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36 被引量:942H指数:15
相关作者:郑长彬钱方徐东东谭改娟张鲁薇更多>>
相关机构: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0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6篇电子电信
  • 40篇自动化与计算...
  • 23篇机械工程
  • 20篇理学
  • 7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军事

主题

  • 149篇激光
  • 56篇激光器
  • 29篇CO2激光
  • 29篇CO_2激光
  • 21篇图像
  • 21篇脉冲
  • 20篇红外
  • 19篇功率
  • 18篇TEA
  • 18篇CO2激光器
  • 17篇光电
  • 17篇高功率
  • 15篇光学
  • 10篇探测器
  • 9篇中红外
  • 9篇声光
  • 9篇光电跟踪
  • 9篇放电
  • 8篇图像质量
  • 8篇图像质量评价

机构

  • 236篇中国科学院长...
  • 98篇中国科学院大...
  • 27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俄罗斯科学院
  • 5篇长春工业大学
  • 5篇第二炮兵装备...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北京航天自动...
  • 3篇吉林大学
  • 2篇北京跟踪与通...
  • 2篇北华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长光卫星技术...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城市学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作者

  • 106篇郭劲
  • 81篇王挺峰
  • 56篇谢冀江
  • 37篇陈飞
  • 35篇潘其坤
  • 31篇张来明
  • 30篇李殿军
  • 28篇孙涛
  • 23篇杨贵龙
  • 23篇邵俊峰
  • 22篇邵春雷
  • 20篇张合勇
  • 18篇阮鹏
  • 17篇何洋
  • 16篇郭汝海
  • 16篇王锐
  • 15篇王卫兵
  • 12篇姜可
  • 12篇孟范江
  • 12篇陈娟

传媒

  • 43篇中国光学
  • 32篇红外与激光工...
  • 27篇中国激光
  • 21篇光机电信息
  • 21篇光学精密工程
  • 9篇2015光电...
  • 8篇发光学报
  • 8篇液晶与显示
  • 7篇物理学报
  • 6篇强激光与粒子...
  • 5篇光学学报
  • 4篇激光与光电子...
  • 3篇激光与红外
  • 3篇中国光学(中...
  • 3篇第一届激光与...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太阳能
  • 1篇电子测量技术
  • 1篇科技导报

