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

作品数:92 被引量:291H指数:10
相关作者:周柔丽沈丽肖军军孟书聪陆爱丽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21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2篇细胞
  • 18篇基因
  • 15篇蛋白
  • 13篇LAPTM4...
  • 11篇肝癌
  • 10篇肿瘤
  • 10篇免疫
  • 9篇凋亡
  • 8篇多态
  • 8篇多态性
  • 8篇增殖
  • 8篇癌细胞
  • 7篇干细胞
  • 6篇周期
  • 6篇细胞增殖
  • 5篇印迹
  • 5篇印迹法
  • 5篇人肝
  • 5篇免疫印迹
  • 5篇免疫印迹法

机构

  • 92篇北京大学
  • 8篇北京大学第三...
  • 5篇北京大学肿瘤...
  • 3篇滨州医学院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北京市肿瘤防...
  • 2篇北京肿瘤医院
  • 2篇北京弘润天源...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20篇周柔丽
  • 18篇肖军军
  • 15篇孟书聪
  • 15篇董晓敏
  • 15篇张页
  • 12篇林明
  • 10篇张莎
  • 10篇赵翔
  • 7篇沈丽
  • 7篇杨华
  • 6篇陈大方
  • 6篇李莉
  • 5篇单毅
  • 5篇熊富霞
  • 5篇周士新
  • 4篇邵根泽
  • 4篇何其华
  • 4篇谢汝萍
  • 4篇傅瑜
  • 4篇黄应申

