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 作品数:78 被引量:204 H指数:7 相关作者: 宫喜 李雪飞 蒋继浩 于天莲 陈文成 更多>> 相关机构: 福建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莆田学院基础医学部 福州大学测试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被引量:9 2009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AD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其动物模型的建立对AD的防治研究起重要作用。理想的AD动物模型不仅要模拟出AD的行为学改变,而且应能模拟复制AD的主要病理、生化及神经递质等多方面的改变。从早期单因素诱导的动物模型发展到今天的多因素复合动物模型,AD动物模型已更趋理想。本文对AD各类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简要综述,从文献报道看,D-gal是复合模型中最常用的处理因素。 于天莲 赵小贞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动物模型 D-半乳糖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机制及神经保护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09年 近年来,青光眼的研究焦点已转向神经保护。各种以不同的神经保护药物为基础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神经保护治疗能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针对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的不同机制及靶点已开发出多种不同来源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保护药物,这些药物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发挥作用,部分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有望进入临床使用。 林莉 王玮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神经保护药物 大鼠胚胎中脑腹侧细胞和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比较 被引量:6 2009年 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中脑腹侧(VM)细胞和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分别移植入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移植后2,4,8周采用脑微透析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监测毁损侧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同期观察大鼠的旋转行为。移植后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植入细胞的存活及分化情况。结果显示:移植后4,8周VM移植组多巴胺水平明显高于NSCs移植组或对照组,同期VM移植组较其余两组旋转行为有显著改善,而NSCs移植组与对照组多巴胺水平及旋转行为无显著差异。VM移植组较NSCs移植组植入的细胞易存活和分化。以上结果提示,大鼠胚胎VM细胞移植治疗PD模型的疗效明显优于胚胎大脑皮质NSCs。 孟涛 林玲 郑志竑 郑瑜宏关键词:神经干细胞 帕金森病 细胞移植 脑微透析 ^(32)P放射自显影术对家兔经脉循行路线的宏观显示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家兔经脉循行路线进行宏观显示的研究,为细胞水平及超微组织结构的示踪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穴位测定治疗仪在对应人体的外关、内关、昆仑、太溪经穴处对家兔的经穴定位,经穴位注入Na2H32PO4,用32P整体放射自显影术对家兔经脉循行路线进行宏观显示。结果获得了家兔经脉循行路线整体放射自显影像,影像线性较宽,形状单一且较粗大,影像走向与通过家兔皮肤导电量测定获得的经穴走向相似。结论家兔体表存在与人体相近的具有低阻抗性的经穴,32P放射自显影术可以实现家兔经脉循行路线的宏观显示。 闫平 王世鄂 陈文成 郭凤琴 刘萌 邸丽娟 刘红洁关键词:经脉 家兔 EGCG对昆明小鼠早胚体外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昆明(kunming,KM)小鼠早胚体外发育的影响,为改善小鼠早胚体外培养体系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空白M16培养液为对照组,M16中添加浓度为0.1μg/mL、1μg/mL、10μg/mL、20μg/mL EGCG为实验组,收集KM小鼠1-细胞胚进行体外连续培养,计数各组发育至2-、4-细胞胚、桑椹胚和囊胚等各个阶段的数目,并以2-细胞胚为基数,计算各组至不同阶段的发育率。结果添加EGCG实验组发育到桑椹胚和囊胚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添加浓度为10μg/mL和20μg/mL的EGCG实验组的效果最显著,其桑椹胚发育率分别为77.3%和78.7%,而对照组只有43.2%(P<0.01)。10μg/mL和20μg/mL的EGCG实验组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53.0%和47.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9.2%,P<0.01)。结论EGCG可以显著提高KM小鼠1-细胞胚体外发育到桑椹胚及囊胚的比率,以10μg/mL和20μg/mL浓度的EGCG效果最显著。 