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材料研究所

作品数:37 被引量:446H指数:14
相关作者:卢欣陈莺秦湘奇余璐池萍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现代生物与新药产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5篇化学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磷酸钙
  • 10篇骨水泥
  • 9篇磷酸钙骨水泥
  • 7篇羟基磷灰石
  • 5篇缺损
  • 5篇人工骨
  • 5篇自固化磷酸钙
  • 5篇纳米
  • 5篇骨缺损
  • 4篇细胞
  • 3篇动物
  • 3篇载药
  • 3篇溶胶
  • 3篇溶胶-凝胶法
  • 3篇肿瘤
  • 3篇自固化磷酸钙...
  • 3篇妥布霉素
  • 3篇小儿
  • 3篇磷酸钙人工骨
  • 3篇纳米羟基磷灰...

机构

  • 37篇华东理工大学
  • 13篇复旦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451...
  • 2篇解放军第四医...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教育部
  • 1篇宁波市第六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6篇刘昌胜
  • 14篇袁媛
  • 7篇张键
  • 6篇陈统一
  • 5篇郭瀚
  • 4篇俞永林
  • 4篇洪华
  • 4篇黄煌渊
  • 3篇王传军
  • 3篇陈中伟
  • 3篇吴子征
  • 2篇池萍
  • 2篇余璐
  • 2篇朱虹光
  • 2篇邓永忠
  • 2篇高文魁
  • 2篇张秉文
  • 2篇张志刚
  • 2篇周仲文
  • 2篇赵轶男

