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植物病理学系

作品数:27 被引量:206H指数:9
相关作者:何冬云成兰芳齐旭先张舒容王芳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马铃薯
  • 6篇病菌
  • 5篇病原
  • 4篇疫病菌
  • 4篇晚疫病
  • 4篇晚疫病菌
  • 4篇马铃薯晚疫病
  • 4篇马铃薯晚疫病...
  • 4篇病原菌
  • 3篇枯病
  • 3篇百合
  • 3篇病原菌鉴定
  • 2篇毒力
  • 2篇药剂
  • 2篇药剂筛选
  • 2篇叶枯病
  • 2篇深绿木霉
  • 2篇室内药剂筛选
  • 2篇甜瓜
  • 2篇培养基

机构

  • 27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兰州市农业科...
  • 3篇甘肃省作物遗...
  • 2篇山东省科学院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悉尼大学

作者

  • 11篇徐秉良
  • 7篇王生荣
  • 4篇梁巧兰
  • 4篇李金花
  • 4篇柴兆祥
  • 3篇李惠霞
  • 3篇薛应钰
  • 2篇陈臻
  • 2篇何冬云
  • 2篇徐琼
  • 2篇王蒂
  • 2篇朱建兰
  • 2篇师桂英
  • 2篇成兰芳
  • 1篇康蓉
  • 1篇杨合同
  • 1篇田丽丽
  • 1篇程玲娟
  • 1篇蒲玲玲
  • 1篇马书智

