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香港科技大学

作品数:5,490 被引量:30,893H指数:81
相关作者:唐本忠詹华强董婷霞郭海成李宗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40篇期刊文章
  • 1,293篇专利
  • 1,092篇会议论文
  • 46篇科技成果
  • 6篇标准

领域

  • 749篇理学
  • 583篇经济管理
  • 474篇医药卫生
  • 4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31篇建筑科学
  • 323篇电子电信
  • 2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3篇文化科学
  • 205篇化学工程
  • 19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67篇语言文字
  • 128篇电气工程
  • 126篇生物学
  • 120篇政治法律
  • 116篇文学
  • 110篇天文地球
  • 110篇社会学
  • 103篇历史地理
  • 94篇机械工程
  • 6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60篇分子
  • 139篇发光
  • 138篇荧光
  • 133篇电池
  • 133篇传感
  • 131篇聚集诱导发光
  • 124篇细胞
  • 123篇纳米
  • 122篇感器
  • 122篇传感器
  • 95篇催化
  • 91篇英文
  • 91篇金属
  • 89篇离子
  • 87篇液晶
  • 79篇网络
  • 79篇化合物
  • 73篇蛋白
  • 72篇晶体管
  • 71篇图像

机构

  • 5,377篇香港科技大学
  • 161篇中国科学院
  • 154篇浙江大学
  • 153篇北京大学
  • 139篇华南理工大学
  • 130篇清华大学
  • 122篇中山大学
  • 107篇深圳大学
  • 102篇香港科技大学...
  • 88篇大连理工大学
  • 68篇同济大学
  • 67篇华中科技大学
  • 58篇广州市香港科...
  • 48篇复旦大学
  • 45篇东南大学
  • 43篇上海交通大学
  • 43篇西安交通大学
  • 43篇厦门大学
  • 40篇南开大学
  • 38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07篇唐本忠
  • 168篇詹华强
  • 167篇董婷霞
  • 133篇郭海成
  • 90篇李宗津
  • 80篇朱晓农
  • 60篇秦安军
  • 59篇赵天寿
  • 59篇丁学良
  • 58篇沈平
  • 57篇吴宏伟
  • 50篇余同希
  • 46篇王文
  • 43篇张利民
  • 42篇杨经伦
  • 41篇高咏生
  • 39篇杨世和
  • 37篇温维佳
  • 35篇孟志国
  • 33篇高福荣

