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野生植物资源应用研究所

作品数:46 被引量:408H指数:12
相关作者:常旭韩保强詹立军王亚琴胡京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廊坊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9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植物
  • 10篇种子
  • 6篇天女木兰
  • 6篇耐旱
  • 5篇野生花卉
  • 5篇胁迫
  • 5篇耐旱性
  • 5篇花卉
  • 4篇野生
  • 4篇萌发
  • 4篇果实
  • 4篇旱胁迫
  • 4篇干旱
  • 4篇干旱胁迫
  • 3篇营养器官
  • 3篇入侵
  • 3篇种子萌发
  • 2篇电镜
  • 2篇电镜观察
  • 2篇营养

机构

  • 46篇河北科技师范...
  • 9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廊坊师范学院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秦皇岛市第二...
  • 1篇邯郸市广泰中...

作者

  • 25篇龙茹
  • 23篇孟宪东
  • 17篇王子华
  • 17篇张风娟
  • 9篇郭学民
  • 8篇王华芳
  • 8篇尹伟伦
  • 6篇郭振清
  • 4篇赵永光
  • 4篇秘树青
  • 3篇周丽艳
  • 3篇王同坤
  • 3篇史凤玉
  • 3篇于秀敏
  • 3篇常旭
  • 2篇万方浩
  • 2篇秦素平
  • 2篇张波
  • 2篇潘玉霞
  • 2篇李继泉