张卫玉 吕俊杰 林翠英 谢美容 王章敬 王建新 王世鄂关键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小鼠 体外发育 大鼠少突胶质细胞的纯化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新生2 d Sprague-Dawley(SD)大鼠脑少突胶质细胞的分离方法和生长条件,为少突胶质细胞损伤后髓鞘形成障碍或脱髓鞘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生长时间差异、细胞生长方式及细胞对培养层粘附等特性的不同,采用两次恒温摇床振荡分离纯化法和条件限定培养基培养获取并鉴定高纯度的大鼠少突胶质细胞。结果培养出突起有如蜘蛛网状的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半乳糖脑苷脂(Galactocerebroside,Gal)阳性。结论两次恒温摇床振荡分离纯化法和条件限定培养基培养可获取高纯度的大鼠少突胶质细胞。 徐明杰 王玮关键词:少突胶质细胞 细胞培养 纯化 HCN通道与疼痛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0年 卢大力 林春关键词:疼痛 雷公藤氯内酯醇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减轻寡聚态Aβ_(1-42)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9 2010年 本研究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角度探讨雷公藤氯内酯醇(tripchlorolide,T4)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通过寡聚态Aβ1-42诱导原代皮层神经元凋亡,选择T4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动剂Wnt3a和抑制剂Dkk1处理神经元,分别通过MTT法、TUNEL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观察神经元存活力、细胞凋亡以及β-catenin和GSK3β及其磷酸化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寡聚态Aβ1-42可诱导皮层神经元凋亡;T4可显著提高寡聚态Aβ1-42作用后的皮层神经元生存率,减少神经元凋亡;T4可选择性降低细胞内β-catenin的磷酸化程度,稳定细胞内β-catenin水平,同时减少GSK3β及其磷酸化产物水平。结果表明,T4可通过活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抗Aβ1-42的神经毒性作用,可能具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作用。 吴明 朱元贵 潘晓东 林楠 张静 陈晓春关键词:雷公藤氯内酯醇 AΒ1-42 WNT 缺氧低糖培养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缺氧低糖环境对体外培养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2A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存活率,Hochest33258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缺氧培养3h细胞变化不明显,但缺氧培养6h,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并且随着缺氧时间延长存活细胞更少、凋亡细胞更多,至缺氧培养12h,大多数细胞破碎。结论:低糖联合缺氧培养模式可以建立可行的O2A细胞外缺氧模型。 周琳瑛 王玮 林曦 林凌关键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细胞凋亡 缺氧 低糖 细胞培养 松果体褪黑素对大鼠胸腺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发育及其相关基因Foxp3的影响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松果体摘除及补充褪黑素对大鼠胸腺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产生、输出及其相关基因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子(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清洁级SD大鼠120只,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松果体摘除组、松果体摘除+褪黑素低剂量组[腹腔注射7.5mg/(kg·d)]和松果体摘除+褪黑素高剂量组[腹腔注射15mg/(kg·d)],术后4、8周取材。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并分析松果体摘除及补充外源性褪黑素后胸腺及外周血CD4、CD25双阳性细胞数量及胸腺Foxp3表达的变化。结果松果体摘除术后无论4周或者8周胸腺CD4+ CD25+ Treg细胞数量均无明显变化,补充褪黑素后双阳性细胞数量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明显增加;松果体摘除术后4周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但补充褪黑素后恢复正常,而术后8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松果体摘除后4周大鼠胸腺Foxp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补充高低两种剂量褪黑素后均有所下降并达到正常水平,而松果体摘除后8周各组之间Foxp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松果体摘除对胸腺CD4+ CD25+ Treg细胞的产生无明显影响,但导致大鼠胸腺Foxp3的转录和翻译明显增加,胸腺CD4+ CD25+ Treg细胞的输出增加,而补充外源性褪黑素后能逆转上述异常,长时间作用则其影响逐渐消失。 林晋 郑琳 黄云梅 刘卉 魏建恩 周瑞祥关键词:松果体 CD4^+CD25^+TREG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