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 作品数:66 被引量:398H指数:12
- 相关作者:高学武褚志明沈惠伟张旭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水产学院海洋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高增长背景下的产业结构升级迟滞研究——经验证据与体制解析被引量:5
- 2012年
-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必然趋势。但中国当前产业结构特征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称,以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过高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升级迟滞的现象依然严重。笔者认为在政府主导的增长模式与中国经济特有体制的约束下,较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已内生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成为维系高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也异化为产业结构自身向高级化升级的巨大阻力。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运用中国经验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剖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迟滞的体制性根源,为辩证考察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提供了有益的研究视角。
- 吕炜王娟
-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 辽宁省生产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与互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从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出发,对辽宁省生产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生产型服务业增加值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和显著的相互影响作用,装备制造业增长对生产型服务业增长具有较高的弹性(弹性系数为1.976)。
- 刘丹丹
- 关键词:生产型服务业装备制造业互动
- 生产型服务业:突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被引量:3
- 2009年
- 作为国家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经历了较快的发展之后,开始面临着如何突破瓶颈、再上台阶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经济数据的投入产出分析,从两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消耗生产型服务业的水平还比较低,利用生产型服务业促进其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生产型服务业在发展水平、聚集程度、影响力方面都远落后于装备制造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后者竞争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反过来装备制造业也没有充分地对生产型服务业形成拉动,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尚未形成。基于这些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辽宁省以生产型服务业突破装备制造业发展瓶颈的发展思路。
- 侯瑜刘丹丹郭晓丹吕怀涛肖兴志
- 关键词:生产型服务业装备制造业
- 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城市社会全面进步——简述饶会林先生的五维文化观
- 2011年
- 饶会林教授倾其毕生精力和智慧致力于城市经济学科的建设。1999年出版的70多万字的《城市经济渤便是他二十多年上下求索的集大成之作。此后,面对亟待治理的各类城市问题,饶先生意识到中国城市管理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开始进行城市管理方面的研究。他认为中国城市的成堆问题“无不与城市政府职能不明确,城市管理不善、服务不善有直接关系”,并创新性地提出城市导引、规范、治理、服务、经营的城市管理五职能说。
- 王晓玲
- 关键词:城市社会文化观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政府职能城市问题
- 创业机会异质性及其识别方式理论诠释与扎根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本文对创业机会异质性及其识别方式进行了新的理论诠释,并应用扎根分析构建了机会异质性与搜寻方式的理论框架。首先,本文基于知识管理将创业机会异化为编码型和默会型,基于知识搜寻将机会识别方式异化为系统搜寻和偶然发现,并对其作出了新的理论诠释。其次,应用扎根理论研究的方法,同时辅以较大样本的调研数据作为补充,构建了机会异质性中联系各范畴的关系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在机会异质性的分类中,代表编码型机会和默会型机会差别的显隐性是最显著的区分标准;在机会异质性与其识别方式的动态匹配关系中,编码型机会常常靠"系统搜寻"识别,默会型机会常常靠"偶然发现"识别;同时还发现编码型机会并未如之前所估计的比默会型机会更普遍。
- 郭晓丹
-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理论书评被引量:1
- 2010年
- 在中国整体经济迈向市场化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愈加凸显出其特殊的重要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随着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加深,针对农村金融改革的研究掀起新一轮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针对中国的现状进行的实践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对国内农村金融的研究理论进行了归类总结和述评,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 陈菁泉
- 关键词:正规金融金融制度
- 后危机时代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走势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许多国家之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东北亚经济圈是由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环黄渤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等次区域经济合作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合作。由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还没有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因此该区域的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
- 刁秀华
- 关键词:东北亚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
- 成本渠道与中国短期通货膨胀动态被引量:3
- 2011年
- 本文通过引入Schmitt-Grohe和Uribe的假设,即企业的工资支付面临CIA约束来模型化成本渠道,并利用GMM估计量检验该渠道是否有助于解释中国的短期通货膨胀动态。基于中国季度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利率直接进入通货膨胀变动和产出变动的短期权衡,影响短期通货膨胀动态,从而支持成本渠道的存在。本文的研究结论初步表明,货币政策在中国具有不可忽视的供给面效应。
- 齐鹰飞
- 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动态
- 中国经济转轨实践的理论命题被引量:43
- 2003年
- 从计划向市场的体制转轨探索是一个原理一般性与实践特殊性相结合的过程 ,在没有现成理论指导的情况下 ,实践成果对于认识深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以中国经济转轨实践为考察对象 ,在对既有研究成果和改革绩效进行比较、探讨、归纳后认为 ,中国案例在转轨经济的研究对象、运行特征、动因与路径、演进进程等基础性课题方面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由于中国实践在这些方面的意义主要是对流行认识的证伪 ,可以说是其独特价值所在 ,本文尝试着进行了命题式的归纳。这些命题基本形成了转轨经济区别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 ,是进行比较体制研究的基础。本文的探讨表明 。
- 吕炜
- 关键词:经济转轨时期转轨经济经济形态经济体制
- 公共经济学认知的若干思考被引量:2
- 2010年
-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我国私人部门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旨在提供公共产品的公共经济活动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不幸的是,至今我们在公共经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边界以及承载公共经济活动的体制基础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误解,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将妨碍我们科学的利用公共经济理论来解释和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实践,同时也无益于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实践中生根发展。因此本文试图就当前公共经济学认知领域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能够澄清关于公共经济学的若干误解。
- 王伟同褚志明
-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学科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