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

作品数:151 被引量:650H指数:15
相关作者:于学礼武雅琼周凤冯晟韩家顺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体育教育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59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军事

主题

  • 22篇基因
  • 21篇多态
  • 16篇有氧运动
  • 15篇康复
  • 14篇多态性
  • 13篇骨骼肌
  • 12篇胰岛
  • 12篇胰岛素
  • 12篇基因多态性
  • 11篇心肌
  • 11篇汉族
  • 10篇蛋白
  • 10篇胰岛素抵抗
  • 9篇跑节省化
  • 9篇汉族男性
  • 8篇有氧耐力
  • 8篇有氧能力
  • 8篇运动员
  • 8篇梗死
  • 7篇心肌梗死

机构

  • 138篇天津体育学院
  • 3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7篇深圳大学
  • 9篇天津中医药大...
  • 8篇国家体育总局...
  • 6篇澳大利亚南十...
  • 4篇天津财经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江南大学
  • 2篇陇东学院
  • 2篇天津工业大学
  • 2篇山东体育学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中医学院
  • 2篇天津科技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35篇席翼
  • 26篇胡扬
  • 23篇文立
  • 18篇刘洵
  • 15篇谭思洁
  • 14篇傅力
  • 13篇黄力平
  • 13篇牛燕媚
  • 13篇刘刚
  • 10篇张薇
  • 10篇张勇
  • 10篇李庆雯
  • 9篇姜宁
  • 9篇何子红
  • 9篇李慧阁
  • 8篇刘彦辉
  • 8篇苏照鹏
  • 8篇徐冬青
  • 8篇包大鹏
  • 7篇苑红

