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医学检验系 作品数:32 被引量:82 H指数:5 相关机构: 大连大学医学院 大连大学医学院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微量营养元素硒防治COVID-19的可行性分析及研究进展 2023年 目前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治疗缺乏特效药治疗,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中国、德国、韩国和印度南部的四个患者群体中,硒(Se)状态或摄入量与COVID-19结果(包括死亡率和恢复率)相关。Se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及感染力、抗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免疫调节及抗凝血等作用对RNA病毒性感染疾病起到防治效果,为COVID-19的防治提供一种健全、安全和可行的方向。 韦东胜 陈剑琳 蔡镭捷 董雯关键词:硒 抗病毒 植物乳杆菌PUM1785抑菌作用及耐胆盐和耐盐性能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分析植物乳杆菌PUM1785体外抑菌活性和部分耐受能力,为进一步研发乳杆菌微生态制剂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方法以模式菌株WCSF1为对照株,采用双层琼脂点种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开展高胆盐、高盐环境耐受试验。结果植物乳杆菌PUM1785体外抑菌活性与模式菌株相近,对6种常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抑菌效果优于革兰阳性菌。在不同浓度胆盐溶液中培养24 h后,2株乳杆菌生长均受抑制,当胆盐浓度从0 g/100 mL持续增至0.5 g/100 mL后,2株乳杆菌活菌数量呈下降趋势,但始终维持在10~5 CFU/mL数量级以上,并且PUM1785与WCSF1活菌数量比呈上升趋势;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培养24 h后,2株乳杆菌均生长良好,当NaCl浓度从0 g/100 mL升高到8 g/100 mL时,2株乳杆菌活菌数始终维持在10~8 CFU/mL数量级以上,并且PUM1785与WCSF1活菌数量比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植物乳杆菌PUM1785具有与模式菌株相近的抑菌活性,对胆盐和高盐环境耐受力均强于模式菌株,表明PUM1785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作为微生态制剂研发的候选菌株。 孙杰 元少尉 王秋燕 赵文琪 伦永志关键词:植物乳杆菌 抑菌 胆盐 高盐 耐受 基于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采用常规菌群分析方法和ERIC-PCR技术对正常小鼠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小鼠模型分别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结合细菌培养和DNA指纹图谱检测结果分析小鼠肠道内主导菌群数量和种类的改变情况,建立利用ERIC-PCR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检测方法。方法先利用常规菌群分析方法鉴定正常小鼠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小鼠的菌群状况,再提取其基因组DNA,最后以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ERIC)为模板,利用ERIC-PCR方法获得正常小鼠和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指纹图谱,与常规菌群分析结果作比较,验证ERIC-PCR技术的准确性。结果常规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四种优势菌群在数量上出现明显的变化,证实造模成功。经ERIC-PCR技术成功获得两组小鼠粪便基因组DNA图谱,两组间呈现具有一定对比性的特异性指纹图谱。结论从小鼠粪便基因组经ERIC-PCR后的图谱中特异性条带的分布、数目和亮度来看,能说明肠道菌群的分布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常规菌群分析方法作对比,说明ERIC-PCR技术是一种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高效快捷的检测方法。 孙杰 孙丽妲 伦永志 潘志鹏 潘凌鸿 赵梓晗关键词:菌群失调 ERIC-PCR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4 2020年 在创新教育中,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医学检验系围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与科研能力训练、创新环境等素质培养环节入手,将创新教育思想和行动渗透并贯穿教育全过程,对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设计和实践。 伦永志 孙杰 涂海健 潘凌鸿 刘奔 董雯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创新教育 白藜芦醇对长期高热量饮食小鼠的认知功能保护及突触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长期高热量饮食(high-calorie diet,HCD)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50只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HCD组、HCD+25 mg·kg^-1RES组(低剂量组)、HCD+50 mg·kg^-1RES组(中剂量组)和HCD+100 mg·kg^-1RES组(高剂量组)。6个月后,检测小鼠基本生理指标,并利用Morris水迷宫和条件恐惧试验检测认知水平,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海马BDNF、Trk B、SYP和PSD95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与HCD组比较,RES干预使小鼠体质量、肥胖指数和脂肪系数均明显降低,空腹血糖、胰岛素和HOMA-IR明显降低,海马依赖性学习记忆明显提高,海马组织BDNF、TrkB、SYP和PSD95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以高剂量组更显著。结论RES可通过上调海马BDNF、TrkB、SYP、PSD95基因和蛋白表达改善HC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董雯 刘奔 伦永志关键词:白藜芦醇 高热量饮食 突触 JAK/STAT信号通路在机体免疫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2016年 JAK/STAT(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信号通路目前已成为研究细胞膜到细胞核信号传递中的经典信号途径,同时也解释了大量细胞因子和激素是如何发挥其相关功能的。解析JAK/STAT信号通路同样有助于细胞间通讯和细胞外基因表达控制的研究。目前针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特异性临床治疗已取得一定成就。 潘志鹏 伦永志关键词:信号通路 JAK/STAT 细胞间通讯 TRANSDUCER STATS 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反式调节蛋白HBVDNAPTP1基因全长cDNA RACE克隆 2017年 目的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反式调节蛋白HBVDNAPTP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方法提取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技术建立RACE cDNA文库,进行RACE实验,扩增HBVDNAPTP1基因全长cDNA序列。结果经RACE实验,获得HBVDNAPTP1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2 537bp,经RT-PCR验证确定该基因真实存在,且与GenBank数据库中注释的其他基因无同源性。结论成功获取HBVDNAPTP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进一步开展HBVDNAPTP1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潘志鹏 韩铭 袁晓雪 刘顺爱 成军 伦永志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DNA聚合酶 反式激活 RACE 糖脂代谢参与糖尿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20年 糖尿病脑损伤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与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突触可塑性下降、脑萎缩和痴呆等类似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样改变。糖脂代谢异常与DM脑损伤发生有密切关系。胰岛素抵抗、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等在糖脂代谢异常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研究糖脂代谢在DM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以期从代谢的角度,寻找延缓DM脑损伤、防治AD的新方法。 董雯 刘美琴 伦永志 伦永志 孙杰 潘凌鸿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糖脂代谢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白藜芦醇在改善高热量饮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高热量饮食小鼠海马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因子及炎症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探讨RES对高热量饮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分为3组,即正常饮食组(CON组)、高热量饮食组(HCD组)、高热量饮食+100 mg/kg RES组(RES组),每组10只,喂养24周后,行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TT),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RT-PCR检测小鼠海马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PERK和炎症相关因子NF-κ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GRP78、PERK和炎症相关因子IκB、p-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与HCD组相比,RES组小鼠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明显升高,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GRP78、PERK、IκB和p-NF-κB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海马PERK和NF-κB mR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进而抑制NF-κB及其控制的炎症反应,达到缓解胰岛素抵抗的目的,从而减轻高热量饮食对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 董雯 刘奔 伦永志 孙杰 潘凌鸿关键词:白藜芦醇 高热量饮食 内质网应激 炎症 粪便标本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筛检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测情况。方法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临床收治的腹泻患者中选取368例,均使用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其粪便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展开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阳性率为77.17%,比分离培养法的51.0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致病菌株检出率为83.10%,高于分离培养法的5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时,相较于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阳性检出率更高,可使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性腹泻诊断准确率提升。 潘凌子 伦永志关键词:腹泻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分离培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