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洁净煤技术研究所

作品数:236 被引量:1,409H指数:22
相关作者:张志文孙海军胡贤辉范晓雷王增莹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4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0篇化学工程
  • 28篇理学
  • 22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机械工程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6篇气化
  • 46篇气流床
  • 42篇气化炉
  • 32篇煤气
  • 27篇煤气化
  • 25篇水煤浆
  • 25篇气流床气化
  • 25篇煤浆
  • 25篇催化
  • 22篇催化剂
  • 18篇水煤浆气化
  • 16篇气化技术
  • 16篇热解
  • 16篇甲烷
  • 15篇气流床气化炉
  • 14篇多喷嘴
  • 14篇生物质
  • 13篇多喷嘴对置
  • 12篇对置式
  • 10篇数值模拟

机构

  • 235篇华东理工大学
  • 27篇宁夏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五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科技部
  • 3篇国泰化工有限...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西安电子科技...
  • 2篇新疆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2篇化工公司
  • 2篇山东兖矿国拓...
  • 2篇国家能源集团...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48篇于遵宏
  • 114篇于广锁
  • 82篇王辅臣
  • 45篇代正华
  • 42篇龚欣
  • 33篇王亦飞
  • 27篇周志杰
  • 25篇梁钦锋
  • 19篇郭庆华
  • 18篇陈雪莉
  • 18篇苏暐光
  • 16篇王兴军
  • 15篇郭晓镭
  • 14篇牛苗任
  • 11篇施军民
  • 11篇吴韬
  • 11篇胡立舜
  • 10篇于建国
  • 7篇周静
  • 7篇张巍巍

传媒

  • 34篇华东理工大学...
  • 2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7篇化学工程
  • 14篇化工学报
  • 12篇计算机与应用...
  • 11篇煤炭学报
  • 8篇洁净煤技术
  • 8篇化学反应工程...
  • 7篇煤炭转化
  • 7篇煤化工
  • 6篇大氮肥
  • 5篇燃烧科学与技...
  • 5篇高校化学工程...
  • 5篇天然气化工—...
  • 3篇现代化工
  • 3篇化工进展
  • 2篇化肥设计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2篇化学工业与工...
  • 2篇太阳能学报

