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作品数:54 被引量:155H指数:8
- 相关作者:钱坤喜封志刚姚大康万福凯李洪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叶轮型心脏泵的基础技术问题
- 人工心脏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持续了50多年,在解决了很多技术性问题后,无论旋转泵还是隔膜泵均可以辅助病人的血液循环达数年之久。在旋转式心脏泵中,基本技术问题一直是可植入性,生物相容性,搏动性,耐用性,双心室辅助,自动检测,仿...
- 钱坤喜
- 关键词:人工心脏性能分析技术创新
- 文献传递
- 一种新颖的急救型循环辅助用心室内轴流泵被引量:3
- 2005年
- 钱坤喜曾培茹伟民袁海宇
- 关键词:心室内轴流泵心室辅助装置急救滚针轴承心衰病人
- 计算流体动力学在叶轮式心脏泵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造成溶血、血栓等血液破坏现象的内在原因之一是血液的动力学行为。研究表明,不规则的流动模式尤其是切变流中产生的机械切应力直接导致血液的破坏。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微观动力学的数值模拟成为可能。本文针对基于流线型设计的叶轮心脏泵和直叶片叶轮心脏泵,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其内部的流动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两种心脏泵的内流场和切应力分布,认为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流线型设计的叶轮心脏泵要比直叶片心脏泵更符合血液动力学的要求,对血液的破坏较小。
- 王芳群钱坤喜
- 关键词:溶血血栓血液动力学计算流体动力学
- 叶轮式人工心脏血泵流线型叶片的CAD与CAM
- 2003年
- 根据流线型叶片的解析表达式编制联系图形数据文件与图形编辑文件的接口程序作图 ,绘制叶片图形 ,采用圆弧拟合方法编制数字程序并线切割加工血泵叶轮 ,收到高效率、高精度、无污染等效果。
- 袁海宇曾培茹伟民钱坤喜
- 关键词:CADCAM线切割
- 基于CFD的离心式人工心脏泵的溶血预测方法被引量:8
- 2006年
- 溶血的定量评价对于人工心脏泵的设计和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应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针对两种叶轮设计的离心血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其内部的流线分布。根据溶血、切应力和暴露时间三者之间的幂函数模型,对血泵的溶血进行了预测。最后,用溶血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流线型叶轮泵内的溶血值要小于直叶片叶轮泵,与溶血实验结果一致。可见,应用CFD实现溶血的定量计算是可行的,溶血、切应力和暴露时间之间的幂函数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血泵的溶血性能。
- 王芳群封志刚曾培茹伟民袁海宇钱坤喜
- 关键词:溶血切应力CFD
- 应用驱动电机参数估测叶轮式血泵输出流量的无创性测量方法被引量:5
- 2001年
- 临床应用中 ,对人工心脏的输出流量进行及时、精确的检测十分必要 ,但实现起来却比较困难。作者针对江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制的叶轮式人工心脏 ,提出采用驱动电机参数 (功率和转速 )间接测量血泵输出流量的方法 ,从而避免引入传感器探针 ,降低测量装置的复杂性 ,减小感染机会。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测量方法能够达到一定精度 (误差 <5 %) ,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 李岚曾培茹伟民袁海宇封志刚钱坤喜
- 关键词:神经网络叶轮泵
- 心脏泵透皮能源传输系统的试验
- 2012年
- 人工心脏大多通过穿过皮肤的导线进行供电,人为制造了一个可能的感染源,且给病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套透皮能量传输系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非接触耦合进行能量传递,实现人工心脏植入人体后的无线能量传输.试验研究了该系统变压器次级线圈匝数、开关频率及变压器气隙的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压器初级线圈30匝、次级线圈60匝时,传输效率最高,性能最好;开关频率为40 kHz时,系统传输效率最高;透皮能量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随变压器气隙的增大而减小,当气隙在0~3 mm范围内时效率在60%~80%之间;气隙超过3 mm时效率明显降低.
- 荆腾徐红霞王颢王芳群钱坤喜
- 关键词:电能传输非接触无线通信
- 人工心脏——直叶片非搏动流单心室辅助泵
- 2009年
- 尽管搏动流叶轮式辅助泵和全人工心脏叶轮泵的研制,以及流线型叶轮叶片的应用取得了进展,但是到现在为止最佳的结果是直叶片非搏动流单心室辅助泵取得的。之前按仿生原理所做的所有努力似乎是徒劳的,文章回顾过去25年里人工心脏研究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成就,并且与读者分享作者的经验。
- 钱坤喜
- 永磁磁浮在心脏泵及其它应用中的稳定平衡被引量:3
- 2003年
- 学术界一致公认无源磁浮是不稳定的 ,作者却找到两种实现稳定无源磁浮的方法 其一是引入非磁力 ,单独或者与永磁力一起 ,对浮体至少在一个自由度上产生作用 ;其二是利用浮体运动 (旋转 )的惯量 ,实现至少一个自由度上的稳定平衡 结合这两种方法 ,作者研制成两种不同设计的永磁磁浮心脏泵 。
- 钱坤喜茹伟民曾培袁海宇
- 关键词:高速列车
- 永磁磁浮叶轮在心脏泵内的偏心距及振幅测量被引量:2
- 2005年
- 研制成一种永磁磁浮心脏泵,无需转子位置测量和控制反馈装置,报道了其转子的偏心距及振幅的测量,从而探明转子究竟是否已经悬浮,和影响转子磁浮性能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转子转速和输出流量越高,对转子悬浮越有利;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气隙和输送介质的粘度对转子的悬浮性能也有影响,且气隙越小、粘度越大对转子的悬浮越有利。
- 钱坤喜万福凯茹伟民曾培袁海宇
- 关键词:旋转机械机械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