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 作品数:98 被引量:420 H指数:11 相关作者: 周明田 崔杨杨 王浩 鲁迎春 卢毅 更多>> 相关机构: 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韩国国家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社会学 更多>>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构:比较的观点 被引量:11 2018年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公共管理学科本身的自主性有关,其话语体系表现了一种多种学科综合、多种理论兼收并蓄的特点。美国公共管理话语本土化的建构在于它不断适应公众的直接需要,在于它领先的问题意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常态化的学术批评与争论。我国公共管理话语本土化的建构具有一个相对较好的文化基础,这一建构需要对话语体系本土化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需要有一个包括正确处理学术与意识形态关系、鼓励批评争论、自由探讨等在内的良好的学术环境。 竺乾威关键词:话语体系 本土化 换届中的进退留转“猫腻” 2011年 要用制度、用环境来约束或者说帮助领导干部来正确面对进退留转问题。 朱春奎关键词:换届 领导干部 反腐 多层级治理二十年:历史、现状与未来——评《多层级治理:缺失的联系》 被引量:1 2015年 1993年,著名学者Gary Marks在其文章"Structural Policy and MultiLevel Governance in the EC"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多层级治理"(Multi-Level Governance,MLG),将这一概念引入学术讨论之中。此后在欧洲,主要是在欧盟的政策制定和政治研究领域,MLG广为流行。简言之,它涵盖了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同管辖层次上政府和非政府行动者的活动。 李丹瑶关键词:政府行动 政策网络 情境因素 公共行政研究 全能主义 政府管理创新与蓝色经济区建设 政府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政府必须通过管理创新来推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包括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把政府的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另一个创新就是努力... 竺乾成关键词:行政管理 社会管理 文献传递 官僚化、去官僚化及其平衡:对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一种解读 1官僚制始终是公共管理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自工业社会以来,官僚制以其马克斯·韦伯所揭示的优点,如分工、准确、效率、非人格化的管理等,成为了一种达成社会与经济目标的最优组织形式,并在与其他的组织类型比较中占据了主导的位置。这... 竺乾威援助者的体制设计困境——对外援助机构的组织变革与未来 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贫穷国家的传统双边对外援助项目,旨在推动落后地区的进步与发展。随着这种对外援助方式的价值与影响的不确定性的增加,管理和提供国际援助的国家部门与机构也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这引发了发展政策学界的热烈讨论:到底怎样的组织和治理形式才能最好地实现援助国家的国际发展功能?在组织设计和绩效有深入研究的公共行政学者,还需要更大程度参与该领域的研究和辩论。本文分析了有关援助者治理的一些现有争论,并通过汲取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视角,为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援助者治理困境提供指导。 Nilima Gulrajani 李丹瑶(译)关键词:公共行政 转型期中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利益归宿研究 本文运用利益归宿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了1999—2006年我国公共义务教育支出利益归宿的地区、城乡和地域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利益归宿分布出现了积极变化,具体表现在农村地区受益程度不断提高,富裕省市受益... 朱春奎 刘宁雯关键词:义务教育 公共支出 “有产社会”的治理新挑战 2018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剧烈变化.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数量迅速增长,使得居民持有的财富也迅速增加.大多数家庭进入了拥有相当资产的时代,而这些资产中近70%以房产的形式持有.公民资产拥有量的变化带来了对居民和政府两方面的影响.对于居民来说,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偏好差异很大.跨入中产收入以上的群体不再满足于基本生活需求,他们往往要求更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道路设施、社区环境等. 张平 敬乂嘉关键词:财富分布 家庭财富 纳税人 房地产税 间接税 比较研究视野下中国行政区域改革路径探讨 2015年 行政区域的设置作为上层建筑,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各国行政区域的发展规律,既有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性,又有受各国历史、社会、文化等国情因素影响的特殊性。发达国家行政区域发展的规律,对中国行政区域改革的路径,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价值。 陈晓原代理还是管家:非营利组织与基层政府的合作关系 被引量:7 2015年 为研究基层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程度,本文采用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作为研究视角,对中国基层社区公共服务外包进行质性研究。文章试图回答的问题包括: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与中国语境的契合性如何?在中国社区治理实践中,两种理论各自如何诠释基层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在实践中,街道官员如何管理和非营利组织的合同承包关系?本文以竞争程度和监督力度为基本分析维度,用初始合作方式代表竞争程度,用日常监管和项目评估代表监督力度。对上海市某街道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由政府发起、主办的非营利组织仍然倾向于扮演管家角色,同时,由于竞争性招投标和正式合同的推广,非营利组织正经历从管家到代理的角色转变。基层政府需进一步提高合同管理能力,以推动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 敬乂嘉 崔杨杨关键词:委托代理 管家 服务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