传媒

  • 21篇河北科技师范...
  • 7篇经济林研究
  • 3篇种子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北方园艺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林业科技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15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海拔天女木兰叶抗氧化酶活性与光合色素含量被引量:14
2011年
为了探讨天女木兰对环境适应的生理生化机制,以生长在河北老岭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天女木兰叶为对象,研究了天女木兰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和光合色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老岭自然保护区天女木兰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相一致,都会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降低,但叶绿素a/b比值及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含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天女木兰能够通过改变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适应不同海拔的环境。
林小虎秘树青郭振清于秀敏王子华龙茹徐兴友
关键词:天女木兰抗氧化酶光合色素海拔高度
环境因子对黄顶菊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73
2009年
黄顶菊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其种子对环境的适应是其成功入侵的前提。通过室内条件下黄顶菊种子的物理特性、环境因子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可为探讨黄顶菊快速蔓延的原因与揭示黄顶菊成功入侵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极多而轻与黄顶菊大面积扩散密切相关,温度、光照和种子埋藏深度是决定黄顶菊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黄顶菊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25℃最适于种子的萌发,25~35℃条件下有利于幼苗的生长;黄顶菊种子是光敏感型种子,在土壤表面的萌发率最高(74.44%),大于3cm的深层土壤中则不能萌发;pH对黄顶菊种子的萌发影响不明显,但其幼苗在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黄顶菊种子的萌发能忍受一定的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但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根长和苗长逐渐降低,50%的土壤含水量对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比较适宜。
张风娟李继泉徐兴友郭艾英胡京蕊杜淑欣万方浩
关键词:黄顶菊种子萌发环境因子
美国红梣雄株和雌株茎导管分子的形态解剖比较被引量:9
2010年
运用离析法和显微照相技术,比较美国红梣雄株和雌株茎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特征。结果表明:美国红梣茎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样式。雄株茎导管分子具有长导管性、宽导管性、梯纹-网纹导管和单穿孔等特征,这些特征为雄株在生长季节旺盛的水分需求提供强有力的结构保证。雌雄株导管分子差异的发现为该树种的性别鉴定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郭学民高忠明刘振林梁丽松王贵禧
关键词:雌雄异株导管分子
干旱胁迫对6种野生耐旱花卉幼苗根系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6
2008年
从燕山东段野生花卉中筛选出6种耐旱的野生花卉,它们的耐旱性依次是叶底珠>栓翅卫矛>木半夏>孩儿拳头>南蛇藤>蚂蚱腿子,研究干旱胁迫至枯死临界点过程中其幼苗根系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与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这一过程中各幼苗根系的MDA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中叶底珠、孩儿拳头和栓翅卫矛根系的MDA含量具有明显的升降起伏,而南蛇藤、木半夏和蚂蚱腿子根系的MDA含量是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保护酶活性的升降起伏过程在各幼苗各有特点;叶底珠、栓翅卫矛、孩儿拳头和木半夏的POD同工酶都增加了特异谱带,南蛇藤的POD谱带没有变化,蚂蚱腿子POD谱带部分消失。MDA含量及POD与SOD活性和耐旱性关系不明显,而POD同工酶有特异谱带增加的种类耐旱性较强。
徐兴友王子华张风娟郭振清尹伟伦王华芳
关键词:野生花卉POD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耐旱性
燕山山脉豆茶决明的形态多样性被引量:3
2016年
为确定燕山地区豆茶决明的形态多样性情况,以燕山地区5个居群共75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对豆茶决明形态性状进行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除百粒质量之外,其余性状在各居群中都有较大的变异,分枝数的变异最大;株高、主根长、分枝数和百粒质量在5个居群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居群豆茶决明的株高与根直径、分枝数、百粒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根直径与茎直径、枝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燕山山脉豆茶决明的居群分化差异与地理因素有一定关系,不同生境条件会影响居群分化,引起各居群形态性状的变异,而种子的遗传稳定性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
魏贤星常旭李燕徐兴友
关键词:形态性状种质资源
牛蒡子的形态与组分被引量:1
2014年
对牛蒡子形态特征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以期为牛蒡子的鉴别、贮藏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①牛蒡子为瘦果,长倒卵形,灰褐色,带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果实长×宽×厚为6.04 mm×2.68mm×1.52 mm,单粒质量为13.48 mg。②牛蒡子果皮坚硬,内含种子1枚,为双子叶无胚乳种子。③牛蒡子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131 mg/g;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为44.7 mg/g;粗脂肪的质量分数为39.1 mg/g;还含有K,Ca,Mg,Na,Fe,Mn,Zn,Cu等矿质元素,且K,Ca,Mg,Na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矿质元素。④牛蒡子种子发芽率为96%,在28℃恒温箱中约需5 d便可萌发,为子叶出土幼苗。
杜一鸣李靖实郭彦久韩保强李晓娇王爱红刘文茹徐兴友
关键词:牛蒡子营养成分
燕山东段6种花灌木叶表皮特征电镜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燕山东段6种旱生花灌木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①叶底珠、三裂绣线菊的上、下表皮均无表皮毛分布;毛樱桃、花木蓝、孩儿拳头和小花溲疏上、下表皮均有表皮毛分布。②孩儿拳头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分布;毛樱桃、叶底珠、三裂绣线菊、花木蓝和小花溲疏的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③毛樱桃、叶底珠、三裂绣线菊和花木蓝的气孔下陷;孩儿拳头和小花溲疏气孔不下陷。④花木蓝的上、下表皮细胞表面平缓;小花溲疏的上、下表皮细胞凹凸明显;叶底珠和三裂绣线菊的上表皮细胞凹凸明显;毛樱桃和孩儿拳头的下表皮细胞凹凸明显。
郭振清朱登祥龙茹郭学民徐兴友
关键词:花灌木叶表皮特征扫描电镜
河北省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通过对河北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报道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并对外来入侵植物的原产地、引入途径、危害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目前有63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于20科46属。其中①菊科和禾本科为优势科,所含种数分别为17种和9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41.27%;②来自美洲的植物31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49.2%;来自于欧洲的外来入侵植物有10种,占总种数的15.87%;③34种是人为有意引进,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3.97%;26种是属于无意引进造成的,占总种数的41.27%;④52种是一般性杂草,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82.54%;恶性杂草9种,占总种数的14.29%。
龙茹史风玉孟宪东徐兴友
燕山地区6种花灌木幼苗耐旱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以燕山地区6种花灌木1年生扦插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其土壤含水量、叶片脱水枯死持续时间、叶片含水量、相对水分亏缺、叶保水力、叶肉质化程度和比叶面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下各花灌木幼苗枯死临界点的土壤含水量依次是蚂蚱腿子>南蛇藤>孩儿拳头>木半夏>栓翅卫矛>叶底珠.(2)叶片脱水持续时间为叶底珠>栓翅卫矛>木半夏>孩儿拳头>南蛇藤>蚂蚱腿子,其叶片脱水过程中出现的暂时萎蔫、永久萎蔫、叶片开始脱落和叶片枯萎等表征在各材料间没有一定的规律.叶片含水量在水分胁迫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且叶底珠和孩儿拳头的下降幅度明显;各材料的相对水分亏缺则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叶底珠和孩儿拳头在对照与永久萎蔫点的RWD差值(△RWD)高于其余4种材料.(3)在叶片保水力方面,栓翅卫矛和木半夏要明显强于其余4种材料,而且南蛇藤、蚂蚱腿子和栓翅卫矛与木半夏、孩儿拳头和叶底珠相比,其叶肉质化程度高,而比叶面积低.(4)根据水分胁迫下幼苗枯死临界点的土壤含水量值,6种花灌木的耐旱能力依次为:叶底珠>栓翅卫矛>木半夏>孩儿拳头>南蛇藤>蚂蚱腿子,它们的幼苗叶片维持水分平衡能力与其耐旱性关系不明显,说明它们具有不同的耐旱机理.
徐兴友张风娟王子华尹伟伦王华芳
关键词:花灌木干旱胁迫水分平衡耐旱性
不同处理的豚草残留物对小麦的化感作用被引量:14
2010年
豚草是一种危害性恶性入侵杂草,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本实验主要研究了燃烧及未燃烧的豚草残留物及其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作用,探讨了是否可用燃烧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弱豚草残留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豚草的残留物及其水浸提液均对小麦的早期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残留物水浸提液对苗长的影响较残留物大,说明豚草残留物的化感物质可能是一些水溶性的物质,水的浸提使植物体中的一些化感物质得到了较完全的释放;混有豚草残留物的土壤的理化性质也发生变化,且随着土壤中豚草残留物浓度的增加,土壤的pH、电导率、有机碳含量及酚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抑制了小麦幼苗的生长,其中酚酸是其主要化感组分之一;通过对燃烧和未燃烧的豚草残留物的化感作用比较研究发现,燃烧过的残留物与未燃烧的残留物对苗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因此不能用燃烧的方法消除豚草残留物对本地植物的影响。
张风娟郭建英龙茹万方浩
关键词:豚草化感作用化感物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