血浆GH水平。与正常组大鼠的诱导结果不同,ZOL抑制了损伤组雄性大鼠肝中CYP3A2的表达。另外,ZOL对于雌雄原代肝细胞中的CYP3A1/2无明显诱导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给予ZOL后正常雄性大鼠肝中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的入核水平明显增加,而正常雌性大鼠、脑垂体化学损伤大鼠和大鼠原代肝细胞中HNF4α的入核水平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GH和HNF4α在ZOL性别差异性诱导CYP3A2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韩坤陆思洁曾苏余露山
关键词:佐米曲坦生长激素肝细胞核因子4Α
体质毒理学: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新方向被引量:4
2023年
目前中药安全性研究主要依照现代医学体系,忽视了机体因素在不良事件中发生的关键性。因此本文提出以“体-药互斥”为内核,以“辨体-辨病-辨证”模式和“中药药性理论”为指导,以“毒理证据链”为方法,以药物警戒理论为根基,由先进分析技术支撑的研究思路——基于“辨体论忌”的体质毒理学,为促进中药安全性评价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刘传鑫孔娇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评价
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危险因素与防治对策被引量:3
2024年
回顾马兜铃酸、雷公藤、八角莲、槟榔、仙灵骨葆胶囊、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等引发的中药安全性事件,旨在探讨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危险因素,对中药毒性成分、生产工艺、储藏条件、体质差异、给药剂量、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源头控制以确保质量合格、探明配伍机制以增效减毒、提高生产标准以推进质量统一、完善法规政策以加强管控、健全安全性评价体系以确保质量达标等建议,以期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中药安全性事件提供帮助。
姚一帆孔娇刘传鑫
关键词:马兜铃酸雷公藤八角莲仙灵骨葆胶囊鱼腥草注射剂安全事件
基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组学的药物精准治疗被引量:10
2017年
药物基因组学旨在研究药物效应(药物体内过程、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个体差异与基因变异(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和药物靶点)之间的关系。药物精准治疗是以药物基因组学为基础,结合患者的其他个体情况实施量体裁衣式的药物治疗。本文总结了基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组学的药物精准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提出应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包括多基因和非遗传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治疗药物监测与药物基因组学检测的整合),同时提出临床应用中面临的瓶颈问题及其相关对策。
周权余露山曾苏
关键词:药物代谢酶转运体药物基因组学表型转换
细胞自噬在中药源性肝损伤中的双重作用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2024年
目的系统梳理细胞自噬与中药源性肝损伤的相互作用和肝损伤发生机制,并就中药源性肝损伤防治策略进行总结。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查阅近十年内关于细胞自噬及中药源性肝损伤相关文献,阐明细胞自噬与疾病发生间的关系,归纳细胞自噬引起中药源性肝损伤的常见药物及作用机制,总结中药源性肝损伤的防治策略。结果细胞自噬在中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双重调控作用,细胞自噬在过分活跃或过度抑制的情况下可通过影响自噬通路或自噬相关分子的表达,诱发中药源性肝损伤。结论细胞自噬通路的调控,有望成为防治中药源性肝损伤的新途径,针对性的制定防治策略是实现中草药安全性风险监测的重要措施。
章婷萍李梦雨顾春宇胡璟祺孔娇刘传鑫
关键词:细胞自噬信号通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