传媒

  • 25篇中国运动医学...
  • 14篇中国康复医学...
  • 13篇体育科学
  • 12篇天津体育学院...
  • 9篇2009年中...
  • 3篇职业与健康
  • 3篇中国康复
  • 3篇沈阳体育学院...
  • 3篇2010年中...
  • 3篇第八届全国体...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内蒙古医学杂...
  • 2篇中国针灸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西安体育学院...
  • 2篇体育学刊
  • 2篇中国体育科技
  • 2篇生物加工过程
  • 2篇实用糖尿病杂...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11篇2010
  • 33篇2009
  • 19篇2008
  • 19篇2007
  • 9篇2006
  • 16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TOR/S6K1信号通路与有氧运动改善小鼠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间的关系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小鼠骨骼肌中mTOR/S6K1和PGC-1α的影响,分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高脂饮食喂养8周以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后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HC)和运动组(HE)。HE组施以6周跑台有氧训练。实验结束后采用OGTT检测葡萄糖耐量,组织学检测胰岛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骨骼肌中mTOR、S6K1及其磷酸化蛋白(pS6K1-Thr389)和PGC-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C组相比,小鼠HE组6周有氧运动后体重、空腹血清胰岛素值和胰岛β细胞团面积百分比均呈显著下降;葡萄糖耐量也得到明显改善;骨骼肌中mTOR、S6K1、pS6K1-Thr389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而PGC-1α mRNA和蛋白明显升高。结论:有氧运动明显增加了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推测有氧运动可能通过抑制mTOR/S6K1信号通路,增加胰岛素抵抗小鼠骨骼肌的能量代谢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苑红牛燕媚刘彥辉苏照鹏李慧阁姜宁傅力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有氧运动雷帕霉素靶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丹酚酸B预处理内皮祖细胞共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及分化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背景:由于心肌细胞自身增殖能力有限,急性心肌梗死后细胞移植是目前流行的再生心肌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受心肌微环境的影响,而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可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供微环境。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中药丹酚酸B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共移植后,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改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早期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3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完成。材料: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5只,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丹酚酸B为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60601。方法:分别取2只和1只大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纯化内皮祖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剩余4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9只、模型组11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12只、共移植组10只。假手术组只开胸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其余3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冠状动脉15min后再次开胸,共移植组吸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250μL(浓度1×1010L-1)+8mg/L丹酚酸B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悬液250μL(浓度1×108L-1),于结扎区附近心肌组织分5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同法注射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500μL,模型组注射等量细胞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采用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室功能,Real-timePCR检测心肌分化基因Nkx2.5,GATA-4的表达。结果:细胞移植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左室结构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共移植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均明显改善(P<0.05),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均明显改善(P<0.05)。细胞移植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共移�
李庆雯南亚昀谭俊珍范英昌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丹酚酸B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AR基因(CAG)n多态性与跑节省化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AR基因外显子1(CAG)n重复多态性在中国北方汉族男性群体的分布特征以及其与跑节省化初始值及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方法对101名无训练史的健康男子进行18 w的耐力训练,测定训练前后12 km/h跑速下的跑节省化相关指标。GeneScan加测序的方法分析AR基因(CAG)n多态性。结果(1)中国北方汉族男性人群中AR基因(CAG)n重复多态存在15种等位基因,其中(CAG)22次重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最高,达到19%;(2)连续分割方法划分基因型,发现≤23次重复组RE的VO2初始值显著高于>23次重复组;但不同基因型的RE的训练敏感性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R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跑节省化的初始值存在关联,但与训练效果无关联性。
