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
- 作品数:282 被引量:516H指数:10
- 相关作者:蔡富莲莫色木加潘正云苏连科阿库乌雾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凉山彝族毕摩文献《奴图》与彝族对麻风病的认识
- 《奴图》是凉山彝族毕摩主持"粗吉"(驱咒麻风病/癞根"粗")仪式时使用的一卷重要经书,其中详细记述了麻风病/癞根"粗"源自天空的雷,并伴随闪电、云、虹、雾、雨、风等降落大地,蛇、蛙、蜂、苍蝇、蚂蚁等将其传播扩散.过去凉山...
- 蔡富莲
- 关键词:麻风病民间信仰彝族
- 论马斯洛与《大学》中“自我实现”之异同
- 2015年
- 《大学》提出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强调修身的过程以及个体的人格完善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使得个体"内圣"的道德修养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事业具有超越自我的动力。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格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 方元元
- 关键词:马斯洛自我实现自我完善需要层次理论
- 代北世族的发展演变与北魏初期的政治——早期代北世族形成之因素
- 2016年
- 代北地区是北魏政治发展的基石,而以代北地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社会组织阶层——代北世族更是北魏发展的坚强后盾。北魏政权的盛衰演变与代北世族的历史演进轨迹一致,因此,文中亦以北魏代北世族范围为出发点,分析其早期形成过程中的因素,进一步窥探北魏政权早期的演进历程。
- 袁志敏
- 关键词:北魏
- 凉山彝族毕摩文献《妮日尔果》与哭嫁歌《妈妈的女儿》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从内容来说,毕摩经文《妮日尔果》的内容比哭嫁歌《妈妈的女儿》要丰富得多,感情也更加复杂。同时,在唱腔上,祭司毕摩常随经文内容的不同而不断变换唱腔,因而经文的唱腔丰富多彩,而哭嫁歌的唱腔则比较固定。
- 蔡富莲陈波
- 关键词:凉山彝族毕摩文献哭嫁歌唱腔
- 凉山彝族委婉语及其语用功能
- 2010年
- 委婉语是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比喻的、褒义化的手法,使谈话的双方能够采用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使谈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一种表达方式。委婉语的使用能达到礼貌、避讳和掩饰的社交功能。凉山彝语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委婉语,它们大部分由趋吉避凶而来,透过这些委婉语,对彝族的民族心理,文化内涵可窥见一斑。
- 马富英
- 关键词:彝语委婉语语用功能
- 民族文化基因对作家作品影响力分析——以彝族诗人吉狄马加作品为例被引量:2
- 2017年
- 经典彝文古籍都是以名言警句、诗句等文体完成,多为五言诗歌体,但也有七言、九言和十一言的,在文体上,句与句、段与段、篇与篇之间非常讲究音韵规律。吉狄马加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民族诗人。论文通过深入分析吉狄马加汉语诗歌中的民族文化基因,阐释彝族传统文化对现当代用汉语创作的彝族诗人创作的影响。研究表明:彝族古典文集在题材和内容两个方面影响着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他的很多诗歌题材都直接源于彝族古籍;其次,在诗歌的内容上,字里行间无不流溢着彝族古典文集与传统文化的气质与性格。此外,以彝族经典古籍文献为始基的彝族文化因子则通过内化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成为诗人诗歌创作不竭之源泉。
- 蔡波杜芳罗良伟
- 关键词:彝族汉语诗歌集体无意识文化基因
- 中国境内藏缅语族语言系属分类:生物种系分类方法初探
- 邱富元
- 中国民族话语的现代性思考被引量:1
- 2010年
- 回顾中国近代民族政策的演変,在得失中针对现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展开了一些思考,并对当下及将来的民族政策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 王菊
- 关键词:民族话语民族政策
- 浅析彝族毕摩文献《妮日尔果》中的妇女地位
- 2012年
- 《妮日尔果》是凉山彝族毕摩仪式“妮日比”中使用的一本专用经书,主要讲述的是毕摩将作祟于人的“妮日”召回,经过劝导,教育,引诱后把她嫁给杉树林,从人的身上把“鬼妮日”赶走的过程。这本经书体现了凉山彝族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妇女地住极其低下,她们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经济上没有支配权,没有财产继承全,她们没有任何追求幸福婚姻的权利.他们只能听从于父母做主的包办婚姻,命运任人摆布的实情。
- 吉马惹作
- 关键词:妇女
- 论机智与欺骗之间的道德悖论
- 2012年
- 一、机智人物故事的道德悖论悖论是一种表达模式,是自相矛盾的命题,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哲理。此结论的逻辑推出另一结论,但两个结论之间又有冲突或矛盾。机智是一种智慧,被人们所赞扬,但欺骗是违背事实的行为,应当被人们所鄙视。
- 吴桃
- 关键词:机智人物道德悖论人物故事欺骗行为社会道德社会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