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作品数:32 被引量:183 H指数:7 相关作者: 金延伟 刘玲 王景云 李笑薇 史蒂文·平克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历史地理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英语学习与学习者的认同发展--五所高校高年级阶段跟踪研究 被引量:35 2011年 本研究借鉴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结合量的和质的研究方法,在一、二年级跟踪的基础上,对三、四年级阶段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与自我认同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对象为北京五所高校的970余名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结果显示学生的自我认同与基础阶段保持较高延续性,"自信"仍是受英语学习影响最大的认同侧面。同时,"削减性"、"分裂性"、"生产性"和"附加性"文化认同变化显著上升,其中"削减性"的幅度最大。英语学习者的认同发展在高年级体现出更明显的复杂性、矛盾性和个体多样性。 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高年级阶段跟踪研究课题组 高一虹 周燕 战凤梅关键词:英语学习 自我认同 高年级大学生 从“语言”到“语言学”: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史考察(下) 2023年 本文基于大量史料,梳理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发展史。所涉及的专业范围主要是以英语为背景的语言学教学与研究,时间范围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2021年年底。40多年的史料梳理显示,外国语言学的研究和教学生长于外语教学这片土壤,萌芽于改革开放初期对国外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理论的学习。经过在“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框架内较长时间的生存和缓慢发展,学科独立性逐渐增强,完成了从“语言”到“语言学”的转变。当下学科发展势头很好,但也面临着一些有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梳理学科的发展是对历史沿革进行的一次较为全面的记录,希望为我国相关学科建设提供北京大学视角下的历史注脚和反思。 郑萱 胡旭辉 高一虹 高彦梅 苏祺 冯硕 罗正鹏关键词: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科史 探索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中国情境的“移动性” 被引量:12 2011年 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现象随着经济、政治、技术等方面的全球化产生,对此新现象的研究需要新的理论概念。本文讨论全球化社会语言学建设中的核心概念——"移动性",探索中国/汉语情境的相关研究课题。文章首先指出全球化社会语言学现象表现在三个方面:新媒体、移民、"大"语言的传播,然后指出此现象中的三大问题:影响的广泛性、群体和语言变体的不平等性、权力资源的多元性。文章进而讨论了"移动性"概念,提出了有待探索的两大课题——语言的移动潜势、移动的人与移动的语言。文章最后指出,由于全球化社会语言学现象具有整体性特征,相关研究需要社会语言学者的跨国合作。 扬.布鲁马特 高一虹 沙克.科霍恩关键词:移动性 高职学生英语课堂思辨能力提升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在高职英语课堂上,教学、学习和评价环节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高职学生思辨能力,应从增强高职英语教师思辨能力和专业素养,实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和注重评价的多元化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策略。 马江涛 栾丽梅 任小华关键词:高职学生 英语课堂 思辨能力 批评视角中的心理治疗与咨询话语研究综述 本文综合考察心理治疗和咨询话语实践的现状和特点,其中的权力分配和协商,以及这类话语与宏观社会语境的互动。该研究有助于业内外人士对职业话语的权力协商机制及权力来源有更清醒、视野更开阔的认识,有助于做更多元的选择、更深刻的自... 田剪秋 高一虹关键词:话语分析 社会语境 文献传递 基于框架语义学的仿拟认知功能访谈研究 2014年 本研究围绕Horace Miner 1956年的文章“那西芮玛人的身体仪式”(Body Ritual among the Nacirema)对4名读者进行了访谈,以考察此类仿拟作品的认知功能。访谈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访谈对象在阅读该文后回答了12个访谈问题。对访谈资料的框架语义学分析发现,仿拟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语言使用者巧妙利用语言和框架的关系认知事物的一种特殊方式。“那西芮玛人的身体仪式”之类的仿拟作品有助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再框架化和框架转换,并从中意识到语言、框架对认知结果的影响。 和媛媛关键词:框架语义学 仿拟 访谈 死亡话语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2016年 本文是语言学视角下死亡话语的研究综述。文章梳理了国内外死亡话语的语言学诸视角分析,总结了各研究视角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探讨了死亡话语研究的未来前景。语言学研究视角涉及语用学分析、叙事研究、语类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及话语心理学等领域;研究内容既包括现实情境中的死亡话语阐释,也涉及死亡主题的文本呈现,主要涵盖死亡的意义建构和意义传递两个维度。最后,文章简要讨论了国内死亡话语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王景云关键词:语用学分析 叙事研究 语类研究 多模态话语分析 委婉语 评价理论视角下中美网友丧亲叙事语篇的比较 被引量:5 2016年 丧亲叙事指以第一人称叙述丧亲经历的叙事语篇。基于中美两国网友在论坛上发布的丧亲叙事语篇,本文从评价理论视角出发,比较中美丧亲叙事中态度资源的使用情况,并解读其异同。分析表明:中美两国的叙事人在对判断资源的使用上较为相似,而在情感与鉴赏资源的运用方面存有显著差异,整体来说中国叙事者通过对情感资源的运用,突出了生者与逝者之间的连结;而美国叙事者则更多地使用了鉴赏资源,在将感情客观化的基础上,突出对死亡价值的鉴赏,体现了以权利意识为核心的死亡观。 李笑薇关键词:话语分析 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对五所高校跟踪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被引量:62 2011年 本文是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跟踪项目的一部分,考察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的关系。研究材料是同一问卷在四年中五次施测获得的定量数据,对象为北京五所高校1300余名学生。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发现,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相互影响,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更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机对自我认同的影响具有下降趋势,而认同对动机的影响先降后升。此外,学习成绩动机与情境动机、出国动机与削减性认同变化始终显著相关。 许宏晨 高一虹关键词:英语学习动机 自我认同变化 结构方程模型 译者按 2015年 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1954–)是加拿大出生的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语言学家,现任哈佛大学教授。人称"乔姆斯基当然继承人"(Chomsky’s heir apparent)。平克1979年获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2003年在MIT任教, 姜望琪关键词:APPARENT CHOMSKY 论元结构 语言本能 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