传媒

  • 4篇复旦学报(医...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上海生物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硅酸盐通报
  • 2篇硅酸盐学报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肝脏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骨水泥粘接固定骨折的动物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应用磷酸镁骨水泥(magncsium phosphate cement,MPC)粘接固定家免胫骨平台骨折,探讨其治疗效果、粘接和降解机理。方法20只家免分为两组,第1组15只,第2组5只,通过开放截骨法建立家免双倜胫骨平台骨折模型。第1组:实验组用MPC骨水泥固定,对照组用“L”形钢板固定。第2组:实验组也同样用MPC骨水泥固定,而对照组作空白对照。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及电解质检查,探讨MPC骨水泥治疗骨折的效果、对体内电解质的影响、粘接和降解机理。结果6周后实验组都获得稳定的骨折愈合,没有发现骨折错位及延迟愈合,MPC骨水泥逐渐被吸收,对体内电解质无明显影响,其对骨折的治疗和钢板固定组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而空白对照倜均出现骨折错位、畸形愈合。通过对标本的组织学检查发现其粘接机理为镶嵌固定,并通过溶解而逐步降解。结论MPC骨水泥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能降解,对体内电解质干扼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水泥,可以用于骨折的粘接固定。
吴子征张键陈统一刘昌胜陈中伟
关键词:骨折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被引量:92
2002年
目的以四水硝酸钙和磷酸三甲酯为原料,水和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并对影响溶胶-凝胶形成的工艺条件(溶剂的选择及加入量、溶液的pH值)以及干凝胶的低温燃烧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乌氏粘度计测定溶胶-凝胶转化过程中溶液粘度的变化;借助TG-DTA研究干凝胶的热历程;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研究干凝胶燃烧前后组成及其物相的变化,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合成粉末的形貌。结果在溶剂中引入一定量的乙二醇和控制合适的pH值有助于形成稳定、均一的溶胶,生成的干凝胶具有低温燃烧的特性,燃烧后直接生成羟基磷灰石粉末晶体,经焙烧可得到50nm左右、分散良好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结论采用溶胶-凝胶法可以合成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的纳米羟基磷灰石。
袁媛刘昌胜
关键词:纳米粉末羟基磷灰石溶胶-凝胶法
新型可降解钙磷骨水泥多孔支架研究被引量:21
2006年
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制备了孔径、孔隙率和孔形状可控的多孔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支架.材料的抗压强度可达4MPa,孔隙率可达70%,孔与孔之间互相贯通,大孔壁富含微孔.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铺展且增殖良好,体外模拟实验显示材料的降解速度随孔隙率的增加和Ca/P比的降低而加快,多孔支架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该材料可用于修复骨组织缺损和作为支架材料用于组织工程.
魏杰刘昌胜洪华袁媛陈芳萍
关键词:多孔支架磷酸钙骨水泥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
CaO-MgO-P_2O_5-SiO_2-CaF_2系统自硬性玻璃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为研究钙离子、镁离子在体内环境中对自硬性玻璃结晶行为的影响,为自硬性生物活性玻璃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设计了CaO-P2O5-SiO2-CaF2(Ca-glass)和CaO-MgO-P2O5-SiO2-CaF2(CaMg-glass)系统玻璃并使用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 id,SBF)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磷酸氢二氨[(NH4)2HPO4]/[NH4H2PO4]硬化液与Ca-glass、CaMg-glass制成硬化体,然后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失重、力学分析等方法,研究硬化体在SBF中的结晶性、降解性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粉末与磷酸铵缓冲溶液反应形成了磷酸铵钙[(NH4)2.Ca(HPO4)2.H2O]硬化体。硬化体经过SBF浸泡,Ca-glass系统硬化体中部分磷酸铵钙转化成羟基磷灰石,而CaMg-glass系统硬化体仍然为磷酸铵钙。Ca-glass与CaMg-glass硬化体在SBF中浸泡28天分别降解19.4%和31.3%,抗压强度分别为93.14MPa和64.52MPa。镁离子的歧化作用是导致Ca-glass、CaMg-glass硬化体结晶性能、降解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差别的主要原因。
林蔚李晓生林刚刘立佳刘喜军林枫徐文华刘昌胜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
316L不锈钢支架表面药物涂层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高分子材料是影响316L不锈钢支架表面药物涂层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紫杉醇作为药物模型、以常用的3种医用高分子材料聚乙烯-乙烯醇(EVAL)、聚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和聚乳酸-乙交酯(PLGA)为涂层聚合物。对316L不锈钢支架表面EVAL、EVA和PLGA涂层的综合性能(包括涂层在基体表面的结合强度、药物在涂层中的溶解扩散性能、涂层的力学性能以及表面自由能和亲水性等)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选择EVA作为底层和药物层的材料比较合适,而PLGA是制备最外层涂层的理想材料。
袁媛余璐马元辉刘昌胜谢小波朱瑞瑞
关键词:不锈钢支架紫杉醇
