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作品数:1,017 被引量:7,893H指数:34
相关作者:强锡富赵新民赵长安褚载祥张春富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59篇期刊文章
  • 15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36篇电子电信
  • 174篇机械工程
  • 58篇航空宇航科学...
  • 42篇电气工程
  • 39篇一般工业技术
  • 37篇金属学及工艺
  • 34篇理学
  • 16篇交通运输工程
  • 16篇兵器科学与技...
  • 13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天文地球
  • 7篇核科学技术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建筑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7篇传感
  • 114篇感器
  • 114篇传感器
  • 95篇图像
  • 64篇信号
  • 48篇神经网
  • 48篇神经网络
  • 45篇网络
  • 44篇滤波
  • 35篇总线
  • 33篇滤波器
  • 31篇激光
  • 31篇光纤
  • 31篇测量系统
  • 26篇数据融合
  • 26篇小波
  • 25篇遗传算法
  • 24篇红外
  • 23篇DSP
  • 22篇自适应

机构

  • 1,01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9篇哈尔滨理工大...
  • 16篇哈尔滨工程大...
  • 16篇沈阳工业大学
  • 13篇燕山大学
  • 8篇北京理工大学
  • 8篇黑龙江大学
  • 7篇大连海事大学
  • 7篇北京工业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6篇北京航空航天...
  • 6篇中国计量科学...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5篇哈尔滨商业大...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电...
  • 5篇天津职业技术...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 4篇沈阳航空工业...

作者

  • 109篇孙圣和
  • 100篇王祁
  • 92篇浦昭邦
  • 62篇戴景民
  • 60篇彭喜元
  • 57篇车仁生
  • 43篇唐文彦
  • 42篇袁峰
  • 40篇叶东
  • 39篇刘国栋
  • 36篇姜守达
  • 32篇丁振良
  • 32篇乔立岩
  • 31篇彭宇
  • 31篇李德胜
  • 29篇谭久彬
  • 26篇丁明理
  • 26篇赵光权
  • 25篇付平
  • 25篇孙晓刚

传媒

  • 86篇仪器仪表学报
  • 65篇电子学报
  • 52篇哈尔滨工业大...
  • 44篇光学精密工程
  • 30篇电子测量技术
  • 29篇光学技术
  • 27篇光电子.激光
  • 20篇光电工程
  • 20篇自动化技术与...
  • 20篇电子测量与仪...
  • 17篇传感器技术
  • 17篇计量学报
  • 17篇光学学报
  • 17篇计算机测量与...
  • 16篇现代电子技术
  • 14篇红外与激光工...
  • 14篇测控技术
  • 14篇传感技术学报
  • 10篇中国图象图形...
  • 9篇计量技术