传媒

  • 40篇物理学报
  • 39篇岩土力学
  • 38篇岩土工程学报
  • 32篇Journa...
  • 28篇物理
  • 27篇科学通报
  • 23篇高等学校化学...
  • 22篇社会学研究
  • 20篇方言
  • 19篇高分子学报
  • 18篇物理化学学报
  • 17篇建筑材料学报
  • 16篇经济研究
  • 16篇电子学报
  • 16篇岩石力学与工...
  • 16篇现代显示
  • 15篇社会
  • 15篇自动化学报
  • 15篇化学学报
  • 14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40篇2024
  • 353篇2023
  • 298篇2022
  • 239篇2021
  • 240篇2020
  • 255篇2019
  • 230篇2018
  • 201篇2017
  • 210篇2016
  • 234篇2015
  • 204篇2014
  • 220篇2013
  • 249篇2012
  • 230篇2011
  • 216篇2010
  • 251篇2009
  • 173篇2008
  • 185篇2007
  • 172篇2006
  • 157篇2005
5,4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复合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复合组合物及其应用,其有效成分活性成分由小檗碱和巴马汀组成,组合给药具有协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作用,在低剂量配伍时可产生等同于小檗碱或巴马汀单独使用高剂量的药理效应,因此使用低剂量的...
韩怡凡詹华强麦成雄
文献传递
土的统一硬化本构理论
姚仰平1孙德安2赵吉东3周安楠1郭宁
高填方机场、高速铁道、核废料处置库和高土石坝等重大工程中的变形控制和稳定问题,都与存在多孔、不均匀、不同含水率、各向异性等复杂特性的岩土材料的变形和强度息息相关,需要精准的本构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土的本构模型的核心是硬化规...
关键词:
关键词:岩土材料
逛最好的书店
2006年
"打书钉"是我的癖好,每个星期我总会找一两个机会到书店跑跑,否则便会浑身不自在。就算在外地旅行,若知道有好的书店,我也会把那里看作是游览重点。任何习惯若维持了几十年,必会练出非同小可的功力,所以我对书店孰好孰劣的判断,信心十足。
雷鼎鸣
良师难遇——回忆吴承明先生被引量:2
2012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缘分。苟子说:“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一个人能够遇到好老师,是他一辈子的福气。然而这种福气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如佛家所云: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因缘聚则物在,因缘散则物灭。我本人在读书和工作时,有幸得到多位良师的指导,因此我是非常有福之人。在这些老师中,吴承明先生是给我指导最多、帮助最大者之一,他和我的师生情谊已有三十余年之久。
李伯重
关键词:良师回忆师生情谊因缘读书
考虑裂隙动态变化时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的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裂隙广泛分布于表土中,为土中渗流提供优势通道,导致土中渗透系数增大。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是分析裂隙土渗流问题的关键因素。考虑裂隙的动态变化,提出一种预测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的新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对此方法进行试验验证。将裂隙土系统分为裂隙网络系统和土体系统两部分,将相同状态下2种孔隙系统的土水特征曲线组合得到裂隙土在该状态下的土水特征曲线。随着裂隙的开展,可以得到裂隙发展路径上不同状态下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将裂隙发展路径上不同状态下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合理组合,即可得到考虑裂隙动态变化时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通过室内试验模拟裂隙在土样脱湿过程和吸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测定脱湿过程中的SWCC,用所提出的方法预测考虑裂隙动态变化时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并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预测和试验结果都显示,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呈双峰特征。在达到土体的进气值之前,曲线由裂隙网络控制;当基质吸力较大时,曲线由土体的SWCC控制。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
李锦辉郭凌波张利民
关键词:土力学土水特征曲线非饱和土渗流
分子束外延生长ZnSe自组织量子点光、电行为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分别应用光致发光、电容 电压和深能级瞬态傅里叶谱技术详细研究ZnSe自组织量子点样品的光学和电学行为 .光致发光温度关系表明ZnSe量子点的光致发光热猝火过程机理 .两步猝火过程的理论较好模拟和解释了相关的实验数据 .电容 电压测量表明样品表观载流子积累峰出现的深度 (样品表面下约 10 0nm处 )大约是ZnSe量子点层的位置 .深能级瞬态傅里叶谱获得的ZnSe量子点电子基态能级位置为ZnSe导带下的 0 11eV ,这与ZnSe量子点光致发光热猝火模型得到的结果一致 .
卢励吾王占国C.L.YangJ.WangZ.H.MaI.K.SouWeikun Ge
关键词:自组织量子点ZNSE分子束外延生长光学特性电学特性硒化锌
2003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数据开放使用公告被引量:3
2007年
关键词:社会调查社会科学研究公告国际学术界
中国改制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基于12个城市的调研数据
2009年
基于912家企业的数据,本文首先考察了中国非上市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改制企业与私营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差异可能源自改制企业与政府更为紧密的联系,企业股东、经理人与管理层更强的能力,以及工会更为积极的作用。此外,本文还考察了这些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体上,中国非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的利润率与销售额没有显著的影响。
钟宁桦
关键词:企业绩效
红黏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及拟合实用技术研究
2010年
随着西部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公路等级的提高,出现了更多的高填方路基及桥涵等构造物。为了验算高填方路基及桥涵等构造物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需要预测非饱和地基土的抗剪强度,而通过土水特征曲线预测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方便实用,故此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及拟合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土水特征曲线的基本特点、常用的经验公式、渗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曲线拟合的实用方法。试验和曲线拟合的成功经验可为同类试验作借鉴,试验所得土水特征曲线成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马少坤扈萍秦会来
关键词:土水特征曲线抗剪强度非饱和土
计算机使用的劳动力市场回报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工资水平上涨和计算机技术日臻成熟,计算机在工作岗位上的应用日益普遍。根据城市劳动力调查资料,2016年58%的城市职工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利用计算机价格和密度作为工具变量,本文有效识别了计算机使用与其生产率效应同时决定带来的估计偏差。本文还根据计算机使用的频率进一步确认了计算机使用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在考虑了上述计量经济问题后,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明显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使劳动者的工资回报增加了48.4%。
都阳贾朋朴之水
关键词:计算机使用生产率
共5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