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海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作品数:17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机构: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专利
  • 5篇期刊文章
  • 2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磷脂
  • 6篇大豆磷脂
  • 4篇卵磷脂
  • 3篇磷脂产品
  • 3篇大豆卵磷脂
  • 2篇油酯
  • 2篇真空浓缩
  • 2篇脂肪
  • 2篇脂肪酶催化
  • 2篇脂肪酸
  • 2篇脂酶
  • 2篇制取
  • 2篇糖脂
  • 2篇浓缩磷脂
  • 2篇物料
  • 2篇磷脂酶
  • 2篇酶催化
  • 2篇灭活
  • 2篇空气分布器
  • 2篇冷却水

机构

  • 17篇广州海莎生物...
  • 4篇广州城市职业...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国家粮食局科...
  • 2篇暨南大学
  • 2篇江南大学
  • 2篇武汉轻工大学
  • 1篇华南协同创新...
  • 1篇广东亨盛维嘉...
  • 1篇广州华汇生物...
  • 1篇广东生态工程...

作者

  • 4篇彭述辉
  • 3篇罗志刚
  • 2篇汪勇
  • 1篇王瑛
  • 1篇刘欣

传媒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广东化工
  • 1篇粮食与油脂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酶反应器的质构磷脂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酶反应器的质构磷脂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质构磷脂酶法反应器,包括反应罐与外夹套,反应罐上有物料入口、加酶口、空气入口、空气分布器、空气出口、物料出口,外夹套上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反应物料以1~...
彭述辉李小林熊波徐振林黄利华张挺
文献传递
一种糖脂分离纯化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糖脂分离纯化的方法。本发明用正己烷将粗磷脂溶解,然后用乙醇水溶液萃取,最后收集乙醇水溶液,采用真空浓缩的方式除去乙醇水溶液,得出糖脂产品。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磷脂和糖脂在乙醇水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从粗磷脂分离...
李小林 庞水秀
文献传递
螺旋糊精包结载体的绿色高效制备及应用
罗志刚程建华佘林荣李小林王萍萍齐亮郭斯
该项目属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涉及新型包结载体的制备及应用技术。针对直链淀粉制备工艺繁杂、环境污染大、包结效率低、包合反应条件苛刻及应用效果差等问题,以淀粉为原料,采用均相酶解脱支协同梯度醇沉技术,研制出具有得率高、包...
关键词:
关键词:淀粉
一种透明磷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磷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磷脂与植物油混合后选择特殊过滤机组,重力过滤器、真空过滤机、加压过滤机、精密过滤机的单一或组合过滤机组,使得经过处理的磷脂产品澄清透明,完全达到进口磷脂的指标。本发明的生产磷...
李小林罗志刚
β-环糊精包合功能性大豆卵磷脂的稳态化研究
2024年
β-环糊精被广泛用于增加被包合客体的稳定性、溶解度、生物利用度,能够与各种各样的有机分子形成包合物。本研究制备了β-环糊精-大豆卵磷脂包合物,并研究了反应参数,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β环糊精与大豆卵磷脂的摩尔比对包合效果的影响,发现在最佳条件:β-环糊精与大豆卵磷脂摩尔比为2∶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时包合物的包合率达40.2%。紫外-可见光光谱,DSC,XRD,FT-IR光谱结果表明包合物的形成。热稳定性实验表明:较自由大豆卵磷脂,大豆卵磷脂中的包合物的热稳定性有了显著改善。
蒋丽婷李小林孙浩洋
关键词:Β-环糊精包合大豆卵磷脂
一种糖脂分离纯化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糖脂分离纯化的方法。本发明用正己烷将粗磷脂溶解,然后用乙醇水溶液萃取,最后收集乙醇水溶液,采用真空浓缩的方式除去乙醇水溶液,得出糖脂产品。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磷脂和糖脂在乙醇水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从粗磷脂分离...
李小林 庞水秀
马铃薯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抑菌活性被引量:6
2020年
本研究探讨了马铃薯胰蛋白酶抑制剂(PTI)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以此评价PTI的抑菌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并测定胞膜通透性、胞膜完整性、胞内活性氧含量及对细菌蛋白酶的抑制率等实验,探讨了PTI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PTI对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56 mm、12.35 mm和11.76 mm,MIC为1.88~3.75 mg/mL,MBC均为3.75 mg/mL。PTI破坏了菌体细胞的形态,导致菌悬液中相对电导率升高和核酸的泄漏,影响了细菌的膜通透性;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1 MIC的PTI使菌体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并促进胞内ROS的产生,造成了菌体氧化损伤;PTI对菌体蛋白酶的活性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实验得出PTI可能通过这种多靶点协同增效作用达到其抑菌效果。
李琪孟罗志刚李小林
关键词:抑菌细胞膜抑菌机理
一种分子控制技术制备质构大豆卵磷脂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分子控制技术制备1,2取代质构大豆卵磷脂的方法。先通过丙酮萃取和离心处理对大豆磷脂进行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大豆卵磷脂;然后将卵磷脂与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按比例进行混合,通过磷脂酶D进行质构化反应;反应结...
彭述辉李小林熊波徐振林黄利华张挺
大豆磷脂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磷脂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储存和运输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食用商品大豆磷脂。
一种制取质构磷脂和卵磷脂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取质构磷脂和卵磷脂的方法。本方法先将浓缩磷脂和不饱和油脂混合,加入脂肪酶催化磷脂酯交换反应;反应结束后,将脂肪酶灭活,去除游离脂肪酸,浓缩、干燥得到粉末状质构磷脂粗品;将粉末质构磷脂粗品进一步萃取、脱色...
李小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