传媒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植物保护
  • 3篇草业学报
  • 2篇甘肃科技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马铃薯
  • 1篇果树学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科技
  • 1篇中药材
  • 1篇2006年中...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被引量:8
2011年
对2009年采自甘肃省17个地点的63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生理小种类型的鉴定.结果表明:小种4.6.7.11的出现频率达28.57%,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是2009年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优势小种.而小种1.3.4.5.6.7.8.10.11含有的毒力基因数目最多,单毒力基因的生理小种只有4号.从生理小种的毒力基因组成来看,毒力基因vir1、vir4、vir6、vir7出现频率较高,均达到所鉴定菌种的50%以上,没有发现vir2、vir9毒力基因.
成兰芳张文解李惠霞王生荣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
万寿菊种子带菌检测及种子消毒处理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PDA平板分离培养检验法对5个品种的万寿菊种子表面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5种杀菌剂和2种温汤浸种方法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万寿菊种子表面带菌率在6.0%~85.0%之间,携带真菌的优势菌群主要是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p.),其分离频率最高达60.16%;其次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分离频率为20.76%;青霉属(Penicillium spp.)分离频率为8.76%,黑根霉属(Rhizopusspp.)分离频率为3.08%、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分离频率为2.08%。毛霉属(Mucor spp.)分离频率为1.40%,同时还分离到细菌.分离频率为6.92%,同一品种各菌群分离频率差异显著;用0.1%AgNO3和55℃温汤浸种可以杀死种子表面所有真菌,50℃温汤浸种和50%扑海因WP750倍液的消毒效果也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是较理想的种子消毒方法.
何冬云王龙张肖凌王生荣
关键词:万寿菊种子带菌种子消毒处理
6种杀菌剂对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17
2006年
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单剂及2种复配杀菌剂对镰刀菌(F usarium spp.)的毒力,并得到了6个毒力回归方程及抑制中浓度(EC50)。结果表明,4种杀菌单剂对镰刀菌的EC50由低到高依次为40%福星乳油、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40%福星乳油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为0.053 8 ug/m l;2种复配剂中对镰刀菌高效的最佳配方为40%福星乳油∶10%世高可分散粒剂=3∶1,其EC50为0.014 2 ug/m。
薛应钰徐秉良齐旭先
关键词:杀菌剂镰刀菌毒力测定
水污染与人类被引量:7
2005年
水污染是指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含量超过水体本地值和自净能力,使水质受到损害,破坏了水体原有的性质和用途。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水污染分为物理污染、生物污染与化学污染三类。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其中包括: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本文综述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污染状况及水污染对人类危害的状况。
张素贞陈臻
关键词:水污染污染状况
甘肃马铃薯疮痂病病原初步鉴定被引量:23
2013年
对甘肃不同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盆栽方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共有6株菌能使马铃薯块茎出现疮痂症,分别为GP-1、GP-2、GH-1、GH-2、JB-1和JB-2。经鉴定菌株GP-1、JB-2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与Streptomyces scabies 87-22菌株均一致;GP-2、JB-1的16SrDNA序列与S.scabies菌株相似性为99%。菌株GH-2和GH-1与S.griseus的16SrDNA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9%,形态特征一致,但不能以棉籽糖和肌醇为单一碳源,暂定为S.griseus。
康蓉王生荣
关键词:马铃薯疮痂病病原生理生化特性RDNA序列分析
切花百合枯萎病菌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被引量:8
2008年
选用5种农药单剂和2种复配剂对切花百合枯萎病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单剂中,纯白菌菌灵在500倍和600倍液时抑菌率达100%.其次抑菌效果比较好的是代森锰锌,在400倍液时抑菌率为87.45%.绿精灵的抑菌效果最差,抑菌率仅为29%.复配剂A(菌菌灵+绿精灵)和复配剂B(菌菌灵+医霉)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为86.65%8、9.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单剂纯白菌菌灵在前期防治效果好,但在后期防治效果降低,复配剂的防治效果一直较好,且添加了农用氨基酸的效果更好,增效31.56%.
田丽丽梁巧兰徐秉良程玲娟
关键词:切花百合枯萎病菌
黄河蜜甜瓜CMV CP基因转化及其抗病性鉴定被引量:6
2005年
利用整合有CMVCP基因及NPT-II基因的改建质粒pBim438,以农杆菌为载体,对黄河蜜甜瓜子叶进行转化,以75mg/L卡那霉素筛选转化体,获得了完整的转基因植株。Southern杂交证明转化植株整合了CMVCP基因,Western杂交证明转基因获得了表达。温室CMV攻毒试验及病毒含量测定表明,转基因甜瓜对CMV的侵染表达了较高的抗病性,能够推迟系统症状显症发生,减轻病害发生程度,转基因植株体内病毒含量低于对照。转基因植株抗病性存在差异,筛选出的2个抗性株系中,TM0-1抗性高于TM0-2。
徐秉良师桂英薛应钰
关键词:甜瓜CMVCP基因抗病性
天祝高寒草原草地植物黑粉病调查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从2002-2007年调查研究了甘肃天祝高寒草地植物黑粉病,报道了草本植物上6种新的黑粉病,分别是直立黄芪黑粉病、苔草黑穗病、嵩草黑穗病、棘豆黑粉病、乌头黑粉病及白草黑穗病。对每个病害发生的症状、病原形态及分布进行了描述。
王生荣郑华平何冬云曾翠云
关键词:草本植物黑粉病
栽培措施对彩色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以彩色马蹄莲的红色品种(M5)和黄色品种(M1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基质、覆盖方式、施肥种类、施肥方法等因素对彩色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基质的不同对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病率影响显著,用泥炭作基质能降低发病率。栽培基质表面覆盖与否和覆盖材料的不同对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病率高低影响较大,栽培基质表面覆盖麦草发病率最低。不同的追肥时间和肥料种类的处理显示,在营养生长时期追肥和施用高钾肥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彩色马蹄莲软腐病的发生率,开花期追肥和施用氮肥则有利于彩色马蹄莲软腐病的发生。
徐琼彭志云徐秉良梁巧兰冯炜弘
关键词:彩色马蹄莲栽培措施发病率
甘肃中部地区禾谷镰孢的变异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为掌握禾谷镰孢在甘肃中部地区的分布及变异情况,从根部表现有坏死和叶鞘发褐的小麦幼苗的不同部位.小麦地土壤及玉米籽粒.玉米茎秆上分离禾谷镰孢,并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Nelson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43个镰刀菌菌株中,有14 个菌株经鉴定为禾谷镰孢,均从玉米茎秆上分离到,小麦根部.小麦叶鞘.小麦地土壤.玉米籽粒中分离到的镰刀菌中未见禾谷镰孢.将禾谷镰孢在特定条件下培养后,发现14 个禾谷镰孢菌株产生子囊壳的数量不同,为2-90个.在以Fg16为引物的PCR 反应中,随机选取的11个禾谷镰孢菌株都产生0.41kb的PCR 产物,而6个对照菌株都产生0.50kb的片段,证明引物Fg16可以区分禾谷镰孢菌株群体的遗传多态性.以Tri13为引物的PCR 反应显示,11个禾谷镰孢菌株以及3 个中国对照菌株都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而3个澳大利亚对照菌株产生雪腐镰刀菌烯醇(NIV)毒素.
李金花纪莉景柴兆祥Knight T EBurgess L W
关键词:禾谷镰孢子囊壳真菌毒素TRIPCR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