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

作品数:97 被引量:338H指数:9
相关作者:周安楠张孜博董敬亮李祥东王建利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领域

  • 16篇建筑科学
  • 12篇文化科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理学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核科学技术
  • 5篇艺术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天文地球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数值模拟
  • 11篇值模拟
  • 5篇气冷堆
  • 5篇建筑
  • 5篇感器
  • 5篇高温气冷堆
  • 5篇城市
  • 5篇传感
  • 5篇传感器
  • 4篇泡状流
  • 4篇抽气
  • 3篇艺术
  • 3篇隐私
  • 3篇运动特性
  • 3篇网络
  • 3篇文化
  • 3篇两相流
  • 3篇教育
  • 3篇关键词
  • 2篇等温

机构

  • 93篇墨尔本皇家理...
  • 10篇清华大学
  • 8篇东北大学
  • 4篇南京邮电大学
  • 4篇黎明职业大学
  • 3篇哈尔滨理工大...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常州工学院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2篇无锡职业技术...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阳信县第一中...
  • 1篇广东省建筑设...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作者

  • 11篇屠基元
  • 6篇王晓冬
  • 5篇桂南
  • 4篇张孜博
  • 4篇戴华
  • 4篇杨庚
  • 3篇董敬亮
  • 3篇姜胜耀
  • 3篇孙冰
  • 3篇杨星团
  • 3篇裴男才
  • 2篇段欣悦
  • 2篇王建利
  • 2篇李勇
  • 2篇厉彦忠
  • 2篇张华玲
  • 2篇张华玲
  • 2篇贾新龙
  • 2篇李祥东
  • 1篇胡玉梅

