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作品数:307 被引量:1,063H指数:15
相关作者:唐军民周长满夏家骝吕丹瑜梅芳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9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7篇医药卫生
  • 32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6篇细胞
  • 47篇免疫
  • 38篇蛋白
  • 31篇组织化学
  • 26篇血管
  • 26篇免疫组织
  • 26篇免疫组织化学
  • 19篇胚胎
  • 19篇缺血
  • 17篇小鼠
  • 14篇肿瘤
  • 14篇脑缺血
  • 14篇解剖学
  • 13篇心肌
  • 13篇神经元
  • 13篇网膜
  • 13篇激素
  • 12篇凋亡
  • 10篇四氯化碳
  • 9篇染色

机构

  • 307篇北京大学
  • 28篇北京大学第三...
  • 10篇新乡医学院
  • 9篇北京大学第一...
  • 9篇泰山医学院
  • 9篇北京大学口腔...
  • 8篇北京市虹天济...
  • 7篇青海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6篇北京协和医院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河北工程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宁夏医学院
  • 3篇莆田学院
  • 3篇天津中医学院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7篇张卫光
  • 41篇唐军民
  • 39篇周长满
  • 35篇王珂
  • 31篇唐岩
  • 28篇秦丽华
  • 28篇杨磊
  • 27篇田珑
  • 26篇李英
  • 23篇于恩华
  • 22篇吕丹瑜
  • 18篇夏家骝
  • 16篇陈春花
  • 12篇杨立元
  • 12篇董静霞
  • 12篇张书永
  • 10篇刘猛
  • 10篇闫军浩
  • 9篇李艳萍
  • 9篇栾丽菊

传媒

  • 82篇解剖学报
  • 29篇解剖科学进展
  • 19篇解剖学杂志
  • 14篇北京大学学报...
  • 8篇中国组织化学...
  • 5篇中国临床解剖...
  • 5篇四川解剖学杂...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中国解剖学会...
  • 4篇新乡医学院学...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激光医学...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生理科学进展
  • 3篇神经解剖学杂...
  • 3篇宁夏医学院学...
  • 3篇中国体视学与...
  • 2篇中国药物依赖...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1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18篇2010
  • 13篇2009
  • 25篇2008
  • 17篇2007
  • 25篇2006
  • 23篇2005
3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Ⅵ-28胶囊辅助环磷酰胺治疗荷载LLC肿瘤小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VI-28胶囊(即卫康胶囊,主要成分有人参、鹿茸、菟丝子)辅助环磷酰胺体内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纯系小鼠背部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LCC,每只106个细胞),同时按40mg/kg隔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治疗。实验组灌胃VI-28(2%悬液,每只0.5ml,隔天给药)。第28天时取小鼠胸腺和肿瘤组织块,计算肿瘤指数和胸腺指数。取脾细胞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组织切片观察所形成实体瘤的病理学特征。结果:小鼠接种LLC细胞14d后在接种部位开始形成实体瘤,瘤块直径增加为1—1.8cm。与单纯化疗荷瘤组小鼠相比,VI-28辅助治疗组的胸腺较大,脾细胞对ConA反应性较强,形成实体瘤的瘤块较小且分化程度较高。结论:VI-28胶囊可有效地促进化疗小鼠免疫功能的恢复,帮助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生长,是一种有效的化疗辅助药。
张玲白晓薇杨晶晶王立忠高晓明
关键词:环磷酰胺肿瘤
蒙古沙鼠的脑底动脉解剖及其在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研究蒙古沙鼠脑底动脉的形态,为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年蒙古蒙古沙鼠30只,分别用铅丹混合液和乳胶混合液两种方法灌注,甲醛固定,铅丹组用X线机拍片观察.乳胶组用去骨暴露血管直接观察.分别观察蒙古沙鼠脑底动脉的构成及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蒙古沙鼠的脑底动脉来自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是小脑上动脉.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之间未见任何交通支.结论蒙古沙鼠的脑底动脉无后交通动脉,没有完整的大脑动脉环.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为两个独立的供血系统.为制作全脑缺血的两血管阻塞模型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本文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
李建华周长满陈春花
关键词:脑底动脉后交通动脉脑缺血
Smad3基因敲除小鼠肾Smad2和p-Smad2表达的变化
2010年