自固化磷酸钙充填根管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探索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做根管治疗的患牙120颗,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和氧化锌西香油碘仿糊剂加牙胶尖,进行 根管充填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治疗组根充后反应明显轻于氧化锌丁香油碘仿糊剂牙胶尖根充治疗组,临床治疗成功率高于氧化锌丁香油碘仿糊剂牙胶尖根管充填组(P<0.05)。结论: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是一种良好的根充材料。
王伟徐晓东陈莺刘昌胜
关键词:自固化磷酸钙充填根管治疗
自固化CPC修复小儿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总结自固化CPC修复小儿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32例良性骨肿瘤患儿。男21例,女11例;年龄4~14岁,平均9.8岁。病程3~18个月。其中非骨化性纤维瘤12例,骨囊肿8例,骨样骨瘤7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5例。骨缺损部位:股骨15例,胫骨8例,肱骨6例,其他部位3例。骨缺损范围为2.0cm×1.5cm×1.0cm~10.0cm×5.0cm×4.0cm。其中26例采用切开病灶刮除后以条状或颗粒状CPC填充缺损,填充量为3~23g;其中3例并发病理性骨折的患儿病灶清理后采用钢板固定,并行CPC植骨。6例骨囊肿先穿刺抽液,为淡黄色液,注入注射型CPC5~20mL。结果32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3.5个月。术后未出现过敏及毒性反应,无皮疹或高热,切口局部无疼痛或瘙痒感。术后4~9个月,平均7个月,X线片示植入的CPC与宿主骨直接愈合。患儿肢体活动正常。行内固定的患儿术后6~12个月拆除内固定。条状及颗粒CPC于术后8~36个月完全吸收,注射型CPC至最长随访48个月仍未完全吸收。无肿瘤复发。结论应用自固化CPC修复小儿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是一种安全、经济和简便的方法。
仲肇平陈秋陈莺刘昌胜
关键词:良性骨肿瘤骨缺损骨移植儿童
磷酸镁骨粘合剂粘接骨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探讨磷酸镁骨粘合剂(magnesiumphosphatecement,MPC)粘接固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分为体外及体内两部分。体外部分取54对新鲜猪股骨头标本,制备1cm2骨折断面,随机分为6组,每组9对。分别用MPC粘接,在室温25℃和37℃、100%湿度两种不同条件下粘合固化30min,2、24h,行抗拉强度测试。体内部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通过开放截骨法制备兔双侧胫骨平台骨折模型。随机选取一侧为实验侧,采用MPC粘接;另一侧为对照侧,采用L形钢板内固定,术后均不作外固定。于术后3d,3、6和9周行X线片、周围血电解质、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体外部分猪股骨头粘接体于两种不同条件下固化相同时间后其平均抗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部分X线片可见实验侧和对照侧骨折均于术后9周愈合,MPC随骨折愈合而逐渐被吸收。术后不同时间点周围血钙、镁浓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浓度术后6周出现一过性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观察术后3d,实验侧和对照侧均可见骨折块复位良好;3周,实验侧骨折处有部分MPC残留,对照侧可见部分骨折线;6周,实验侧骨折线消失,对照侧周围瘢痕组织和骨痂出现过度增生;9周,实验侧骨折处塑形良好,对照侧可见钢板遗留痕迹。组织学观察实验侧术后3d,MPC与骨间界面清晰;3周,MPC开始降解,骨小梁长入其中;6周骨折愈合,仅少量MPC未吸收;9周MPC骨折愈合良好,MPC全部吸收。结论MPC的粘接强度高、能降解、对体内电解质离子浓度干扰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粘合剂,可用于骨折的粘接固定。
吴子征张键陈统一李立均刘昌胜郭瀚陈中伟
关键词:内固定
多孔CPC材料复合转染VE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2011年
为研究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多孔CPC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用脂质体介导质粒pIRES2-EGFP/VEGF165转染大鼠BMSCs,与多孔CPC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大鼠颅骨缺损模型,未转染VEGF165的组织工程化骨作对照。分别在4周、12周取材,以组织学组织形态学分析骨缺损修复情况.比较两组的骨形成差异。结果转染VEGF组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未转染组。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显示,4周时,转染组材料内新生骨面积为31.9%,未转染组为19.7%。12周时,转染组材料内新生骨面积为75.9%,未转染组仅为4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转染组的骨形成速率明显快于未转染组,两者分别为分别为6.18±1.62μm/d和3.56±0.93μm/d。说明VEGF转染细胞组较对照组血供加强,骨缺损修复加速。
邓永忠赵轶男白峰袁媛刘昌胜高文魁董鑫
关键词:骨缺损骨组织工程基因转染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载药妥布霉素体外抗菌活性评价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评价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 ,(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载药妥布霉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载药妥布霉素的CPC浸入磷酸盐缓冲液中 ,其浸液用慢性骨髓炎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这种载药系统的浸液在体外具有极强的抗菌活性 ,并且其抗菌活性至少能够持续 8周 ,而对照组 (不含妥布霉素的棒 )并没有抗菌作用。结论 :这表明这种载药体系在体外治疗骨髓炎感染的常见细菌是有效的。
王传军陈统一张键刘昌胜
关键词:载药妥布霉素体外抗菌活性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