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作品数:3,161 被引量:11,010H指数:31
相关作者:苏义鑫熊和金朱国荣张清勇徐华中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电信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40篇期刊文章
  • 2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81篇自动化与计算...
  • 693篇电气工程
  • 283篇电子电信
  • 27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47篇机械工程
  • 81篇理学
  • 78篇文化科学
  • 48篇一般工业技术
  • 44篇化学工程
  • 41篇建筑科学
  • 38篇经济管理
  • 37篇动力工程及工...
  • 3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1篇医药卫生
  • 1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航空宇航科学...
  • 14篇自然科学总论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62篇电池
  • 162篇控制器
  • 159篇网络
  • 144篇仿真
  • 143篇总线
  • 134篇单片
  • 134篇单片机
  • 124篇控制系统
  • 122篇神经网
  • 122篇神经网络
  • 120篇电机
  • 117篇传感
  • 112篇感器
  • 112篇传感器
  • 99篇燃料电池
  • 96篇嵌入式
  • 95篇图像
  • 94篇汽车
  • 90篇DSP
  • 87篇电动

机构

  • 3,06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24篇华中科技大学
  • 68篇武汉大学
  • 19篇湖北工业大学
  • 19篇华中师范大学
  • 16篇广东电网有限...
  • 15篇武汉科技大学
  • 13篇黄冈师范学院
  • 13篇中国电力科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温州职业技术...
  • 10篇浙江大学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国家农业信息...
  • 9篇国网湖北省电...
  • 8篇东南大学
  • 8篇教育部
  • 8篇湖北理工学院
  • 8篇中策橡胶集团...
  • 8篇国网湖南省电...

作者

  • 147篇全书海
  • 95篇苏义鑫
  • 90篇胡荣强
  • 87篇陈静
  • 77篇袁佑新
  • 73篇刘清
  • 68篇黎洪生
  • 62篇侯慧
  • 56篇徐华中
  • 56篇谢长君
  • 55篇李志俊
  • 54篇邓燕妮
  • 52篇张丹红
  • 51篇陈启宏
  • 50篇吴细秀
  • 46篇黄珍
  • 45篇宋仲康
  • 44篇张立炎
  • 44篇张素文
  • 40篇谭思云

传媒

  • 283篇武汉理工大学...
  • 127篇武汉理工大学...
  • 120篇可编程控制器...
  • 96篇工业控制计算...
  • 80篇仪表技术
  • 73篇武汉理工大学...
  • 62篇微计算机信息
  • 49篇自动化技术与...
  • 37篇华中科技大学...
  • 33篇通信电源技术
  • 29篇电子元器件应...
  • 24篇电源技术
  • 24篇电力系统保护...
  • 23篇中国舰船研究
  • 22篇控制工程
  • 22篇中国水运(下...
  • 21篇电力系统自动...
  • 20篇港口装卸
  • 20篇交通信息与安...
  • 19篇电子质量

