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微纳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唐开枚周伟昌杨峰陈鹏张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生物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纳米
  • 3篇电池
  • 3篇电化学
  • 3篇电化学性能
  • 3篇锂离子
  • 3篇锂离子电池
  • 3篇离子
  • 3篇离子电池
  • 3篇光致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蛋白质组学
  • 2篇一维纳米
  • 2篇一维纳米结构
  • 2篇磷酸铁
  • 2篇磷酸铁锂
  • 2篇近场光学
  • 2篇光学
  • 2篇光致发光

机构

  • 13篇湖南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国家纳米科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核技术研...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4篇王太宏
  • 4篇陈立宝
  • 4篇许春梅
  • 2篇刘丹
  • 2篇潘安练
  • 2篇王笑
  • 2篇夏宇
  • 2篇朱星
  • 2篇邹炳锁
  • 2篇林晓园
  • 2篇唐开枚
  • 1篇周伟昌
  • 1篇虞红春
  • 1篇谭三勤
  • 1篇彭伟
  • 1篇张建福
  • 1篇方哲宇
  • 1篇沈国励
  • 1篇白永强
  • 1篇张朝晖

传媒

  • 3篇物理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电源技术
  • 1篇测控技术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电池
  • 1篇单片机与嵌入...
  • 1篇微纳电子技术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纳米科技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S:Cu一维纳米结构及其光子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成功合成了CdS掺Cu的一维纳米结构,揭示了该掺杂纳米结构特殊的生长机制,发现了该结构新颖的光子学性质.实验表明,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可以实现CdS中Cu离子掺杂,并可获得高质量的一维纳米结构.由于掺杂离子的影响,纳米结构在不同强度的光激发时表现出不同线形的发光光谱,掺杂浓度对发光峰的位置和相对强度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但对光谱线形影响不大.所得结果将有助于拓展CdS纳米结构在纳米光子学领域中的应用.
刘军周伟昌张建福
关键词:光致发光CDSCUS
近场光学显微镜研究SdS0.65Se0.35纳米带空间分辨光致荧光谱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热蒸发方法成功制备出SdS0.65Se0.35纳米带,得到的纳米带表面光滑,宽度厚度均一,表现出很高的结晶质量.使用近场光学显微镜对纳米带室温下的带边荧光波导和光致荧光近场光谱进行研究.发现SdS0.65Se0.35纳米带呈现良好的光波导的特性;同时通过近场光学显微镜得到的空间分辨光谱,发现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纳米带的光致荧光光谱有持续的红移现象.这种光谱红移现象是带间跃迁过程中带尾态的吸收效应引起的,并作了光谱带尾态吸收的理论模拟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光波导传输过程中光谱的变化反映了信息在整个传导过程中的情况,体现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三元合金材料SdS0.65Se0.35纳米带的波导和光谱性质研究,对于其他组分可调的三元合金纳米结构的制备和研究,及发展新型的纳米功能器件有重要意义.
王笑潘安练刘丹白永强张朝晖邹炳锁朱星
关键词:红移
便携式设备中的文件系统建立方法
2010年
白立朋雷晶晶邓积微李秋红
关键词: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信息数据处理能力小型化
少量Mn掺杂及碳包覆改善LiFePO_4的电化学性能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固相法制得了颗粒细微、粒径分布窄的橄榄石型磷酸铁锂。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恒流充放电测试仪分别对合成样品的物相、晶胞参数、表面形貌及电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对比分析了单一碳源掺杂、掺碳且掺Mn对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碳包覆并掺杂少量Mn更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唐开枚陈立宝林晓园王太宏
关键词:磷酸铁锂碳包覆掺杂
GEANT4在北京谱仪BES端盖量能器中的应用
2009年
用模拟软件GEANT4对端盖量能器的几何机构进行了描述,同时,分析了电子、光子和强子在端盖量能器的行为。比较了在标准和低能电磁相互作用下,不同粒子在北京谱仪端盖量能器(EEMC)中的能量分辨、位置分辨等,为量能器粒子鉴别提供依据。
夏宇许春梅彭伟
关键词:GEANT4
白血病细胞酶联免疫酶催化银沉积于插指电极阵列电化学免疫分析新方法
2009年
建立了一种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的细胞酶联免疫电化学分析新方法.该方法兼有细胞酶联免疫分析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插指电极阵列酶催化银沉积电化学分析的灵敏性.在聚苯乙烯微孔板中包被白血病细胞,先后加入鼠抗人抗体及碱性磷酸酶(ALP)标记的马抗鼠抗体,ALP催化抗坏血酸磷酸酯(AAP)水解成抗坏血酸(AA),AA使银离子还原成银单质并沉积到插指电极阵列表面,导致插指电极阵列上相邻两个梳齿导通.通过对电导率的测定,可实现对细胞表面抗原的高灵敏分析.此分析方法灵敏度高(可检测出50个左右的HL-60细胞)、特异性好,且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分析,为白血病等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免疫分型提供了新技术.此外,该方法也可用于细胞表面分子基因工程抗体活性的检测.
谭三勤王光平蒋健晖沈国励张容彭敏源晋晓勇傅敢陈方平
关键词:细胞表面抗原
分级微纳结构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低温热蒸发法研制出新型的ZnO分级微纳结构,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分级结构为纯六方纤锌矿结构,由主干直径为1-3μm的ZnO微米线和表面的宽度为1μm、厚度约为100nm的晶片组成。用气-固(VS)机制阐明了ZnO分级结构的生长机理。在室温下,用近场光学显微镜测量了ZnO分级结构的光致发光谱,结果显示,在380nm处存在很强的近带隙发光峰,而508nm左右的缺陷发光很弱。
彭智伟陈鹏万强邹炳锁
关键词:氧化锌光致发光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纳米LiFePO_4被引量:12
2009年
综述了LiFePO4的晶体结构、充放电机理、电化学性能、存在问题以及纳米技术近年来在LiFePO4中应用的最新进展。纳米LiFePO4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高温固相反应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微波合成法等。材料的粒径大小及分布、离子和电子的传导能力对产品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在制备时采用惰性气氛、掺杂改性以及控制晶粒的生长尺寸是关键,电极材料的微纳米化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性能的改善有着显著的意义,展望了纳米正极材料LiFePO4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未来前景。
唐开枚陈立宝林晓园王太宏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磷酸铁锂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7
2009年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一门相对于基因组学(Genomics)而提出的,旨在综合研究某一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的新型学科。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依赖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如二维电泳(2-DE)、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以及生物信息学等获得快速发展和逐渐成熟,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许春梅夏宇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
离子束辅助沉积硅薄膜负极材料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硅薄膜负极材料,研究了硅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硅薄膜是非晶态的结构;非晶态硅薄膜发生嵌脱锂反应的电位分别为0.03 V与0.34 V和0.16 V与0.49 V;硅薄膜表现出很高比容量和充放电效率,其可逆比容量和库仑效率分别为3134.4 mAh/g和87.1%;硅薄膜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在0.5C倍率下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2.2%.
陈立宝虞红春许春梅王太宏
关键词:硅薄膜离子束辅助沉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