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作品数:492 被引量:620H指数:10
相关机构:山东建筑大学山东诺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1篇期刊文章
  • 151篇专利
  • 88篇会议论文
  • 1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5篇理学
  • 2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8篇经济管理
  • 11篇建筑科学
  • 9篇文化科学
  • 7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6篇政治法律
  • 5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电子电信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29篇污染
  • 59篇环境监测
  • 35篇色谱
  • 35篇相色谱
  • 33篇有机物
  • 33篇水质
  • 32篇挥发
  • 32篇挥发性有机
  • 31篇气相
  • 31篇气相色谱
  • 31篇挥发性有机物
  • 28篇污染特征
  • 27篇土壤
  • 25篇污染物
  • 25篇臭氧
  • 24篇VOCS
  • 22篇重金
  • 22篇重金属
  • 18篇色谱法
  • 16篇气相色谱法

机构

  • 482篇山东省济南生...
  • 25篇山东建筑大学
  • 14篇山东诺方电子...
  • 9篇山东大学
  • 9篇生态环境部卫...
  • 8篇青岛理工大学
  • 8篇齐鲁工业大学
  • 6篇山东省分析测...
  • 5篇山东省农业科...
  • 5篇济南市计量检...
  • 5篇江苏三希科技...
  • 4篇航天恒星科技...
  • 4篇山东省城市供...
  • 4篇山东三希环保...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监测...
  • 3篇中国科学院合...
  • 3篇山东泰山钢铁...
  • 3篇济南市环境研...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17篇张桂芹
  • 6篇张宜升
  • 6篇孙友敏
  • 3篇刘雷
  • 3篇王利红
  • 3篇王琛
  • 2篇司书春
  • 2篇高健
  • 2篇孙英杰
  • 2篇张燕
  • 2篇林少倩
  • 2篇苗振华
  • 2篇朱丽
  • 1篇张向阳
  • 1篇朱庚华
  • 1篇赵小冬
  • 1篇邢冠华
  • 1篇武道吉
  • 1篇钱国明
  • 1篇熊伟

传媒

  • 14篇环境与发展
  • 1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1篇皮革制作与环...
  • 8篇环境科学与管...
  • 7篇中国环境监测
  • 6篇黑龙江环境通...
  • 6篇区域治理
  • 5篇四川环境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山东科学
  • 5篇资源节约与环...
  • 4篇化学工程师
  • 4篇山东化工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化学研究与应...
  • 4篇清洗世界
  • 4篇环境科技
  • 4篇中文科技期刊...
  • 3篇化工管理
  • 3篇化学分析计量