目的:观察Smad3基因敲除小鼠肾Smad2和p-Smad2表达的变化,探讨Smad3基因敲除小鼠肾是否有Smad2和p-Smad2代偿性增加。方法:4只Smad3基因敲除小鼠,10只野生型小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技术,检测Smad2和矿Smad2蛋白的定位和表达情况,并用Modc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野生型小鼠肾Smad2蛋白在肾远端小管和肾集合管细胞胞质中有广泛弱表达,p-Smad2蛋白在肾远端小管和肾集合管细胞胞质、胞核中也有弱表达,而Smad3基因敲除小鼠的Smad2和p-Smad2的表达比野生型小鼠有显著升高。结论:Smad3基因敲除能引起小鼠肾Smad2和p-Smad2表达的代偿性增加。
吴婧徐健董静霞
关键词:SMAD2小鼠
两种冻存液中海马神经元细胞复苏后生物学特性比较
2010年
目的:建立海马神经元适宜的冻存方法。方法:将新生24h以内的大鼠海马消化成单个细胞后分别直接冻存于血清浓度不同的冻存液中,复苏后进行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活性;培养后观察其生长状态并在第7天固定细胞,分别进行Hoechst,微管蛋白(Tubulin)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显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计数海马神经元、胶质细胞的百分率,从而建立最佳冻存方法。结果:冻存于高浓度血清冻存液中的神经元百分率为87.5%,冻存于低浓度血清冻存液中的神经元百分率为73.8%,高浓度血清冻存液中的细胞复苏后的状态及神经元存活率明显优于保存于低浓度血清冻存液中的;而冻存于高低浓度血清冻存液中的胶质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5%和16.5%,胶质细胞在高浓度血清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低血清组。结论:高浓度血清冻存液更利于海马神经细胞冻存后的复苏和生长。
王洪美胡琴肖娟姜晓荣赵艳廷曹敬丽任玉水田国忠黄红云
关键词:海马神经元冻存微管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去除后Sonic hedgehog对小脑颗粒细胞发育的影响
2007年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在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凋亡等方面发挥作用,而Sonic hedgehog能调节小脑颗粒细胞的增殖,故实验设计了去除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后Sonic hedgehog信号在小脑颗粒细胞发育中作用的观察。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10在美国费城儿童医院Crenshaw实验室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学神经研究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C57Bl/6J小鼠40只;Bmpr1b敲除鼠系来源于Karen Lyons博士。②实验过程:通过敲除骨形态发生蛋白Ⅰ型受体的Bmpr1a和Bmpr1b两个亚型基因,去除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在小脑内的传导。③实验评估:使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新生幼鼠小脑中Sonic hedgehog信号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在胚胎11.5d,磷酸化SMAD免疫阳性的细胞被观察到在正常鼠神经管背侧的菱形唇附近,受体基因双敲除的小鼠背侧神经管中未发现免疫阳性细胞,此结果提示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Ⅰ型受体传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已消失。当小鼠出生后,磷酸化SMAD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正常小鼠的内颗粒层,在基因敲除鼠只有一小部分区域有磷酸化SMAD蛋白的表达。②Sonic hedgehog表达在正常新生鼠小脑的颗粒细胞层和蒲肯野氏细胞层;基因敲除鼠Sonic hedgehog信号只表达在小脑一小部分区域的颗粒细胞层和蒲肯野氏细胞层,而大部分区域则缺少它的表达。PTCH和N-myc在小脑中的表达与Sonic hedgehog表达部位类似。这提示Sonic hedgehog信号及其PTCH和N-myc都参与了小脑颗粒细胞的发育。结论:实验阐明了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去除后,Sonic hedgehog信号对小脑颗粒细胞发育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秦丽华栾丽菊E.Bryan Crenshaw Ⅲ雷季良周长满郑亚杰王天昱王玺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小脑
唇部动脉构型与唇瓣血液供应的关系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阐明唇部动脉的配布类型、微血管构筑 ,为唇瓣移转提供血管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血管造影、解剖、铸型方法研究 31例 ( 6 2侧 )尸体头部的唇动脉 ;另 1例 ( 2侧 )灌注墨汁对微血管构筑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 1)上唇动脉出现率为 81.1%。它与对侧上唇动脉吻合 ,或一侧动脉占优势而另侧缺失。 ( 2 )下唇动脉出现率为6 3 .8% ,其余由副下唇动脉参与下唇血供。 ( 3)唇动脉弓恒定存在 ,弯曲行于唇部近红唇缘。按上唇动脉弓的构成 ,分为 3型 :Ⅰ型由两侧上唇动脉吻合而成 ,均衡分布或一侧占优势 ( 12 / 31) ;Ⅱ型一侧上唇动脉缺失 ,仅由另一侧上唇动脉单独构成 ( 10 / 31) ;Ⅲ型上、下唇动脉共干发出 ( 9/ 31) ,上唇外侧部分由绕行于口角附近的下唇动脉分布。按下唇动脉弓的构成分为 6种类型 :Ⅰ型由两侧下唇动脉吻合构成 ( 6 / 31) ;Ⅱ型由一侧下唇动脉与另侧下唇动脉、副下唇动脉吻合而成 ( 6 / 31) ;Ⅲ型由一侧下唇动脉单独构成 ( 2 / 31) ;Ⅳ型由一侧下唇动脉和另一侧副下唇动脉共同组成 ( 11/ 31) ;Ⅴ型由一侧副下唇动脉行向下唇缘中线附近呈T型分支构成 ( 3/ 31) ;Ⅵ型由两侧下唇动脉、副下唇动脉共同组成 ( 3/ 31)。 ( 4)微血管构筑 :唇动脉发出分支分别组成唇黏膜、皮肤致密血管网。结论 :由?
