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东喜玛拉雅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作品数:14 被引量:119H指数:7
相关作者:袁胜东周艺段兴波陈见斌迟焕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洱海
  • 1篇滇西
  • 1篇滇西北
  • 1篇钉螺
  • 1篇叶猴
  • 1篇水文
  • 1篇水文效应
  • 1篇配合物
  • 1篇驱动力
  • 1篇种群
  • 1篇种群数量
  • 1篇种群现状
  • 1篇重唱
  • 1篇子流域
  • 1篇组态相互作用
  • 1篇无量山
  • 1篇习惯化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灵长类
  • 1篇流域

机构

  • 10篇大理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福...

作者

  • 7篇肖文
  • 3篇崔亮伟
  • 2篇唐涛
  • 2篇向左甫
  • 2篇杨力权
  • 2篇范朋飞
  • 2篇蔡庆华
  • 1篇杨顺益
  • 1篇莽朝永
  • 1篇刘宁
  • 1篇张岛
  • 1篇李凤清
  • 1篇吴克琛
  • 1篇李德品
  • 1篇赵霞
  • 1篇唐佳
  • 1篇蒋学龙
  • 1篇霍晟
  • 1篇汪兴中
  • 1篇闫家国

传媒

  • 3篇大理学院学报...
  • 2篇Zoolog...
  • 2篇四川动物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洱海流域水生态分区被引量:18
2012年
分区边界的确定是生态分区的重要步骤,但目前多数水生态分区的边界确定以定性分析、专家判断为主。本研究以洱海流域为例,建立了一套两级分区体系。该体系基于GIS技术,用子流域作为分区基本单元,并用相关分析法,定量筛选一、二级分区指标。其中,一级分区指标为高程、坡度和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二级分区指标为农田百分比和城镇百分比。通过指标图层的叠加和重分类,合并同质性子流域,从而将洱海流域划分为5个一级区和9个二级区。藻类群落分布的验证结果表明分区合理。本研究将定量分析和子流域边界应用于水生态分区,使分区边界的确定更科学,在实际管理中更具有可操作性。本研究结果为水生态分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为洱海流域水生态管理提供了基本管理单元。
杨顺益唐涛蔡庆华肖文汪兴中李凤清唐佳
关键词:洱海流域子流域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11年
LUCC是现今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课题,与其相关的跨学科研究正成为一种趋势。文章从LUCC的发展过程、驱动力、LUCC模型和其与水文效应之间的关系4个方面简要概述了国内LUCC的研究现状,让人们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以期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领域的后续研究或者跨学科研究提供参考。
宋金易慧崔亮伟肖文
关键词:LUCC驱动力水文效应
洱海周边福寿螺分布调查被引量:10
2009年
初步对洱海周边水域及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三条河进行福寿螺分布调查。结果:洱海周边水域均有福寿螺分布,其中茈碧湖和西湖分布密度最大,江尾、沙坪、海东、双廊、挖色和上关水域次之;大理、喜洲、下关、湾桥和银桥水域有少许分布;洱海东侧的河道、水沟等浅水区域是多发地段。三条河福寿螺分布最多的为永安江,其次是罗时江,弥苴河未发现其分布。
闫家国马晓波杨力权肖文
关键词:福寿螺洱海
灵长类习惯化研究——以灰叶猴(Trachypit hecus phayrei)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为开展行为生态学研究工作,有必要对野生动物进行习惯化。尽管投食等方法能有效加速习惯化的进程,但会对灵长类的行为造成影响,导致研究结果偏歧。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直接跟踪法对高黎贡山保护区灰叶猴群进行习惯化研究,试图了解习惯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其他研究者快速有效地开展习惯化工作提供指导。随着习惯化的进行,调查者与猴群跟踪总时间从2009年1月平均0.05h增加到2009年12月平均9h,平均跟踪距离从2009年1月份54m减少到2009年8月份15m,猴子对研究者的行为反应也从逃避变成忽视。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高度人为干扰的条件下,只要方法适当,也能在1年内对灰叶猴实现初步习惯化。
张忠员向左甫崔亮伟肖文
关键词:灰叶猴习惯化
滇西北紫水鸡的分布及其种群现状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解滇西北紫水鸡的分布及其种群现状,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和样点法,对大理西湖及其邻近湖泊的紫水鸡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同时收集以往有关紫水鸡种群数量及其分布的相关资料。结果表明:滇西北紫水鸡的分布范围南起大理市,北至香格里拉县,共7个湖泊有紫水鸡分布的记录。其中洱源西湖和鹤庆母屯海是滇西北紫水鸡的主要栖息地,其余5个湖泊的种群数量较少。西湖冬季和春季的种群密度分别是32.67只/km2和18.33只/km2;母屯海春季的种群密度为50.77只/km2。紫水鸡分布的湖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为活动干扰。调查期间,紫水鸡主要见于水草丰富的浅水区域、沼泽和芦苇丛生境。针对紫水鸡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李德品唐涛蔡庆华段兴波陈见斌周艺刘宁肖文
关键词:种群数量滇西北
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的声谱结构和时间特征被引量:16
2010年
2003年3月-2004年3月对无量山大寨子3群西黑冠长臂猿的二重唱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监测。于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利用Sony TC-D5Pro2录音机、Sony C-76指向性话筒和Sony录音磁带对其二重唱进行了录音,对录音效果最好的5个声音用Signal/RTS4.0软件进行声谱分析。对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的声谱结构和时间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雄性西黑冠长臂猿的声音由起始音节、简单的重复音节和调节音节组成。根据频率变化的强度,可以将调节音节分为弱调节音节和强调节音节。强调节音节的特征是第二个音节具有非常明显的频率变化,有时第三个音节有类似变化,变频时的最高频率可达到5828Hz。雌性长臂猿一般只会发出一种类型的声音,即固定而刻板的激动鸣叫。根据激动鸣叫是否完整可以分为成功的激动鸣叫和失败的激动鸣叫。典型的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通常由成年雄性发起,并占主导地位,且一般由雄性结束。雌性激动鸣叫结束后,雄性马上发出调节音节与之配合,雄性调节音节与雌性激动鸣叫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7s。平均每个群体的鸣叫频次为53%。如果发生鸣叫,一个群体平均每天鸣叫1.09次。91.5%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前0.5h至日出后3h之间,其中48.6%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后1h内。在一次鸣叫中,雌性平均发出成功的激动鸣叫4.6次,两次成功的激动鸣叫之间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15s。群体间均未显示鸣叫频次和持续时间上的差异,但激动鸣叫次数和激动鸣叫时间间隔具有显著差异。