年份

  • 53篇2024
  • 94篇2023
  • 112篇2022
  • 118篇2021
  • 99篇2020
  • 6篇2019
4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洁生产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初探
2021年
当前阶段,我国环境监测站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在实验室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或废弃物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为了全面分析污染物产生的原因,找到污染物的源头,并有效减少环境监测中污染物的排放,提升清洁生产的应用效率,现从环境监测体系、环境监测评价和污染源控制等方面入手,对清洁生产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并提出清洁生产和实验室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以此实现控制环境监测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
高鲁红
关键词:清洁生产环境监测
利用改进的En值判定检测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En值判定检测结果准确度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最大可能数(MPN)法测定微生物指标结果准确性的评价。由于传统En值评价方法只能适用于不确定度属于对称分布的情况,对于MPN值的不确定度为非对称分布的情...
王宠战锡林王在峰李圣增
2015—2021年采暖季华北平原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2023年
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较多的重工业企业及采暖季相对更高的污染排放,导致采暖季极易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污染过程,PM_(2.5)浓度明显高于周边区域。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气系统及气象要素对采暖季华北平原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北纬32°—40°、东经114°—120°华北平原地区5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2015—2021年采暖季(11月至次年3月)气象条件对华北平原采暖季大范围重污染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华北平原发生重污染时,高空500 hPa环流曲率减小,环流相对更加平直,垂直方向逆温出现概率增大,水平及垂直方向更加静稳,污染物扩散能力减弱,近地面山东中南部、河南异常偏南风导致区域升温、增湿,有利于颗粒物吸湿增长及二次转化,河北中西部异常偏东至东北风,导致污染物受太行山山脉影响,在太行山东侧堆积,易在山前形成大范围污染过程,且与山东中南部、河南的异常偏南风形成区域风场辐合,污染物扩散条件不利。分析2021年1月20日至28日一次污染过程发现,污染发生期间华北平原高空大气环流相对平直,地面以均压场控制为主,多静风辐合,湿度持续较大,整体污染扩散条件不利,是造成本次污染过程的主要诱因。
孙凤娟王在峰张文娟王治非吕波
关键词:华北平原风速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大气降水中钾、钠、钙、镁
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大气降水中钾、钠、钙、镁的测试条件进行了筛选,分别从水平、垂直观测的角度对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进行了测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基体...
王婷吴旸赵娇娇薛林郭萌萌
关键词:ICP-OES大气降水
重金属Ni影响下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及污染物去除特征被引量:4
2022年
为探究重金属Ni对厌氧/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特性及污染物的去除规律的影响,以A2/O工艺剩余污泥为接种污泥,室温环境下在序批式反应器内培养了颗粒污泥,设置不同Ni暴露实验,考察了Ni对颗粒污泥特性及污染物去除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i质量浓度低于2.0 mg/L时,Ni的存在利于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与污染物去除,且当Ni质量浓度为2.0 mg/L时,颗粒污泥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为5.4~5.6 g/L,泥水分离效果良好,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至92.5%~94.6%、84.5%~85.9%和84.6%~85.2%。适量Ni提高了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含量。然而当Ni质量浓度为5.0 mg/L时,MLSS下降至4.3~4.7 g/L,污泥体积指数(SVI)升高至94.5~105 mL/g,污泥沉降性变差,此外COD、TN和TP去除率下降至81.6%~83.4%,80.1%~81.3%和80.1%~81.3%,低于对照组。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表明低浓度Ni提高了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而5.0 mg/L Ni显著降低了上述细菌的相对丰度。
张恒刘雷
关键词:污染物去除胞外聚合物
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石油类
对《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 637-2018)进行方法验证,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0以上,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回收率在95.0%-110%,方法检出限为0.030mg/L,可以满足《地表...
孟鑫杜明月王程涛张厚勇
关键词:红外分光光度法石油类四氯乙烯水质
文献传递
济南市区2020年春节疫情管控前后PM_(2.5)组分变化被引量:1
2022年
为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管控政策对PM_(2.5)组分的影响,基于在线监测数据对济南市2020年春节疫情管控前后的PM_(2.5)及其组分浓度进行了研究,并运用标准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气象因素对PM_(2.5)浓度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疫情管控后,济南市区PM_(2.5)浓度明显下降,日均值超标率下降了24.8%;PM_(2.5)中各组分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微量元素(TE)、元素碳(EC)和硝酸盐(NO_(3)^(−))浓度降幅较大,分别为50.3%、46.8%和31.5%.从组分占比来看,疫情管控后TE和EC占比减小,而铵盐(NH_(4)+)、有机物(OM)、硫酸盐(SO_(4)^(2−))、矿物尘占比增大,NO_(3)^(−)占比变化不大,二次离子SNA(SO_(4)^(2-)、NO_(3)-、NH_(4)+)占比之和增大14.3%.对比PM_(2.5)中各组分占比发现,疫情管控后,轻度及以上污染等级PM_(2.5)中NO_(3)^(−)和EC占比降低,而OM、SO_(4)^(2−)和NH_(4)+增加,说明受疫情管控影响,市民出行减少,机动车排放降低,施工工地停工,对NO_(3)^(−)削减较大,而疫情管控后,因颗粒物浓度降低,VOCs二次转化增强,使OM含量升高.对比疫情管控前,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值增大,NO_(2)/SO_(2)和NO_(3)^(−)/SO_(4)^(2−)比值有明显降低,其均值分别下降了30.0%和14.0%,说明疫情管控期间汽车尾气等移动源对污染的贡献减少;受管控影响OC浓度在优、良和轻度污染等级下均下降,但二次有机碳(SOC)浓度升高,说明疫情管控下二次转化生成并未削减.气象因素标准化多元线性回归表明,疫情管控前边界层高度变化对PM_(2.5)的贡献率最大(46.5%),疫情管控后相对湿度是促进PM_(2.5)浓度升高的首要因素.
潘光郝赛梅谷树茂闫怀忠孙友敏魏小锋王淑妍张桂芹
关键词:污染等级气象因素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松节油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松节油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取样5ml,吹扫温度40℃,吹扫时间11min,吹扫流量40ml/min,解析温度180℃,解析时间1min,烘烤温度190℃,烘烤时间10min的...
张厚勇葛璇孟鑫杜明月林勇黄岩
关键词: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松节油
文献传递
土壤环境监测及污染修复技术综述被引量:2
2021年
新时代,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和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土壤污染修复,是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现状,综述了土壤环境监测和污染修复技术,并展望了它们的发展趋势,以期推进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刘建军朱玉玲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污染修复
共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