年份

  • 4篇2018
  • 7篇2017
  • 15篇2016
  • 18篇2015
  • 20篇2014
  • 23篇2013
  • 34篇2012
  • 50篇2011
  • 57篇2010
  • 74篇2009
  • 70篇2008
  • 87篇2007
  • 82篇2006
  • 59篇2005
  • 44篇2004
  • 76篇2003
  • 73篇2002
  • 74篇2001
  • 55篇2000
  • 37篇1999
1,0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进的IMU传感器安装误差正交补偿方法被引量:8
2016年
针对传统的正交补偿方法难以保证惯性测量单元具有较高的正交补偿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适用于大角度和小角度安装误差角情形的正交补偿方法,该方法分别建立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光纤陀螺传感器的安装误差方程,对惯性测量单元进行速率标定和多位置静态标定,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惯性测量单元的安装误差方程参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的正交补偿方法具有较高的正交补偿精度和传感器标定精度,且回避了静态标定时在较大安装误差角下利用转位机构获得零偏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大大地提高了标定效率。
马亚平魏国周庆东
关键词:惯性测量单元最小二乘法
光纤陀螺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信号处理技术在光纤陀螺向实用化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 DSP的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开环光纤陀螺系统的动态范围 ,而且很好地解决了光纤陀螺的漂移问题。
孙圣和张兆礼付平
关键词:光纤陀螺动态范围漂移
多传感器信号数据采集实时压缩算法被引量:6
2006年
针对多传感器测试系统采样数据信息量大、不便于存储和实时传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二叉树算法对原始采样数据进行实时压缩.根据多传感器系统信息冗余量大的特点,充分利用多传感器信号之间相关性和采样点之间相关性,对采样数据在二维方向上做去冗余处理,从而达到节省数据存储空间、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目的.该算法编程简单、计算量较小、易于硬件实现,并在动态称重压力传感器信号的压缩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压缩效果.
刘贞王祁
关键词:多传感器数据压缩二叉树动态称重
小卫星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1
2011年
针对某小卫星研制过程中的电测需求,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小卫星测试系统;系统模仿通用仪器结构设计了分布式的功能板卡作为独立测试功能单元,并在机箱中采用开放式总线底板,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适应性,发挥系统效率;为保证系统控制与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使用装载VxWorks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计算机作为主控制器,使用LVDS高速接口作为系统内部数据传输通道,传输速率为10Mbit/s;本系统可以完成小卫星电信号的并行测试,满足测试要求。
赵光权徐犇张毅刚
关键词:小卫星分布式并行测试实时系统
大视场多视觉传感器测量系统的全局标定方法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了姿态测量系统中多视觉传感器在大视场条件下的标定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跟踪仪的多视觉测量系统的全局标定法.利用激光跟踪仪在现场构建系统总体坐标系.通过对测量系统中的屏幕扫描拟合基准面作为标定板,然后在其表面设置标定点,并精确测定共面标定点位置.针对一阶径向畸变的摄像机模型,分步标定各参数,且全部采用线性方法求解,避免了非线性优化中的不稳定性.通过坐标反求的方法应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差.实验结果表明,在8000mm×6000mm范围内可以得到0.47mm的测量精度.可以满足多视觉测量系统的总体测量精度要求.
赵玉华袁峰丁振良李晶
窄带辐射高温计新的标定方法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波长函数PWF的标定方法。由于该法以光学标定来简化窄带辐射高温计的温度分度,故降低辐射高温计的标定成本,标定精度高,可用于标准器的标定,因而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何瑾徐文辉戴景民强锡富
关键词:辐射高温计窄带
红外景像模拟器被引量:13
2006年
介绍了红外成像制导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红外景像模拟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其关键技术动态红外景像生成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几种应用较多和极具潜力的动态红外景像生成技术,如电阻阵列、液晶光阀、激光二极管阵列以及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景像生成技术,指明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目前所达到的水平。最后指出了红外景像模拟器的一些性能参数,并阐述了对其性能进行评估研究的必要性。
李延彬韩四宁于天河
关键词:半实物仿真
精密测量中激光成像系统散斑的抑制因素被引量:14
2007年
对采用激光照明的测量系统中散斑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即入射光束的相干性、相位差和偏振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给出了这些因素与散斑对比度的变化关系。计算表明,相干长度降到低于1 mm时,散斑对比度减小到0.5左右,得到的图像细节相对比较清楚,易于检测。基于计算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及优化方法,为抑制散斑、提高激光照明质量和测量准确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任淑艳张琢刘国栋庄志涛浦昭邦
关键词:激光成像散斑相干偏振对比度
Bayes决策理论在分布式多源信息融合中的应用被引量:4
1998年
论述基于Bayes决策理论的分布式多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多源信息融合方法,给出统一的判决规则,并以最小错误概率判决准则为例,介绍融合决策方程的建立及系统性能的表达式.最后通过两种情况的仿真计算结果,分析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多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工作性能.
聂伟王祁孙圣和
关键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分布式数据融合
电子经纬仪测量大型圆柱构件同轴度转站新方法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提高电子经纬仪测量大型圆柱构件同轴度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公共点的测量转站方法,使得电子经纬仪可以在不严格调水平的状态下进行测量。该方法以捆集调整(bundle adjustment)为基础,采用基于模式搜索的Hooke-Jeeves算法求解非线性最优化问题,提高了转站测量精度。实验表明该方法与基于两公共点电子经纬仪严格调水平状态测量方法相比较,不仅提高了测量效率,最大偏差也由原来的±6 mm缩小到±3 mm。
仝志民唐文彦张春富吕景亮张雪原
关键词:电子经纬仪
共10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