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中国沙漠研究中心

作品数:41 被引量:702H指数:17
相关作者:赵婧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佛山大学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5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风蚀
  • 8篇沙漠化
  • 8篇土壤
  • 6篇土壤风蚀
  • 5篇农田
  • 4篇沙尘
  • 4篇荒漠化
  • 3篇沙尘天气
  • 3篇沙地
  • 3篇沙漠化土地
  • 3篇土地沙漠化
  • 3篇农田土壤
  • 2篇植被
  • 2篇沙丘
  • 2篇沙区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安全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湿润
  • 2篇土地利用

机构

  • 41篇北京师范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佛山大学
  • 5篇河北省科学院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皖西学院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嘉应学院
  • 1篇青海省农林科...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国土资源部土...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河北建设勘察...

作者

  • 17篇邹学勇
  • 8篇程宏
  • 7篇李森
  • 6篇王仁德
  • 5篇赵婧妍
  • 5篇张春来
  • 5篇杨萍
  • 5篇邱玉珺
  • 4篇高尚玉
  • 4篇哈斯
  • 4篇史培军
  • 3篇刘连友
  • 3篇牛生杰
  • 3篇赵延治
  • 3篇严平
  • 3篇鲁瑞洁
  • 3篇王静爱
  • 2篇董玉祥
  • 2篇赵廷宁
  • 2篇董光荣