年份

  • 13篇2023
  • 14篇2022
  • 1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11篇2008
  • 30篇2007
  • 22篇2006
  • 23篇2005
  • 17篇2004
  • 7篇2003
  • 7篇2002
2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_(2)稀释对甲烷反扩散火焰结构的影响研究
2022年
基于火焰光谱诊断平台,利用由高分辨率CCD相机成像系统和光纤光谱仪组成的光谱成像系统对甲烷反扩散火焰的光谱辐射特性进行研究。获得了不同氧燃当量比和CO_(2)稀释水平下CH4/O_(2)同轴射流反扩散火焰的OH^(*)、CH^(*)二维辐射分布并进行了Abel反卷积处理。结果表明:随氧燃当量比的增加,OH^(*)火焰逐渐中空,火焰锋面被拉伸,轴向高度和火焰面积均先增大后减小。CH^(*)火焰核心反应区位置和形状随当量比增加变化不明显。随CO_(2)稀释剂体积分数的增加,OH^(*)火焰被拉伸,并由完全包络状过渡为对称包络状,火焰面积逐渐减小。CH^(*)火焰被拉伸并靠近中央轴线,火焰面积逐渐增大。对比OH^(*)火焰层,CH^(*)火焰层较薄且峰值强度低。
闫帅杨家宝龚岩郭庆华于广锁
关键词:甲烷自由基扩散
宁东煤灰层/熔渣界面煤焦气化反应特性原位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以典型宁东煤-羊场湾煤为气化原料,采用热重分析仪和高温热台显微镜原位研究了1100、1200、1300℃下煤焦颗粒及其在灰层界面和熔渣界面的气化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气化温度下灰层界面和熔渣界面的形态变化是影响煤焦颗粒气化反应性的主要因素。气化温度为1100℃,灰层在高温下收缩并包裹在煤焦颗粒表面,阻碍气化剂与煤焦颗粒的接触,使煤焦颗粒气化反应速率降低,而熔渣界面未发生明显变化,其界面处煤焦气化反应速率不变。气化温度为1300℃,灰层界面与熔渣界面均转变为液态,在表面张力作用下煤焦颗粒破碎,有效反应面积变大,传热速率增大,进而提高了煤焦的气化反应速率。
张林民王焦飞白永辉苏暐光宋旭东于广锁
关键词:原位观察气化反应活性
气流床煤气化的技术现状和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开发
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影响水煤浆气化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干煤粉气化的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发展趋势。综述了我国自主开发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介绍了多喷嘴对置式水煤...
于广锁刘海峰周志杰王亦飞王辅臣龚欣于遵宏
关键词:煤气化水煤浆干煤粉多喷嘴对置式气流床
文献传递
生物质水蒸气气化制氢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生物质水蒸气气化制氢模型,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碳转化率的增加,H2浓度略有降低,H2产量大幅增加,在碳转化率为1时达到最大值142.54 g/kg;随着水蒸气/生物质质量比的增加,H2浓度和产量大幅增加,而后趋于稳定,水蒸气/生物质质量比取2比较适宜。适当的升温和低压对制备H2有利,在加压条件下,H2浓度与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温度升高。
李斌陈汉平杨海平王贤华张世红代正华
关键词:生物质水蒸气气化ASPENPLUS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气化过程中挥发分-半焦交互作用研究与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生物质和煤协同热化学转化是实现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耦合高效利用的技术手段,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生物质等含碳燃料高挥发分组成和富氧特性,热化学转化过程不可避免地发生挥发分-半焦交互作用并影响原料性质和设备过程参数。综述了生物质与煤(共)热解/气化过程中挥发分-半焦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交互作用对挥发分的催化裂解规律、对半焦结构与性质的影响及生物质和煤协同热化学转化下的解耦研究思路三方面具体内容。针对目前挥发分-半焦交互作用机制解析过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思路,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对未来交互作用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认识交互作用的物理化学本质提供理论指导。
马萌白永辉卫俊涛闫伦靖吕鹏王焦飞宋旭东苏暐光于广锁
关键词:生物质共热解共气化
循环浆态床气液传质系数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以空气-水-玻璃微珠和空气-石蜡油-玻璃微珠两种三相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常温常压下分别考察了液体介质的粘度等物性因素,表观气速、固含率、液体循环量等操作因素,气体分布器、分隔板等结构因素对循环浆态床反应器气液传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液传质系数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随液体粘度和固含率的增大而减小,当表观气速和固含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传质系数趋于稳定;低气速下,玻璃烧结板的传质效果较好,而较高气速时,多孔板和新型锐孔分布器的传质效果较好;分隔板能显著增大气液传质系数。对多孔板分布器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出气液传质系数的经验关联式,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李建辉曾清华苏宜丰姚丹龙王亦飞于遵宏
关键词:传质系数气体分布器
F-T合成沉淀铁催化剂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Fe-Cu-K-Si催化剂,并用低温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温度和空速对该催化剂上F-T合成过程的影响,进行了1000h以上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50~300℃。压力2.6MPa,进料比V(H2)/V(CO)=2/3,空速400-1360h^-1操作条件下,催化剂显示了较高的F-T合成反应活性以及良好的稳定性。
王兴军任海平胡立舜沈军杰余志楠王辅臣于遵宏
关键词:F-T合成沉淀铁催化剂稳定性
基于光学诊断技术的单颗粒煤着火及碱金属辐射特性
2023年
煤着火特性研究是实现煤高效和清洁利用的理论基础,煤中所含的K和Na等碱金属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到气相中并进入系统容易引起反应器高温腐蚀、受热面结垢和炉内结渣等问题。单颗粒煤燃烧形式简单,其相关研究结果可以更好地揭示煤着火特性。基于单颗粒煤着火检测平台,探究了不同氧气体积流量下单颗粒羊场湾(YCW)烟煤和淖毛湖(NMH)褐煤燃烧过程中着火特性及碱金属Na^(*)、K^(*)辐射特性。利用高速摄像技术捕捉单颗粒煤着火过程中火焰演变过程,结合高光谱成像技术测定火焰中碱金属Na^(*)和K^(*)自发辐射光谱,获得碱金属的空间释放行为。结果表明:不同煤种着火过程不同,YCW煤颗粒挥发分燃烧过程中形成包络型火焰,NMH煤则由于挥发分高,着火反应比较剧烈,未出现包络现象,且整个着火过程中火焰亮度比YCW煤强。氧气增加对煤颗粒着火具有促进作用,随着氧气体积流量增加,YCW煤和NMH煤着火延迟时间减小,且NMH煤着火延迟时间小于YCW煤。着火产生时火焰亮度最亮,火焰外形相对平缓稳定。单颗粒YCW煤和NMH煤着火燃烧过程中碱金属Na^(*)、K^(*)辐射特性在煤颗粒着火后的挥发分反应过程和焦炭燃烧过程中不同,其中,挥发分反应过程Na^(*)和K^(*)辐射强度最强,Na^(*)在挥发分反应过程和焦炭反应过程中分别存在释放峰,但K^(*)辐射强度在挥发分反应过程和焦炭燃烧过程并未出现明显的释放峰。当氧气增加,YCW煤和NMH煤碱金属释放时间逐渐提前,且NMH煤碱金属辐射开始时间小于YCW煤。另外,就单颗粒煤着火过程分析得出,燃烧火焰外围位置比中心位置碱金属Na^(*)和K^(*)释放强度更强。
李金云谢非宋旭东白永辉吕鹏王焦飞苏暐光于广锁
关键词:火焰图像光学诊断
大型渣油气化炉激冷室热质传递过程模拟
1997年
对现行8.53MPa德士古渣油气化炉激冷室中热质传递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数学模型着手,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工业数据吻合良好。通过模拟揭示了激冷过程本质特征,探讨了现行激冷环损坏的主要原因。
吴韬何元王辅臣于建国于遵宏张友清
关键词:气化激冷环热质传递渣油气化炉
残炭对高镁煤灰熔融特性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研究残炭对高镁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选取典型宁东气化用煤——梅花井煤为原料进行了不同残炭质量分数煤灰的灰熔融温度(t_(AF))测试。利用FactSage7.3热力学软件对煤灰熔融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探究了不同残炭质量分数煤灰在一定温度区间内的矿物转变。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量色散光谱仪(SEM-EDS)分别对煤灰的矿物质组成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煤灰熔融过程中,钙长石和辉石类矿物质在1275℃开始熔融为液相,其含量明显降低,煤灰的熔融是熔融-溶解机制;煤灰在熔融过程形成大量的低温共熔物(橄榄石、尖晶石和辉石)主导了煤灰的熔融温度,从而使得煤灰的熔融温度较低;随着残炭质量分数增加,低熔点矿物尖晶石含量急剧增加,煤灰的熔融温度呈降低趋势,这是由于氧化镁的离子势较低(3.0);在高温条件下MgO对煤灰中其他组分的作用是氧给予体,而残炭的存在能够剥夺氧化镁中的氧,从而阻止多聚物聚集,引起煤灰熔融温度降低。
刘斌张林民宋旭东白永辉苏暐光许洁于广锁
关键词:灰熔融特性残炭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