夏有辰陈小迅田珑夏家骝
关键词:血液供给唇瓣
Nogo(N-18)在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中分布和发育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Nogo(N 18)在成年大鼠、乳鼠和胎鼠海马及大脑皮质中的分布规律 ,探讨其存在的意义。方法 采用抗Nogo(N 18)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 过氧化物酶SP(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 结果 成年大鼠海马以及大脑皮质神经元胞核Nogo(N 18)免疫反应呈强阳性 ,胞浆和突起的反应较弱 ,而乳鼠和胎鼠海马及大脑皮质神经元Nogo(N 18)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只存在于突起和胞浆中。 结论 Nogo(N 18)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成年大鼠、乳鼠和胎鼠海马及大脑皮质 ,其生物学意义有待探讨。
鄂玲玲周长满杨磊
关键词:NOGO海马大脑皮质免疫组织化学外周神经损伤
β-淀粉样蛋白清除障碍在阿尔兹海默症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3
2019年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认知功能受损和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缺乏有效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手段。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是含有39~43个氨基酸的多肽,由淀粉样前体蛋白加工产生并分泌至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Aβ在脑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内聚集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AD的特征之一。Aβ清除功能障碍将导致Aβ在特定脑区内聚集,其神经毒性造成突触损伤和神经元死亡,从而导致了AD的发生。本文综述了目前对于AD中脑内Aβ清除障碍的研究进展,力图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陈紫晗孙琳琳张艺璇闫军浩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阿尔兹海默症
实验性大鼠脑损伤胰岛A细胞和B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变化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损伤期间胰岛A、B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落体法制大鼠脑损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在大鼠脑损伤期间胰岛A、B细胞的变化,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脑损伤后3d胰岛A细胞免疫反应明显增强(P<0.05),胰岛B细胞免疫反应明显减弱(P<0.05);脑损伤后7d、14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免疫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大鼠实验性脑损伤期间,胰岛A、B细胞可能共同参与了机体抗损伤的代谢活动,A细胞的作用更为显著。
李艳萍史福军汪艳丽唐军民唐岩
关键词:实验性脑损伤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子宫腔粘连模型的构建与改进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宫腔粘连是一种严重损害女性生殖健康的疾病。为了进一步研究宫腔粘连的发生机制,采用经典的子宫内膜刮除法制作宫腔粘连大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子宫内膜刮除组和子宫内膜及部分间质刮除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打开宫腔后即缝合并关腹。子宫内膜刮除组用刀片刮除双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及部分间质刮除组用刀片刮除双侧子宫内膜和间质层,直至表面有粗糙感为止。术后3、7、14、21、28 d取材,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估。结果刮宫后两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层消失,子宫内膜刮除组大鼠术后7 d可发现重新长出的子宫内膜。而子宫内膜和部分间质刮除组大鼠各时间点组织学染色见上皮层消失,间质减少50%以上,腺体数目减少,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随着刮宫时间延长而增高。刮宫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增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降低。与宫腔粘连发生的机制相符。结论刮除子宫内膜和部分间质能够制备出大鼠宫腔粘连的模型;该宫腔粘连大鼠模型能反映宫腔粘连的组织学和病理学变化,可用于宫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陈醒陈醒刁翯孙宇秦丽华秦丽华
关键词:宫腔粘连子宫内膜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免疫组织化学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