传媒

  • 7篇中国沙漠
  • 5篇自然灾害学报
  • 4篇地理科学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地学前缘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冰川冻土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灾情评价模型被引量:15
2003年
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和灾害种类与灾情强度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灾情强度进行合理的评价。首先用灾次指数D_i和灾种指数D_i′来量化单灾种的多发性和多灾种的群发性,提出了计算D_i和D_i′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量化灾情强度指数Q的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单区域和多区域中多种灾害发生的情况。对北京市怀柔、平谷和海淀3个区进行了模型的实例应用,考虑洪灾、冰雹灾和旱灾3种灾害情况,结果表明,怀柔区的灾情强度指数高于平谷和海淀区,3种灾种中冰雹灾的灾情强度指数高达42.76%。
邱玉珺王静爱邹学勇
关键词:灾情
中国沙漠化科学研究的又一部重要著作——评《西藏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一书被引量:1
2011年
西藏高原是中国沙漠化问题十分突出、过程十分典型的正在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前,有关西藏土地沙漠化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原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所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沙漠和沙漠化科学的奠基人朱震达先生在1989年了解到西藏地区严重的沙漠化问题后,以战略科学家独具的眼光,决定组织科技人员开展西藏地区沙漠化的调查研究及典型区风沙灾害的防治规划和设计。
高尚玉孙武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著作
北京郊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起尘的特征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沙尘天气分沙尘暴、扬沙、浮尘三种,北京扬沙天气的沙尘源以就地起沙为主。为有效地进行北京地区的防沙治沙,在2003和2004年连续两年的春季里,对北京郊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起沙起尘的实地观测,同时对各土地类型进行了土壤采样,分析了土壤的粒度特征。得到的初步结论为:京郊地区裸露地表的起沙风速为6 m/s左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起尘特性有很大不同,在同等风速条件下,可起沙性从大到小分别为翻耕地、留茬地、经济林地、荒地、防护林地和草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特性不同表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北京防沙治沙的重要途径。
王升堂赵延治邹学勇程宏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沙尘
西藏日喀则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被引量:29
2006年
用生态安全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建立西藏日喀则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全区生态安全现状。结果表明,日喀则地区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状况目前已退化到中警状态,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同时,分别计算出全区18县市各自的生态安全指数值,结果显示,除吉隆县属预警状态,其余17县市都为中警状态,且区域相对差异极为明显,东部生态安全问题更为突出。文章根据日喀则地区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区域差异以及生态安全建设的需要,提出五大生态环境建设区以满足日喀则地区改善生态安全现状的需要。同时详述了各生态环境建设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存在问题和治理方向。
赵延治张春来邹学勇程宏陈学华杨忠
关键词:生态安全PSR模型生态环境建设
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土壤流失是石漠化最基本的过程之一。本文采用广东省阳山县江英镇实验小区的观测资料,分析粤北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差异。结果表明,裸地表层的养分流失速度很快,其侵蚀量是无人为扰动的原始草坡的60余倍,耕地的侵蚀量平均也达到原始草坡的15倍左右。有植被覆盖的原始草坡地和耕地的侵蚀量均与次降水量的相关性更高,而裸地的侵蚀量与连续30分钟最大雨强的相关性高,这一观测结果表明地表植被抵御短期强降水侵蚀土壤的效果明显。
张素红李森李红兵王明刚李会川陈志军
关键词:石漠化土壤侵蚀岩溶山区
半湿润区农田土壤风蚀的风洞模拟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采用风洞模拟手段对地处半湿润区的北京市农田土壤风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几类农田的风蚀特征存在较大差距,秋季翻耕不耙平地风蚀强度最大,玉米留茬地次之,翻耕耙平地最弱,垄向和风速对农田风蚀特征影响显著。各类农田风蚀强度均随风速增大呈指数规律增加,初始风蚀强度与风蚀强度增幅之间具有反对应关系,低风速时风蚀强度越大的地类,其风蚀强度随风速增加的越慢。输沙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近地表减少较快,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减幅逐渐变缓。低风速时,风蚀物的垂向分布服从幂函数递减规律。随着风速增加,风蚀物粒径不断变粗,风蚀物的垂向分布在近地面服从指数函数递减规律,向上服从幂函数递减规律,并且风速越大,指数函数规律递减层的高度越大。
王仁德邹学勇赵婧妍
关键词:土壤风蚀风洞模拟半湿润区
北京市农田时空分布与风蚀基本特征
2011年
本文采用遥感影像分析、野外实地调查与定点观测的手段对北京市农田的时空分布与风蚀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留茬地和翻耕地是京郊主要的风蚀农田类型,其中留茬地在全市各地均有大面积分布,翻耕地主要分布在延庆盆地。近年来,北京市农田大幅减少,但作为主要风蚀农田类型的留茬地和翻耕地面积非但没有减少,甚至还有所增加。留茬地在3~5月中旬地表风蚀较强,耙平后的秋翻耕地风蚀期长达6个月,而不耙平的秋季翻耕仅在4月份风蚀较强。
王仁德邹学勇赵婧妍
关键词:农田
生态安全条件下亚洲沙区土地利用结构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基于数字地图与遥感影像资料,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格局与沙尘传输关系,研究了生态安全条件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式、方法与技术。研究表明:①亚洲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宏观三圈格局为:内圈以自然保护为主的沙漠地带;中圈以建设人工草地为主,辅以大面积自然恢复的草原地带;外圈以农、林、牧复合为主的交错地带。中国处在宏观三圈格局的中东部,北方沙区是影响东亚沙尘暴的重要源区。②中国半干旱沙区土地利用呈现微观三圈模式,基于RS数据,依据“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生产”的原则进行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出了外圈沙丘地恢复天然草地生态用地———中圈草原地带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牧业生产———内圈甸子地高效农业生产用地的生态—生产范式。③典型区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成套技术,可为类似地区政府土地利用决策与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支持。
岳耀杰周洪建王静爱史培军吕红峰何春阳严平
关键词:生态安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态补偿
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的若干问题——以藏西-藏北荒漠化区为例被引量:19
2005年
冻融荒漠化是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土地退化过程, 依据生态基准面理论将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划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4个等级. 藏西-藏北区冻融荒漠化面积达44303.73 km2, 多呈斑块状零星分布和片状分散分布. 高原冻土区具有冻融荒漠化形成的环境基质, 近40 a区域气候持续变暖, 人为活动频率与强度加剧, 鼠类活动猖獗, 使浅层多年冻土的冻融过程加剧, 从而形成冻融荒漠化土地. 其形成过程主要有多年冻土季节融化层增厚-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土壤干燥化、地表覆盖改变或地下融水增加-冻土融冻界面热融-地表沉陷破碎、冻融作用过程和斜坡过程受到强化等. 预测未来20~30 a冻融荒漠化继续发展, 程度加重. 防治冻融荒漠化的对策主要是减轻草场压力、恢复草地植被, 加强鼠害防治和合理布局开发工程、采用工程与生物措施等.
李森高尚玉杨萍陈怀顺
关键词:青藏高原景观特征
土壤风蚀研究进展与评述被引量:26
2003年
按照时间顺序,分阶段论述了国内外风蚀研究的概况及成果,系统地总结与评述了国内外土壤风蚀研究的进展,指出把土壤风蚀研究与农田耕作制度的研究结合起来,将是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杨秀春严平刘连友
关键词:土壤侵蚀土壤风蚀保护性耕作技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