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
- 作品数:89 被引量:601H指数:14
- 相关作者:马斌孙凌云赵华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可能性和限度被引量:7
- 2011年
- 上合组织不仅在发展上有广阔的可能性,同时也存在发展的限度。对可能性和限度的客观认识是有效地发展上合组织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此为视角,从五个方面对上合组织的可能性和限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作者的看法。这五个方面分别是政治地理空间、成员扩大、政治合作、安全合作和经济合作。
- 赵华胜
- “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地区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体系重构被引量:2
- 2018年
- 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欧亚地区发展面临的重大障碍。后冷战时期的欧亚地区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以俄罗斯为主导的'霸权供给'和以跨大西洋集团为主导的'集体供给'。两种模式因受欧亚地缘战略竞争因素制约无法实现区域性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从而在解决欧亚国家发展诉求过程中作为有限。'一带一路'倡议的强经济性、弱地缘竞争性使它有可能在欧亚地区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主要通过'1+N'、'2+N'模式向欧亚地区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能对欧亚地区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形成有益补充,增加发展型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但不会从根本上重构该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 马斌王润琦
- 关键词:区域性公共产品中国外交
- 中俄美在中亚的存在:上升和下降被引量:11
- 2015年
- 以阿富汗战争的开始和结束为标志,中俄美在中亚的战略存在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存在从高峰滑向低谷,而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存在不断上升。文章选取军事安全、经济和能源、人文联系和国家形象三个角度,分析上述三国在三个领域各自的状态和变化,并对它们的优势和弱点进行比较。
- 赵华胜
- “中国西北周边局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挑战与进展”研讨会综述
- 2016年
- 2016年10月16日,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西北周边局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挑战与进展”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1楼会议室召开。
- 马斌
-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局势北周
- 从杜马选举看俄罗斯政局
- 2012年
- 2011年12月初,俄罗斯举行了国家杜马的换届选举。选举结束后,俄罗斯国内接连爆发了数次游行示威活动。在俄罗斯国内抗议活动方兴未艾之际,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还发生了一系列外交纠纷。此次因杜马选举引发的俄罗斯政治乱局一时间迅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 马斌
- 关键词:俄罗斯政治杜马选举换届选举国家杜马游行示威抗议活动
-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中俄合作与风险防范的深入思考被引量:6
- 2015年
- 中国与俄罗斯在各方面合作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客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中俄合作的特点是依靠政府推动实施,政策性特征明显。同时,俄罗斯对中国仍然存在防范心理,两国战略互信有待提到更高水平。中国学界对于两国合作中的风险防控关注并不多,导致一些利益冲突被忽视,对等原则无法贯彻,引起一些较为被动的情况。未来,中国需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高度重视合作中的安全问题。
- 韩克敌王志远
- 关键词:中俄关系中俄经济合作
- 战略边缘?俄罗斯东北地区政策逻辑及其困境
- 2023年
- 俄罗斯是东北亚地区大国。但无论是在以贸易、投资为代表的经济领域,还是在以军事为代表的安全领域,俄罗斯与其他东北亚国家的互动都较为有限,以至于在东北亚地区成为相对“边缘”的国家。不过,位居“边缘”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不关注、不参与东北亚地区事务,更不意味着俄罗斯对东北亚国家和地区事务无足轻重。以2012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建立远东发展部为标志的俄罗斯新一轮“转向东方”政策实践,提升了俄罗斯对东北亚经济、政治、安全等事务的参与度。俄罗斯之所以推出更加积极的东北亚地区政策,主要是因为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及乌克兰危机爆发促使它产生了这一战略诉求,而地区热点频发则为俄罗斯“转向东方”提供了现实抓手。通过实施“转向东方”政策,俄罗斯不仅为其东北亚地区政策增添了新内容,而且为它在东北亚地区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提供了新保障。然而,俄罗斯在实施以“转向东方”为基调的东北亚政策时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其中,最关键的是俄罗斯东西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带来的制约。东西部失衡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一方面要求俄罗斯的内政外交资源必须优先投向独联体和欧洲大西洋等主要方向,另一方面又使俄罗斯在谋划和实施东北亚政策时受到远东地区孱弱的社会经济状况的掣肘。
- 张竹莉马斌
- 关键词:俄罗斯外交经济一体化地缘政治经济
- 中俄美三边关系:结构、观念与政治被引量:2
- 2008年
- 2008年9月26日至2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俄美三边关系:观念、结构与政治"国际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中国的近40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聚焦中俄美三边关系的当前状态、互动机制、功能特征、冷战前与冷战后三边关系的异同及未来前景等问题,设置了"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俄美三边关系"、"欧亚地缘政治转型与中俄美三边关系"、"国内政治经济与中俄美三边关系的互动"三个讨论专题。本刊特选摘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 杨洁勉杨成绪崔启明S.诺普瓦西里.米赫耶夫黄仁伟马振岗沈丁立潘光赵华胜赵华胜冯绍雷T.科尔顿
- 关键词:国际体系转型
- 咸海治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入点?被引量:8
- 2014年
- 咸海危机是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亚的最大环境问题。咸海治理应依托咸海流域本身,采取“退水归海”方案。《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提出“全面实施农业现代化”和“高度重视节制农业用水”,为“退水归海”提供了保障。可将咸海治理作为契入点,对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可再生能源等进行开发。中国现代农业通过参与咸海治理走向中亚,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为中国与中亚合作提供新机遇。
- 徐海燕
-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 中俄关系中的上海合作组织被引量:11
- 2010年
-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战略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区域性组织,是在冷战时期中俄两国共同维护中亚地区安全与稳定、最大限度减少两国在该地区的猜疑与冲突的合作平台,有着对两国至关重要的共同利益。由于历史、地缘政治、国际格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两国对于上合组织的期望目标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在该组织中的竞争。但两国在上合组织中保持合作的主流不会受到干扰。
- 赵华胜
-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