范朋飞蒋学龙刘长铭罗文寿
关键词:二重唱无量山
洱海周边钉螺分布调查
2009年
于2008年7月15日至21日对洱海周边水域钉螺分布情况的调查发现,洱海东岸的3个镇(海东、挖色和双廊)所属水域均有钉螺分布;洱海南岸水域未发现钉螺分布;洱海西海岸水域除了仁里邑、作邑、州体育馆和才村码头外,其它地方均有钉螺分布;洱海北岸的上关镇水域钉螺分布范围最广,平均密度最大。对照相关资料,钉螺在大理地区分布范围已成扩大趋势。建议应对上关镇和洱海东岸水域着重治理,迅速予以消灭,同时对其它有钉螺分布的地方亦不能忽视。
寸德平杨琳杨力权迟焕国张海波肖文
关键词:钉螺洱海
云南高黎贡山大塘东部白眉长臂猿鸣叫行为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监测高黎贡山大塘的3群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鸣叫行为,收集了10个月(200d)的数据,发现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鸣叫行为主要发生在黎明后4h内;平均每次鸣叫持续14min59s,不同群体间鸣叫持续时间不同。天气情况影响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鸣叫开始时间(相对黎明)和持续时间,在雨天鸣叫相对黎明开始时间较晚,持续时间也较长。东部白眉长臂猿鸣叫频率在10月和11月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可能与食物(果实)的丰富度有关。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对东部白眉长臂猿的调查最好集中在10月或11月;每天监测时间至少持续至黎明后4h,以覆盖长臂猿90%以上的鸣叫;如果出现下雨天气,应适当延长调查时间。
张岛袁胜东崔亮伟范朋飞
关键词:鸣叫行为
Ph_3PAuX和Ph_3AsAuX(X=Cl,Br)的最低三重激发态(英文)
2009年
分子水平上的激发态理论研究能够用来解释分子材料的多色发光机理.采用单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研究了四种二配位的Au(I)配合物Ph3PAuCl,Ph3PAuBr,Ph3AsAuCl和Ph3AsAuBr的分子结构限制的三重激发态(T1a)和分子结构松弛的三重激发态(T1b)的分子结构与光物理性质.由于θ(PAuX)/θ(AsAuX)从180°扭曲到120°左右,T1b态的能量在单线态组态相互作用(CIS)水平上降低了0.805-1.124eV,在密度泛函理论(DFT)水平上降低了0.820-0.947eV.自然键轨道电荷布居数分析表明,在T1a态中两个单电子主要分布在一个苯基上,而在T1b态中两个单电子分布在PAuX/AsAuX上.因此,在晶体中观察到的较高能磷光归属于T1a态的苯基之间的3π*→1π电子跃迁,而较低能磷光主要起源于T1b态的Au的3σ*→1σ电子跃迁.
莽朝永自俊青赵霞吴克琛
关键词:金配合物激发态
Male Allocare in Rhinopithecus bieti at Xiaochangdu, Tibet: Is It Related to Energetic Stress?被引量:2
2010年
Male allocare among nonhuman primates has frequently been investig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aretaker. Here we examined whether male allocare relate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or the females' energetic stress. We researched the possible differences of allocare between sexes in free-ranging black-and-white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bieti) in Tibet. A combination of stepwise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influence of ecological factors (temperature, rainfall, etc.) and infant age that best account for seasonal variation of allocare. The results indicate, except for the functions of infant age, however, that male allocare is a negative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female allocare is a positive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Specifically, we tested the energetic stress hypothesis, which predicts that the energetic burden of females in a severe environment favour an increased rate of male allocare during the seasons of high energetic stress. We analyzed the allocare difference between high energetic stress season (Mar - Apr), when temperature was low, food availability was scarce, and infants were young, and low energetic stress season (Jun - Aug), based on data obtained during June 2003 - June 2004. Our results supported the energetic stress hypothesis because male allocare in high energetic stress seas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n low energetic stress season and female allocate was reverse. Therefore, we propose it is the energetic stress on female that make male allocare possible. Male take these interests for other aims and meet some functional hypothesis, which are addre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le.
向左甫霍晟肖文
关键词:COLOBINA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