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 作品数:202 被引量:175H指数:5
- 相关作者:边文彤胡万峰陈向群张华翔刘红曼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文学院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戏剧与影视艺术专业中的细针密线——评《舞台服饰造型艺术》
- 2024年
- 在戏剧与影视艺术领域中,服饰造型艺术是角色形象塑造的关键环节,亦是艺术作品视觉呈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饰造型艺术通过独特的设计语言和丰富的创意表达,为戏剧和影视作品注入了生命力和魅力。服饰造型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通过服装、饰品和配件的设计和搭配来塑造角色形象,表达作品主题和情感。《舞台服饰造型艺术》一书全面介绍舞台服饰造型艺术的发展,深入探讨了舞台服饰造型的特征、演变、美学特征、设计艺术、图案运用,以及材料运用等方面内容。
- 董依珊
- 关键词:服饰造型创意表达舞台服饰饰品造型艺术
- 从戏剧舞台演出中窥探画面节奏之美
- 2023年
- “画裡重要的是节奏,不要总是温吞水。有静,有动,不能到处都动,动的太多,就要拿静来陪衬。”——布列松。画面节奏的美学概念是指在视觉艺术中通过有规律、有节奏地安排元素和色彩,创造出具有美感的视觉效果。其中的元素可以重复、交替变化、渐变、对称、对比和空间分布等。而戏剧演出中的画面节奏是戏剧舞台演出中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它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舞台布景、灯光音效等多种手段来营造和控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使观众看到不同的画面视觉效果,感受不同的舞台画面节奏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与暗示。
- 朱麟
- 关键词:戏剧舞台美学概念舞台布景戏剧演出布列松
- “白素贞”戏曲扮相的经典生成与当代变迁
- 2025年
- 本文以“白素贞”戏曲造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经典扮相的生成机制及在当代的演变路径。文中首先剖析了戏曲衣箱制中“白素贞”扮相的建构逻辑,阐明其植根于多元社会语境对理想女性形象的视觉表达,并历经时间积淀,形成了程式化的穿戴规制。鉴于审美观念的时代变迁,戏曲角色造型面临现代化转型的需求。通过粤剧与扬剧《白蛇传·情》中“白素贞”扮相的案例分析,本文阐述了去程式化与新程式策略在戏曲人物造型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用,展示了当代戏曲角色造型艺术在传承传统精髓的同时,如何融合现代审美要素,达成审美现代性的有效转化。
- 王璇王立君
- 3D打印视野下的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以西洋服装制作课程为例被引量:2
- 2021年
- 技术的发展为服装行业带来了更多改变,如3D打印技术让高校服装设计教学增加了新的内容。文章以西洋服装制作课程引入3D打印技术的实践为切入,记录了3D打印技术与高校服装教学内容的结合方式,考察了3D打印技术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从介入手段、内容影响和教学启示几个方面,总结该技术与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的碰撞,提出艺术类院校更需要科研与实践的联动,才能科教一体,进而更具与时俱进的核心竞争力。
- 吴侠
- 关键词:3D打印高校教学
- 第二代上海兰心大戏院史料拾遗被引量:3
- 2014年
- 文章通过史料挖掘,对兰心大戏院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研究分析了第二代兰心大戏院的建筑设计特点,阐述了兰心大戏院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及话剧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兰心大戏院研究的现状。
- 张亚丽
- 关键词:建筑史料
- 中国山水实景演出的灯光设计被引量:1
- 2012年
- 中国山水实景演出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演出样式,具有形式壮观、互动性强和通俗流行等特点。它是很成功的商业演出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影响。文章结合各种实景演出的特点和实景演出中灯光设计的一般规律,对不同演出场所、不同演出环境下的灯光创作案例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演出的内部规律,以期提供给人们一些实际创作的经验。
- 王宇钢
- 关键词:唯一性
- 基于曲率极点检测的EMD改进算法
- 2013年
- 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是HHT的核心算法,分解结果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HHT的效果。本文分析了特征点丢失对经验模态分解的影响,以信号波形曲线的曲率极点作为特征点,给出一种简化的曲率极点检测方法,并应用到EMD分解中。文中给出了这种新曲率极点检测方法的计算过程,并通过仿真算例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 孙兆伟
- 关键词:经验模态分解曲率估计
- 浅析舞台剧电视录像的灯光运用
- 舞台剧电视录像从发展角度讲,一是早期阶段为了舞台剧的传播,音配像,在舞台上或演播室搭上舞台布景,按照舞台上的演出样式进行电视录像,制作录像带(盘)然后销售或给出品单位资料室留下影像档案;二是目前政府审核部门取消专家现场观...
- 胡耀辉
- 关键词:舞台剧电视录像灯光设计美学原则
- 卡特琳·布拉克:一切皆可成为布景
- 2013年
- 纷飞的雪片、倾泻的雨水、飘落的纸屑、弥漫的烟雾,这类处理在我们常见的舞台上不过偶一为之,是制造自然现象幻觉的辅助手段。而对于德国舞台设计师卡特琳·布拉克(Katrin Brack)来说,却几乎成为舞台设计形式的全部或唯一媒介。卡特琳·布拉克不是第一个在舞台上使用烟雾或下雨装置,
- 刘杏林
- 关键词:布景自然现象舞台设计师
- 舞台设计的手工性被引量:2
- 2011年
- 舞台设计形式上的开放性,以及多材料操作造成的技艺上的巨大可能性,造成了舞台设计创作手工性的存在;舞台设计的手工性既是训练方法,也是表现方式及思维方式;且是广义的造型艺术家的个性印章。
- 孙大庆
- 关键词:舞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