年份

  • 4篇2023
  • 9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0篇2017
  • 13篇2016
  • 44篇2015
  • 27篇2014
  • 26篇2013
  • 22篇2012
  • 34篇2011
  • 28篇2010
  • 1篇2009
2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使用梯度相似度的激光干扰图像评估被引量:5
2014年
提出一种基于梯度特征的图像质量评价算法(GSIM)。该算法通过比较原始图像和降质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清晰度信息,得到归一化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对Live数据库不同类型降质图像和实验采集的激光干扰图像的评价结果表明:与PSNR相比,GSIM算法的相关性方面提高了8.5%,准确率提高了7.6%,一致性提高了4.8%;与SSIM算法相比,GSIM算法的相关性方面提高了1.5%,准确率提高了3.8%,一致性提高了2.6%。证明了提出的GSIM算法相对MSE、PSNR及SSIM算法能准确评价交叉失真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更符合人的主观视觉感受。在评价基于掩盖效应的激光干扰图像时,GSIM算法能克服背景强度不一致带来的影响,评价结果能准确反映激光干扰效果。
樊勇刘学雨钱方
关键词:激光干扰图像质量评价
基于光斑与图像特征的动态激光干扰效果评估被引量:7
2014年
激光主动成像系统通常用于重要区域监视和危险目标识别,其上的光电成像探测器易受敌方激光干扰产生局部饱和甚至损伤,导致目标识别失效。在实际中,激光干扰功率和光斑位置等因素均时刻发生变化,导致激光对每帧图像的干扰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动态的衡量激光干扰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斑特征和图像特征的无参考动态激光干扰图像评估算法,通过加速分隔测试特征(FAST)算法提取特征点,并运用特征点匹配确定图像的目标区域,在该目标区域利用饱和像素数和光斑相对位置变化表示光斑特征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利用图像中特征点和边缘点分布特性以及边缘清晰度表示图像特征的变化,将5个评价因子相乘,得到归一化的评估指标。利用激光主动成像识别系统对设定目标进行照明成像识别实验,采集不同干扰功率和干扰方位的激光干扰图像。基于提出的无参考动态特征评估算法对获得的连续多帧激光干扰图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准确评价不同功率、方位激光的干扰效果,客观反映光斑遮盖下自动目标识别算法的失效程度。
钱方孙涛郭劲王挺峰
关键词:图像质量评价激光干扰特征点目标识别
声光调QCO_2激光器的动力学模型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六温度模型理论对声光调QCO2激光器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速率方程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这两种理论在激光输出性能方面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六温度模型理论模拟的脉冲激光波形有明显的拖尾,与实验结果更相符,且更全面地解释了激光器工作气体中不同分子能级间的能量转移过程。利用六温度模型模拟了输出功率作为输出镜透射率的函数曲线,得到了最佳输出镜透射率参数,其结果与实验相符。实验表明,输出窗口的透射率对激光输出性能影响明显,可通过优化输出镜透射率来改善激光器的输出性能。实验中获得的激光脉冲宽度为160 ns,峰值功率为4750 W。
潘其坤谢冀江阮鹏张来明李殿军郭劲
关键词:激光器CO2激光器声光调Q速率方程
HF激光脉冲与水柱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电信号(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了脉冲HF激光与水柱表面相互作用下电信号的产生过程。电信号显示了与激光能量线性相关的峰值间有时间间隔的两峰结构,且第二个尖峰在水柱底部的蒸汽腔塌缩后出现。实验还显示电信号的幅值和激光脉冲照射过程中是否存在膨胀和挤压的薄水层密切相关。如果在电池上边缘和石英平板(石英板紧邻电池,并与水柱上表面相接)之间存在一薄水层,电信号强度会增加10倍。
ANDREEV S NFIRSOV K NKAZANTSEV S YuKONONOV I GPASHININ P P张来明阮鹏
关键词:HF激光器蒸汽腔
非链式化学HF(DF)激光器工作气体中电子分离的非稳定性和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的自组织现象(英文)被引量:4
2011年
报道了放电引发的非链式HF(DF)激光器中的激活介质由电子碰撞负离子分离引起的电离非稳定性。这种非稳性出现在电极空间分离、脉冲CO2激光加热的基于SF6的混合气体的大体积放电中。实验研究了自引发体放电过程中由激光加热引起的放电等离子体的自组织现象以及由此在放电间隙的大部分区域形成的准周期等离子体结构。重点分析了等离子体结构随气体温度和注入能量的变化,讨论了等离子体自组织对电子碰撞分离不稳定性所产生的影响,解释了混合气体中由于电子碰撞使负离子消失导致的单等离子体通道移动的产生机理。
BELEVTSEV A AFIRSOV K NKAZANTSEV SKONONOV I G张来明
基于快速轮廓转动力矩特征的激光主动成像目标识别被引量:5
2015年
针对激光主动成像的图像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快速轮廓转动力矩的目标识别方法。将转动力矩的概念引入目标识别中,提出的快速轮廓转动力矩特征(FCTF)不仅包含了轮廓的尺寸、位置、规则度以及目标的亮暗等信息,同时对于旋转、尺度缩放等变换具有不变性。采用转动力矩的快速计算方法,提高了识别算法的计算效率。识别算法首先使用最大稳定极值区域(MSER)算法检测出目标特征区域,并将其变换为圆形区域,然后结合快速转动力矩特征算法提取出目标区域的局部不变特征,最后输入训练好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的激光主动成像目标识别方法,所提算法对于旋转、仿射变换均具有更高的识别率,同时单帧平均运算时间为9.68 ms,满足激光主动成像目标识别系统实时性的要求。
王灿进孙涛李正炜
关键词:激光主动成像目标识别支持向量机
四象限探测器对准误差分析
激光束的空间稳定性是激光系统非常重要的指标,要保持激光束的空间稳定性就必须先对激光束的指向进行监测。本文采用四象限设备作为532nm半导体激光指向的监测设备,它可以快速响应光斑的中心位置。实验首先测量了激光束自身的漂移抖...
郭汝海邵帅庄昕宇马军
关键词:四象限探测器
文献传递
声光调Q CO_2激光器波长调谐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采用旋转光栅法实现了声光调Q CO_2激光器可调谐脉冲激光输出。理论分析了CO_2激光波长调谐特性,发现调节各支谱线腔内损耗是实现激光波长调谐的有效方法。进而理论计算了特定设计波长闪耀光栅的衍射效率与激光波长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光栅调谐的激光谱线自准直角与光栅闪耀角一致时具有最高的衍射效率。采用闪耀角分别为31.97°(闪耀波长10.59μm)和28.71°(闪耀波长9.60μm)的光栅实验研究了声光调Q CO_2激光器波长调谐特性,分别获得了65条和75条激光谱线。实验结果显示:光栅设计闪耀波长处于弱激光增益分支时可获得更多条激光谱线,该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在脉冲重复频率为1 k Hz时,获得10.59μm激光脉冲宽度为160 ns,平均功率4.2 W,脉冲峰值功率26.25 k W,且稳定性良好。
潘其坤陈飞石宁宁李殿军谢冀江何洋郭劲
关键词:CO2激光器波长调谐闪耀光栅声光调Q
中波红外激光器的指向稳定红外图像检测法
由于中波红外探测器的广泛应用,基于中波红外激光器(3-5μm)的定向红外发射装置已经成为发展的重点。而其中的激光束指向稳定性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参数。本文对于一种光学参量振荡(OPO)产生的中波激光器进行了指向稳定性的测试,...
郭汝海孙涛王兵
关键词: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处理
文献传递
飞秒双脉冲激光照射金属薄膜的热行为被引量:10
2014年
通过双温方程对飞秒单脉冲与双脉冲照射金薄膜进行了计算模拟分析,得到了金靶的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在同样激光能量密度下,单脉冲与双脉冲使得金膜温度的变化表明双脉冲使得更多的激光能量渗透到靶材内部,这些能量可以使得烧蚀深度更深,有利于提高激光烧蚀靶材的效率。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熔化面深度逐渐增加,单脉冲与双脉冲熔化面深度的变化明显不同。在激光能量密度高于损伤阈值附近,单脉冲的烧蚀深度大于双脉冲的烧蚀深度,随着激光能量密度增加,双脉冲的烧蚀深度将大于单脉冲的烧蚀深度。
邵俊峰郭劲王挺峰
关键词:飞秒激光烧蚀双脉冲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