传媒

  • 3篇计算机科学
  • 3篇真空科学与技...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贵阳文史
  • 2篇国际城市规划
  • 2篇公共艺术
  • 2篇服装学报
  • 2篇妈祖文化研究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英才
  • 1篇福建轻纺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自动化学报
  • 1篇世界建筑
  • 1篇建筑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11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1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维球流运动特性实验中的界面分析法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根据相似准则的原理建立高温气冷堆二维堆芯的球流运动试验系统,并提出了二维球流运动中界面分析的定量的实验方法,介绍了界面分析法的理论依据以及在球流内部流场研究和界面特征分析中的操作方法和过程,并且进行了不同加球比例的实验,对得到的相应的均值流线,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合速度,速度矢量的分布以及球流运动的特性等球流二维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和标志球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贾新龙桂南杨星团汤振伟屠基元姜胜耀
关键词:高温气冷堆
一个新的以人为中心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范式
2006年
两年前的9月25—28日,在德国波恩召开了名为“为了工作、公民素养和可持续性而学习”的联合国国际专家会议,会议讨论了国家应怎样应对1999年在韩国汉城会议上提出的挑战:对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进行重新定向,以使其反映新的人类中心的发展范式——一种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且建立在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和平文化及国际公民素养基础上的发展路径。
John FienDavid N.Wilson
关键词:职业教育与培训以人为中心公民素养可持续性
结构化多孔超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化多孔超材料,该结构化多孔超材料包括至少一个重复的基本单元的三维矩阵,该矩阵由至少八个基本单元的阵列形成,每个基本单元包括含至少一个成形空穴的柏拉图立体,其中,每个基本单元具有如下定制的空穴几何形状:提...
谢亿民沈建虎周世伟黄晓东
文献传递
“买船出海”的启示
2013年
2009年6月16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简称五矿)以13.8亿美元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OZ矿产公司的大部分资产,并成立了在澳的另一个子公司,MMG。 相对于其他中国企业在澳的并购模式,五矿的收购及整合与众不同。如果说中信泰富是"出海造船",兖州煤矿是"造船出海",海信是"租船出海",五矿的模式则是"买船出海",即是收购海外成熟的矿业集团,并将所收购的企业当作是海外发展的平台,从而实现公司的国际发展战略。对于五矿来说,收购OZ公司资产,不仅是买下了该公司在澳大利亚及老挝等国的优质矿产资源,而且,还留聘了原来OZ公司的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包括原OZ公司的CEO米安卓。
黄学礼
关键词:买船公司资产矿产资源
电离层干扰对GPS掩星弯曲角和温度精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MSIS90大气模式和3DNeUoG电离层模式为背景大气,仿真模拟了电离层暴、电离层行扰和电离层槽对GPS掩星弯曲角电离层残差及温度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活跃期,弯曲角电离层残差在35~50km高度范围内可达1.5μrad,其标准差可达0.9μrad;在15~35km高度范围内可达4μrad,其标准差可达1.4μrad。电离层暴和电离层槽可使弯曲角电离层残差标准差增大20多倍;电离层行扰可使弯曲角电离层残差标准差增大数倍。电离层干扰引起的电离层残差可使15~35km高度范围内温度反演误差高达8K,这样的温度误差会对掩星观测的日平均温度和月平均温度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发展新的电离层修正方法;在掩星气候监测中,需加强电离层监测,并结合监测结果剔除电离层干扰误差。
柳聪亮Zhang Kefei谭志祥孙越强白伟华
关键词:GPS掩星温度电离层残差
全球化中的中华文化——澳大利亚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展望
古老的中华文明和文化随华人走向世界而拓展。中华文化在澳大利亚随华人抵达而落地。20世纪70年代,随澳中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华文化在澳大利亚的土地上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在这一大背景下,21世纪的澳大利亚,华...
陈国生
内燃机响度仿真优化与试验被引量:2
2014年
提出了改进的响度理论,采用等效矩形频带代替特征频带以提升特定频段内的响度精度,并考虑了耳蜗的声传递函数以增强响度结果与人耳听觉的关联度.基于改进的理论提出了内燃机辐射噪声响度的仿真与优化流程,采用有限元法、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和边界元法分别研究了4缸柴油机机体的模态、振动响应和结构辐射噪声,结合MATLAB编程得到噪声响度.完成了机体的结构优化,使其噪声响度在分析频域内得到了下降,并铸造了新机体.机体优化前后的柴油机台架试验结果显示,整机噪声响度也有明显下降,验证了响度理论和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毛杰郝志勇王旭郑旭景国玺
关键词:柴油机
纳米流体核态沸腾的机理探讨及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以纳米流体核安全应用为背景,综合分析了纳米流体核态沸腾实验研究中发现的共同现象;对这些共同现象所涉及的物理机理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建立纳米流体核态沸腾传热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以现有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纳米流体核态沸腾的理论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李祥东屠基元
关键词:核安全纳米流体核态沸腾
纳米流体沸腾模型中某些物理参数的理论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纳米流体核态沸腾理论预测模型的缺乏阻碍了其作为高效换热介质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为实现对纳米流体核态沸腾的准确预测和计算,该文在现有实验基础上对纳米流体核态沸腾的特有现象进行了机理分析,建立了一系列的封闭方程来修正和完善经典的壁面热通量拆分模型,将模拟结果与纳米流体及纯工质核态沸腾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对模型中的一些物理参数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表明:采用壁面热通量拆分模型模拟纳米流体核态沸腾的关键在于准确模拟纳米包覆层对汽泡成核、生长及脱离规律的影响,特别是要准确把握壁面润湿性及壁面形态变化对核态沸腾特征的影响。
袁杨李祥东屠基元
关键词:传热学纳米流体核态沸腾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技术情报硕士学位课程设置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应用社会科学与传播学院院长M.J.赖姆斯顿向北京第二届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国际研讨会(1991.3.27—31)提交的论文。现征得作者同意,并经作者亲自修改,由李纲译成中文,在本刊发表,供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部门参考。发表时,文字略有删节。
M.J.赖姆斯顿李纲
关键词:情报学教育课程设置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