王海燕胡扬席翼文立
关键词:雄激素受体跑节省化有氧训练
肌红蛋白基因多态与有氧训练效果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第2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A79G)与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关联性。方法:对中国北方新征入伍的104名汉族士兵进行每次5000米、每周3次、训练强度为95~105%通气无氧阈(VT)、为期20周的耐力训练。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受试对象训练前后最大摄氧量(VO2max)和通气无氧阈(VT),PCR-RFLP法测定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训练效果之间的关联性。结果: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AA(0.52)、AG(0.45)、GG(0.03),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训练后3种基因型VO2max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GG组和AG组VT显著提高(P<0.05),AA组达到VT时仅HR显著升高,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VO2max和VT的变化率(Δ%)方面,GG组受试者提高最多,AG组居中,AA组提高最少。提示肌红蛋白基因第2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A79G)与有氧耐力训练效果有一定关联,79G等位基因携带者对有氧耐力训练可能更敏感。
吴剑胡扬刘刚周多奇席翼文立
关键词:有氧耐力训练VO2MAXVT
耐力训练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组织病理和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以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在复制AS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深入探讨运动干预AS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ApoE-/-小鼠48只,饲西方类型膳食,随机...
刘善云何玉秀张洪侠吴卫东王洪涛王敏徐新女王金环林娜
天津市部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体质状况与体力活动分析
<正>研究目的:通过检测与分析企业职工的体质状况及体力活动情况,为科学指导职工体育活动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以天津市部分企业的309名中高层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男性179人(25-59岁)分为7组,女性130人(25...
刘善云邹一凡马晓卫刘保华张金娟杜婴莲王洪涛张琛武春英
文献传递
NRF1基因多态性可预测中国北方地区汉族男性有氧能力的差异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拟探讨核呼吸因子1(NRF1)基因多态性与最大(V.O2max)和次最大有氧能力(running economy,RE)的关联性。方法:102名无训练史的健康男子进行18周有氧耐力训练,测试训练前后的V.O2max和12 km/h跑速下的RE。用PCR-RFLP分析NRF1基因的SNPrs2302970、rs6949152和rs10500120多态性。结果:3个多态位点均符合H-W平衡(P>0.05)。rs2302970与rs6949152强连锁不平衡(D’=0.950,r2=0.631),经haplo.em推算,主要存在4种单体型;3个SNPs及单体型与V.O2max的初始值及训练敏感性均不关联;RE的初始能力与rs2302970多态性关联,携带CT基因型的群体显著高于CC基因型。RE的训练敏感性与rs2302970和rs6949152多态性关联,携带CT或AG基因型的群体显著高于CC或AA基因型。结论:NRF1基因多态性能够预测中国北方地区汉族男性次最大有氧能力的差异。
何子红胡扬席翼文立
关键词:单体型最大耗氧量跑节省化遗传学
ApoE基因多态性对高脂血症运动疗法效果的影响
<正> 研究目的:长期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血脂水平,预防高脂血症及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但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存在很大差异,同种形式、同种强度的运动,对不同人群的运动效果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多种影响因素如...
王延坤赵斐姜宁张勇张薇
文献传递
心梗后患者12周康复锻炼后一次递增负荷运动中VO2、HR、%HRmax、RPP、ST、RPE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12周运动心脏康复锻炼对心梗后患者(PMI患者)心脏机能的影响。方法:112名男性PMI患者(均进行了12周运动心脏康复锻炼)进行一次递增负荷运动实验(Ⅰ、Ⅱ、Ⅲ、Ⅳ、Ⅴ级负荷跑速分别为1.7、1.7、1.7、2.5、3.5mph;坡度分别为0.5 %、10 %、12 %、14 %,每一级负荷运动3分钟) ,其间记录每级负荷时的VO2、HR、血压和自我用力感觉(RPE) ,计算心率血压乘积(RPP) ,并持续监测12导联心电图(ECG) ,然后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了用HR和RPE推测VO2和RPP的回归方程。结果:(1)相邻两级负荷间的VO2、HR、RPP、RPE具有显著差异(P<0.01) ;(2)VO2、HR、最大心率百分数( %HRmax)、RPP、ST段水平(ST)和RPE的峰值分别为26.4±7.1ml·kg-1·min-1、126.8±20.3beats·min-1、80.4±12.9 %、209.0±46.3beats·mmHg·100-1、-1.0±0.7mm和14.9±2.1;(3)运动中VO2、HR、%HRmax、RPP、RPE呈高度正相关,它们与ST呈高度负相关(P<0.01或P<0.05) ,建立了用HR和RPE推测VO2和RPP的回归方程。结论:(1)康复锻炼后利用改良Bruce跑台方案进行机能测试有效;(2)12周康复锻炼后,PMI患者进行运动时其强度不宜超过80 %HRmax或RPE不超过15 ;(3)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方程,可在PMI患者康复活动中,根据其心率或RPE变化间接得知其呼吸循环机能的反应和心肌的耗氧状况。
刘洵Brodie DA原晓晶Bundred PE
8h驾驶工作对中年出租车驾驶员腰腿部肌肉sEMG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本研究以驾龄5年以上的中年男性出租车驾驶员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腰部竖脊肌和胫骨前肌表面肌电图相关疲劳指标的变化,以评价8h驾驶的工作负荷对人体相应部位肌肉疲劳状况的影响。方法:30名从业5年以上的中年男性出租车驾驶员(年龄45.6±5.0岁)为司机组,15名中年男性坐姿工作者(年龄46.1±4.8岁)为对照组。对司机组8h驾驶工作前、后及对照组工作前后双侧腰部竖脊肌和双侧胫骨前肌进行1min持续收缩耐力测试,同时使用表面肌电测试系统进行表面肌电测试。结果:8h驾驶工作前后,司机组双侧胫骨前肌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侧腰部竖脊肌各项指标表明,8h驾驶工作能够引发明显的疲劳反应(MF斜率、MA斜率明显增大,P<0.05;MF截距明显降低,P<0.05),左侧疲劳反应大于右侧(左侧MF斜率、MF截距明显增大,P<0.05;左侧MA斜率明显增大,P<0.01;右侧变化不显著);安静状态下,司机组双侧腰部竖脊肌及双侧胫骨前肌的疲劳反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8h驾驶工作负荷能够引发腰部竖脊肌明显的疲劳反应且两侧不对称;长期长时间驾驶能够导致腰腿部肌肉疲劳的慢性累积。
田强黄力平于诗情章礼勤陈固稳
关键词:驾驶员肌肉疲劳表面肌电图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