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作品数:93 被引量:344H指数:10
相关作者:任传成余桂军倪冬艳董文帅施永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卒中
  • 17篇血管
  • 17篇缺血
  • 13篇脑梗
  • 13篇脑卒中
  • 13篇急性
  • 12篇梗死
  • 10篇血管病
  • 10篇脑梗死
  • 9篇血性
  • 8篇综合征
  • 7篇脑缺血
  • 7篇康复
  • 6篇脑血
  • 6篇脑血管
  • 6篇急性脑梗死
  • 6篇痴呆
  • 5篇脑梗死患者
  • 4篇蛋白
  • 4篇动脉

机构

  • 92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中电科软件信...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昆明市第二人...

作者

  • 26篇任传成
  • 10篇周玲
  • 10篇倪冬艳
  • 9篇余桂军
  • 8篇段磊
  • 6篇沈黎玮
  • 5篇施永辉
  • 5篇石蕾
  • 5篇蒋雨平
  • 5篇靳峥
  • 3篇时芳芳
  • 3篇董文帅
  • 3篇谢连红
  • 3篇陈静
  • 3篇刘晓楠
  • 2篇王云甫
  • 2篇钱湘绮
  • 2篇吴丹红
  • 2篇孟令平
  • 2篇杨中原

传媒

  • 1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1篇临床内科杂志
  • 8篇国际脑血管病...
  • 7篇复旦学报(医...
  • 6篇康复
  • 5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家庭用药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上海医药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11篇2021
  • 2篇2020
  • 11篇2019
  • 1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及直肠功能检查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膀胱与直肠功能的改变。方法对急性脑血管患者在发病11周内行尿动力学检查及直肠功能检查,对尿流率和尿流量的曲线图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尿道阻力因子(URA)和反映膀胱逼尿能力的瓦特因子(WF)值。结果急性脑血管患者29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7±5.9)岁,其中脑出血10例,脑梗死19例。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尿流时间、排尿时间、达峰时间、尿流量、2秒时的尿流率、加速度、最大尿流率时压力、最大压力时尿流和膀胱容积等指标在急性脑血管患者中异常率达40%~100%之间,脑梗死与脑出血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URA在患者中增高,而WF值均降低,较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统计学(P<0.05)。均有便意感知的减弱与排便压的下降。结论膀胱与直肠功能障碍在急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广泛存在。
靳峥李煜珍杨立刚张燕宾任传成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尿流动力学直肠功能
大鼠缺血性脑卒中脑皮层蛋白质组学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cerebral stroke,ICS)后脑皮层蛋白质组的变化,寻找与其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4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2)和脑缺血组(ICS组,n=30)。利用远端大脑中动脉梗阻(dist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dMCAO)构建ICS模型,分别在脑缺血后1、6、24和48 h取脑皮层组织。对不同组的样品进行基于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表达有差异的蛋白质;利用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分类;利用Western blot验证定量蛋白质组学的结果。结果与sham组比较,ICS组共鉴定到2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与急性期反应、炎症反应、脂蛋白代谢过程、补体激活经典途径及固有免疫反应有关。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的表达变化与定量蛋白质组学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这2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可能作为ICS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张笑笑徐威金巍陈静刘明丽任传成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
由舒马赫苏醒后的康复治疗谈——中风患者家庭康复要诀
2014年
近期,“车王”舒马赫在昏迷4个多月后奇迹般地苏醒了。严重的脑外伤和长时间的昏迷,让他的语言和肢体功能出现严重退化。目前,他与人交流只能通过简单的点头或摇头进行。如今,舒马赫被送入了瑞士当地最好的康复医院进行语言和肢体功能恢复训练。其实。对于广大中风患者来说,语言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同样重要但却易被忽视。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虽然无法像舒马赫那样得到专业机构的康复治疗,但在家中依然有办法进行居家功能训练。
李文纲
关键词:中风患者康复治疗家庭康复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多导睡眠监测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因其常见性和易识别性而被人们所熟知,被列为神经科运动障碍性疾病的首位.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科研技术的提高,PD的非运动症状日益受到关注[1].近来有研究发现,在PD发病早期及应用多巴胺类药物治疗之前,非运动症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运动症状更大[2].PD非运动症状大致可分为4类:神经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及感觉异常[3],其中睡眠障碍作为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已然成为神经病学与睡眠医学关注的焦点.
刘晓楠靳峥
关键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多导睡眠图睡眠呼吸暂停
缺血预处理介导神经保护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大量动物实验证实,缺血预处理可产生强大的器官保护作用,但动物实验向临床试验转化的进展和结果不尽如人意。对缺血预处理介导的神经保护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寻找可转化到临床的安全且有效的预处理诱导方式,对于提高卒中和手术患者神经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实现安全和有效的神经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预处理活化受体、线粒体、转录因子和蛋白激酶等方面对缺血预处理介导神经保护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于玲任传成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神经保护药N-甲基-D-天冬氨酸KATP通道缺氧诱导因子1
远隔预处理能改善脑缺血后PAR/AIF介导的非Capase-3依赖型神经元凋亡
目的远隔预处理(RPC)能激活内源性脑保护,其分子机制仍未阐明;本文通过对PAR/AIF这一非Caspase-3依赖的凋亡通路进行研究,从而探讨RPC诱导缺血脑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1、雄性SD大鼠70只,鼠龄102周,...
金巍徐威张笑笑陈静董文帅任传成
文献传递
Post-poliomyelitis综合征临床附3例报道
目的:研究post-poliomyelitis综合征(post-poliomyelitis syndrome PPS)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总结3例PPS 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PPS的主要表现是新出现的肌无力,疲劳,疼...
沈黎玮邬剑军蒋雨平
文献传递
卒中后睡眠障碍与多导睡眠监测被引量:7
2015年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是一种常见但较少引起重视的卒中后并发症。同时,睡眠障碍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常见的PSSD类型包括:失眠、白天过度嗜睡(EDS)、睡眠呼吸疾患(SDB)、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RBD)、不安腿综合征(RLS)、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发作性睡病。多导睡眠仪(PSG)是诊断PSSG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卒中与睡眠障碍的关系、PSSD的PSG的表现、PSSD的常见临床类型的特征分析进行综述。
邹玉凤刘晓楠靳峥
关键词:卒中睡眠障碍多导睡眠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被引量:4
2018年
脑小血管病是一组与年龄相关的、涉及多种病因导致的多种病理学过程的疾病,已知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但影响认知功能的具体机制及结果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介绍脑小血管病的概念、分类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捋清思路。
张书凡罗煜凡吴丹红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症
表面肌电信号对脑卒中患者远程居家康复指导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信号对指导脑卒中患者居家远程康复的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8例,78例患者通过SPSS统计软件按1:1的比例分成两组,分别为表面肌电信号指导进行居家康复的治疗组(39例)与无表面肌电信号指导居家康复的常规组(39例)。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上肢功能,通过均方根值(RMS)测定肌肉收缩时的收缩强度。结果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与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与RMS评分均较康复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康复治疗后,治疗组上肢FMA评分与RMS评分均较常规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MA:P=0.02;RMS:P=0.018)。结论康复过程中进行表面肌电信号调整康复方案可增强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
陶勇军陈静高春燕翁东承金燕任传成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脑卒中康复远程医疗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