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作品数:102 被引量:632H指数:12
相关作者:余欣欣张雪怡庞彤彤蔡欣欣黄彩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哲学宗教
  • 51篇文化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6篇医药卫生
  • 3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8篇心理
  • 17篇大学生
  • 14篇教育
  • 11篇心理健康
  • 11篇教学
  • 9篇教师
  • 8篇幸福感
  • 8篇主观幸福
  • 8篇主观幸福感
  • 7篇心理学
  • 7篇青少年
  • 7篇自我
  • 7篇高校
  • 6篇少年
  • 6篇人格
  • 6篇理学
  • 6篇课程
  • 5篇信任
  • 5篇生心
  • 5篇自尊

机构

  • 98篇广西师范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桂林师范高等...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雁北师范学院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桂林旅游学院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长沙民政职业...
  • 1篇甘肃工业职业...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湖南商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省教育考...
  • 1篇应用实验心理...

作者

  • 26篇余欣欣
  • 12篇韦义平
  • 6篇宋凤宁
  • 6篇郑雪
  • 5篇李宏翰
  • 5篇廖昌荫
  • 5篇熊宜勤
  • 4篇贾远娥
  • 4篇秦素琼
  • 4篇莫文
  • 3篇张瑜
  • 3篇张雪怡
  • 3篇肖海雁
  • 3篇朱明科
  • 3篇苏思慧
  • 3篇韩振华
  • 2篇彭运石
  • 2篇吴素梅
  • 2篇庞彤彤
  • 2篇梁贞巧

传媒

  • 7篇广西师范大学...
  • 7篇高教论坛
  • 6篇第十届全国心...
  • 4篇学校党建与思...
  • 4篇心理科学
  • 4篇桂林师范高等...
  • 3篇社会心理科学
  • 3篇学术论坛
  • 3篇宁波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健康心理...
  • 3篇广西心理学会...
  • 3篇中国心理学会...
  • 2篇教育探索
  • 2篇江苏高教
  • 2篇中小企业科技
  • 2篇心理学探新
  • 2篇贺州学院学报
  • 2篇第七届全球华...
  • 2篇广西心理学会...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8
  • 15篇2007
  • 7篇2006
  • 16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及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方法:运用《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对广西某高师院校417名贫困生和323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1)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5.17±0.89/5.30±0.91,t=-2.071,P<0.05)、生活满意度(3.68±1.37/4.14±1.40,t=-4.486,P<0.001)显著低于非贫困生;(2)贫困生对谦卑(6.24±1.82/5.87±2.18,t=2.535,P<0.05)、生活的意义(7.51±1.71/7.17±2.19,t=2.420,P<0.01)、健康(7.87±1.66/7.46±2.27,t=2.871,P<0.01)、义务(7.71±1.66/7.26±2.13,t=3.244,P<0.01)、信仰(6.30±2.21/5.58±2.49,t=4.206,P<0.001)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非贫困生;(3)价值取向、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影响贫困生的情感体验;(4)社会心理取向影响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总体主观幸福感;(5)外向性对贫困生情感体验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结论:贫困生主观幸福显著低于非贫困生,社会心理取向、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外向性、价值取向影响主观幸福感。
余欣欣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贫困生生活满意度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抉择与策略被引量:12
2007年
文章分析了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深入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抉择和策略选择。
余欣欣郑雪
关键词:和谐社会积极心理学
统计效力和效应量的估计方法与应用
假设检验是心理学分析数据的主要方法,但它只能提供研究结果在统计学上差异是否显著的信息,不能告诉我们差异的大小、获得这种差异的可靠性有多大以及差异不显著时犯P错误的概率有多大,所以应将统计效力和效应量作为假设检验的补充。本...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高中生心理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年
考察当代高学生情绪表达矛盾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以及感知父母社会限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表达矛盾问卷、心理症状量表和社会限制量表对60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情绪表达矛盾与感知父母社会限制、心理症状等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感知父母社会限制在情绪表达矛盾与心理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结论:情绪表达矛盾不仅直接影响心理症状,而且通过感知父母社会限制影响心理症状。
常宝瑞
关键词:心理症状
初中生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被引量:36
2002年
通过对265名初中生进行的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的关系,但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差异;2、自我概念中的学业自我概念及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有直接效应,非学业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通过学业自我概念、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有间接效应。
李山余欣欣
关键词: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初中学生
试论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贫困生健康心理培育被引量:7
2005年
余欣欣石艳华梁贞巧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环境贫困大学生健康心理兴奋性
信任的心理结构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字词联想法对信任概念的心理结构进行了研究。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信任的心理结构包括认知评价、心理状态、互动行为、个性特征、行为规则和人员共六个方面。进一步分析表明,信任具有明显的利益期待和责任分享特征。
韩振华阳柳青
关键词:信任聚类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心理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是否适应将直接影响到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精神以及学习潜能的发挥,并最终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得失与成败。研究考察了17所中学的1986名初中生的心理适应性状况。结果发现:初中生对新课程实施的心理适应性整体上呈良性态势,表现在学习态度、师生关系以及参与意识等方面都比较积极。但不可否认的是学业压力依然存在,旧的评价体系严重桎梏着学生的发展。初中生的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年级以及性别差异,即办学条件好的学校的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高于办学条件一般的中学;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明显高于初二年级;女生的心理适应水平高于男生。新课程的实施,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学校、家长的大力配合,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宋凤宁张琼林柳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心理适应性初中生
离异家庭初中生品德发展状况研究
2003年
社会转型带来社会结构的一系列嬗变,包括家庭关系的变化,而离婚家庭的急剧增多就是其表现之一.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后出现的与完整家庭子女不同的特殊社会群体.这个群体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而逐渐扩大.父母离婚、家庭解体不仅会严重影响离异家庭子女的智力、性格和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遏止其社会性的顺利发展,导致离异家庭子女出现社会性发展不良.近年来,我国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社会性发展状况、情绪与行为以及离异家庭对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的心理影响等.已有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与完整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离异家庭子女这种特殊的心理特征表现在智力发展相对迟缓、情绪情感障碍、社会性的不良发展、性格异常、心理不健康等各方面.而对离异家庭子女思想品德状况的研究还较少.初中阶段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少年"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幼稚与成熟并存.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个群体思想品德状况的调查,分析父母离异对子女品德发展的影响,为离异家庭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切入点,以利于这个群体的健康成长.
余欣欣
关键词:离异家庭初中生品德亲子关系法制教育
浅探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While talking and thinking about teaching, what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is the intelligence, and non-intelligence is neclected. In fact, non-intellige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good teaching. By giving the case , the paper will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non-intelligence when teaching.
黄海滠庞彬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教学好学生心理活动对立统一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