传媒

  • 14篇北京大学学报...
  • 12篇中国生物化学...
  • 8篇解剖学报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Develo...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6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样本人腮腺间充质干细胞诱导iPS细胞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样本腮腺间充质干细胞(hPMSCs)生成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s)的效果。方法分别分离培养3个患者的h PMSCs,应用游离质粒混合因子(OCT3/4、SOX2、KLF4、c-MYC、LIN28、TP53 shRNA)电转导法重编程诱导获得iPS细胞(h PMSC-iPSCs)。比较在相同条件下3个不同供体来源腮腺细胞诱导iPS细胞的差异。结果 3个不同样本人腮腺间充质干细胞都成功诱导iPSCs,形成率分别为0.11%、0.10%、0.09%,无显著性差异(P>0.05);诱导形成iPS克隆时间有差异(P<0.05);形成iPSCs后维持培养倍增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患者可分离获得hPMSCs后成功诱导hPMSC-iPSCs,诱导效率无差异,诱导时间有差异。
颜兴李扬许诺张方明
关键词:腮腺间充质干细胞
人肝癌相关新基因编码产物LAPTM4B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 :鉴定由肝细胞癌 (HCC)相关新基因LAPTM 4B编码的蛋白质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Westernblot、免疫组化及双向电泳鉴定新基因的表达产物 ;以免疫共沉淀等方法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LAPTM4B基因编码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35× 10 3 和 2 4× 10 3 、等电点分别为 9.0 7和 4 .6 5的两种异型分子。它们在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的表达显著上调 ,而相对分子质量为 35× 10 3 者尤为明显 ,并与细胞分化程度相关。LAPTM4B蛋白可与整合素α 6亚单位及表皮生长因子 (EGF)受体形成信号复合物。结论 :LAPTM4B 35蛋白在人肝癌组织及细胞系过表达 ,并可能通过与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及EGF受体形成复合物而参与细胞外基质成分所启动的信号转导。
刘歆荣周柔丽张青云张页邵根泽金月英张莎林明芮静安叶大雄
关键词:肝癌LAPTM4B生物学特性
细胞焦亡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9年
细胞焦亡是一种促炎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生化及形态学特征、发生机制都与细胞凋亡等其他细胞死亡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细胞焦亡的发生不仅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而且与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对细胞焦亡发生机制及其与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并为治愈这些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及作用靶点。
潘少容曾克武白云
关键词:胱天蛋白酶
肝癌中高表达的新基因LAPTM4B对细胞增殖及成瘤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研究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的新基因LAPTM4B对小鼠NIH3T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探讨LAPTM4B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TM 4B ,利用脂质体稳定转染LAPTM 4BcDNA至NIH3T3细胞中 ,用RT -PCR、Northern和Western杂交法筛选和鉴定转染后LAPTM4B基因高表达的单克隆细胞株 ,研究其与细胞增殖相关的生物学特征的变化。结果 :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相比 ,转染了LAPTM4BcDNA的NIH3T3细胞表面发生明显变化 ,微绒毛的数量和长度增加 ,多分枝且缠绕成团。转染细胞在纤黏连蛋白、人工基膜和层黏连蛋白基质上的黏附 /铺展能力增强。生长曲线显示转染细胞的生长速率增高。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细胞的S期细胞数比未转染细胞显著增多 ,而G0 ~G1期细胞数减少。Western杂交显示CyclinE蛋白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加。转染细胞对血清的依赖性下降并具有成瘤性。结论 :LAPTM 4B基因能影响细胞增殖的调节 ,促进NIH3T3细胞的增殖 ,并使NIH3T3细胞具有成瘤性 ,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何静邵根泽周柔丽
关键词:肝癌基因LAPTM4B细胞增殖成瘤性
N-乙酰氨基乳糖PEG苷及其二聚体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作者设计、合成了N-乙酰氨基乳糖PEG单苷、二聚体及其不同端基异构的组合体,并进行了抗癌转移活性实验.
李庆苏斌李辉高拥军李中军索塔琳周柔丽
关键词:二聚体化学合成
文献传递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个临床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101例IM患儿发热天数与多种检测指标,如EB病毒DNA(DNA copies of Epstein-Barr virus,EBV-DNA)、EB衣壳蛋白(viralcapsidantigen,VCA)抗体、异型淋巴细胞、血液中WBC和ALT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IM患儿的发热天数与多种检测指标的关系用散点图趋势分析提示,不同的检测指标随着发热天数变化趋势不同。IM患儿在发热早期和中期(发热8 d内),EBVDNA和IgG-VCA的检出阳性率较高(分别是77.2%和76.9%);发热后期EBV-DNA和IgG-VCA(发热12 d后)迅速下降。结论在IM患儿发热的初期和中期检测EBV-DNA和VCA的IgG抗体,有助于患儿的特异性诊断。
伏洁崔红周士新
关键词: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DNA
层粘连蛋白对晚G_1期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为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LN)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作用,采用脉冲标记计数有丝分裂百分率(percentage labeling mitosis,PLM)法测得体外培养人胃癌(BGC-823)细胞周期时间为41h,其中G1期时间为24.5h.分裂细胞脱离法获取分裂期细胞,继续培养23h,在细胞运行进入G1晚期时,将其置于LN0、0.11、0.55、1.10μmol/L基质上孵育4h;细胞荧光光度计检测晚G1期细胞内Ca2+浓度、钙调蛋白、DNA含量.结果显示,LN与其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Ca2+浓度、钙调蛋白、DNA含量增加,尤以在0.55μmol/LLN作用显著(P<0.001).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证明,cPKC-α呈现表达,提示LN与其受体结合可增强其细胞cPKC-α的活性;分析G1期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表达水平,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LN可诱导c-Myc蛋白呈现高表达,提示LN与其受体结合增强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基因表达;在LN作用前后的BGC-823细胞均未检测到Bax蛋白表达.结果提示,在人胃癌(BGC-823)细胞G1/S期交界处,层粘连蛋白与其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诱导钙调蛋白的释放,其含量增加,增强蛋白激酶C的活化,导致细胞内DNA含量增加、G1/S期细胞周期蛋白与CDK表达增强、诱导原癌基因c-Myc呈持续表达状态,而凋亡基因Bax不表达.
孟书聪董晓敏张莎林明黄应申肖军军
关键词:层粘连蛋白
轴突影响施万细胞分化与整合素α_6β_4表达
2001年
目的 :探讨轴突对施万细胞 (Schwanncells,SC)分化成熟与髓鞘形成的影响 ,及在SC的极向分化过程中整合素α6β4 的表达。方法 :用Wistar乳鼠坐骨神经分离SC ,用其脊髓分离神经细胞。经纯化后分别培养及共同培养。用扫描电镜观察二者的形态及髓鞘形成情况 ;分别用髓鞘碱性蛋白 (myelinbasicprotein ,MBP)、神经微丝 (neu rofilament ,NF)抗体进行免疫标记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整合素α6β4 mRNA的表达。结果 :单独培养的SCMBP抗原表达阴性 ;原位杂交检测α6β4 表达阴性。SC与神经细胞共同培养时其MBP阳性 (说明其已转变为髓鞘形成细胞 ) ,在神经突起周围表达阳性 ;扫描电镜可见SC与神经细胞贴附、融合、包绕轴突形成髓鞘 ;原位杂交显示α6β4在SC与神经轴突相贴附处呈线状阳性表达。结论 :SC的分化成熟及髓鞘形成呈轴突依赖性 ,仅在与神经细胞共同培养时 ,才开始形成髓鞘。它在包绕轴突形成髓鞘时 ,α6β4 在SC表面沿基膜呈方向性表达 ,在SC与基膜、细胞外基质之间起信号传导作用 ,使增生的SC具有极性并发生形态结构的改变。在SC的分化成熟及髓鞘形成的过程中 。
钟延丰任碧和王立军由江峰王盛兰王薇杨金辉胡白和
关键词:轴突整合素Α6Β4髓鞘形成施万细胞
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β与阿尔茨海默氏病
神经纤维缠结和老年斑在阿尔茨海默氏病中如何形成的确切机制仍未明了。最近研究表明,相同的分子和生物化学过程同时涉及肿瘤和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细胞周期蛋白和信号传导蛋白与神经变性过程密切相关。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β基因(ly...
李春霞杜怡峰裴进京周柔丽
文献传递
LAPTM4B,一个新的信号分子组装平台对细胞存活与增殖信号途径的活化及其在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
LAPTM4B-35是由本实验室首先克隆并鉴定的一个新的原癌基因(Gene ID 55353)编码的四次穿膜糖蛋白,在多种肿瘤过表达并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化与成瘤。LAPTM4B-35过表达的细胞具有抵抗凋亡、增殖加速、自主...
周柔丽杨华熊富霞魏宣辉刘歆荣李莉单毅潘艳平林明张莎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