年份

  • 3篇2024
  • 91篇2023
  • 83篇2022
  • 79篇2021
  • 100篇2020
  • 100篇2019
  • 94篇2018
  • 113篇2017
  • 108篇2016
  • 104篇2015
  • 66篇2014
  • 68篇2013
  • 107篇2012
  • 127篇2011
  • 164篇2010
  • 186篇2009
  • 230篇2008
  • 282篇2007
  • 325篇2006
  • 235篇2005
3,1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糊控制在光纤熔缩棒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008年
将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光纤熔缩机熔缩棒压力控制,建立了光纤熔缩机模糊控制系统,并对该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实现作了具体分析,系统实现了联机调试,实现了熔缩棒的压力控制。
杨莉彭婷
关键词:模糊控制PLC压力差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防腐电源的设计和实现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运用电力开关变换技术和高频开关技术并以单片机系统为控制核心的智能防腐电源。设计以VMOSFET作为功率开关器件,采用脉宽调制(PWM)技术。通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采样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然后和给定的信号进行比较,经过A-D转换,由单片机结合改进的PID控制算法,产生连续的脉冲控制信号,调节输出电压的变化。
袁佑新刘洋秦岭
关键词:单片机PIDA-D
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算法的研究和MATLAB仿真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针对神经网络系统跟踪输入信号时,由于误差总是存在导致学习过程难以结束的特点,以一种用BP 网络逼近对象的学习算法为基础,结合相应的控制算法加以改进,并得到了一种快速学习因子的选择方法。结合不同对象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仿真和分析表明,该算法能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
朱惠峰
关键词:BP网络自适应控制算法
邮轮火灾动态蔓延情况下的最优疏散路径规划
2023年
为解决邮轮火灾应急疏散过程中,由于邮轮内部结构复杂、通道狭窄、人流量大导致人员难以短时间安全疏散的问题,应用基于火灾蔓延预测数据的A^(*)算法求解邮轮火灾的人员疏散路径。首先,根据SAFEGUARD项目中的邮轮数据建立二维网络拓扑结构,定义网络中节点的CO体积分数、烟雾可见度和温度3类指标的阈值,并基于火灾发生的地点和程度,模拟火灾动态蔓延的情况,实时判定疏散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危险状况;然后,结合火灾蔓延的实时数据改进A^(*)算法,并求解人员的最优疏散路径;最后,使用同一邮轮作为模拟人员疏散的场景,模拟邮轮火灾动态蔓延情况下的人员疏散过程,分析人员疏散路径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A^(*)算法所求路径能成功绕开网络中受火灾影响较大的危险节点,同时疏散规模为700人的时间比使用基本A^(*)算法所求的疏散时间缩短50%。
张华军刘洋朱震宇陈泊宇闫密罗欣
关键词:应急疏散路径规划火灾蔓延
灰色系统理论在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提出了一种将邓氏关联度与经典的Prewitt边缘检测算子相结合的边缘检测方法。采用Prewitt算子作为参考序列,图像各像素点及其8邻域构成比较序列,计算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之间的邓氏关联度,依据邓氏关联度的大小来判断图像的边缘。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出有用的图像边缘信息,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提取的边缘比较完整,非边缘点少,连续性好。
徐腊梅易春菊
关键词:图像边缘检测PREWITT算子
新型单级隔离型PWM变换器及其控制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将传统的工频整流、功率因数校正和高频逆变环节进行整合,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级隔离型PWM变换器。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研究了该电路拓扑的输入、输出性能指标及其与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实验样机的设计和仿真分析表明,该电路拓扑的实验装置具有功率因数较高、输入电流的总谐波畸变较低、输出电压纹波小的特点,并且实验样机中使用了单周期控制芯片,动态响应快,外围电路简单,易于实现。
夏泽中任大庆任薛蓓杨荣德
关键词:总谐波畸变单级变换器功率因数
基于单片机的无源动态谐波滤波控制器研制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电力系统中存在大量谐波污染问题,考虑到有源滤波器价格昂贵,目前主要应用于低压场合,传统无源滤波器存在电容器参数受环境影响导致滤波器偏离谐振点的缺陷,试制了基于可变电抗器的无源动态谐波滤波装置。研制一种处理速度快,实时性高,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的基于单片机的无源动态谐波滤波控制器,替代原有PLC控制器。该滤波装置能够实时滤除电网中的各次谐波,有效改善供电质量。
陈静肖林袁佑新杨坤雷磊毛保平陈卓
关键词:单片机控制器
OPC技术及其在工程船舶实时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6年
本文简述了OPC技术的由来、特点、技术基础。以一工程船舶实时监控系统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VB开发OPC数据接口的步骤和关键技术。经实船运行验证,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黄珍王永骥潘端隋永强
关键词:OPCVISUAL工程船舶监控系统
开关电源Boost变换器输出纹波的仿真研究
2010年
文章在分析典型DC-DC变换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降压型(Boost)DC-DC变换器的PSpice仿真模型。在三种工作模式下,针对输入电压、电感和负载电阻对输出电压纹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Boost变换器输出纹波电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论为Boost型DC-DC变换器的设计和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徐琛魏哲叶亮
关键词: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PSPICE仿真
基于机器视觉的机器人抓取实验系统被引量:7
2022年
针对工业机器人成本高、开源性差和维护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机器人抓取实验系统。该系统利用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和路径规划等技术对目标工件进行识别、定位,并完成抓取任务。机器人系统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串联结构,利用无刷直流电机作为机器人关节的驱动机构。为了解决工件识别与定位问题,利用Pytorch框架下的深度学习模型,对工件图像进行处理,并利用YOLOV3算法对工件进行识别;基于机器人操作系统(ROS)实现机器人6自由度的运动学求解与运动规划;完成了系统总体与软硬件设计,并验证了机器人抓取试验系统的有效性。该系统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好和高可靠性等优点,软硬件完全开源,便于日常实验和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罗晶陈金海彭志轩李杰伍万能周广兵
关键词:机器视觉目标识别与定位机器人抓取
共30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