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作品数:339 被引量:606H指数:11
相关作者:周伟强赵林娟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5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20篇专利
  • 6篇标准

领域

  • 231篇历史地理
  • 38篇文化科学
  • 29篇建筑科学
  • 1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篇理学
  • 12篇艺术
  • 8篇机械工程
  • 6篇电子电信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天文地球
  • 5篇化学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军事

主题

  • 70篇文物
  • 33篇遗址
  • 33篇壁画
  • 26篇出土
  • 21篇病害
  • 20篇博物
  • 18篇文物保护
  • 18篇彩绘
  • 17篇泥塑
  • 17篇青铜
  • 15篇考古
  • 15篇博物馆
  • 14篇铜器
  • 13篇石刻
  • 12篇图像
  • 11篇石质
  • 11篇青铜器
  • 11篇会馆
  • 9篇文化
  • 8篇颜料

机构

  • 329篇陕西省文物保...
  • 36篇西北大学
  • 32篇西安建筑科技...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西安科技大学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9篇西北工业大学
  • 8篇陕西师范大学
  • 8篇陕西历史博物...
  • 8篇陶质彩绘文物...
  • 6篇教育部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工程物理...
  • 4篇复旦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西藏民族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扬州市文物考...

作者

  • 22篇王慧琴
  • 18篇王可
  • 8篇秦立科
  • 8篇周伟强
  • 7篇李玉虎
  • 6篇齐扬
  • 5篇吴萌
  • 5篇凌雪
  • 4篇方云
  • 4篇曹军骥
  • 4篇梅建军
  • 4篇胡塔峰
  • 3篇叶亚云
  • 3篇严绍军
  • 3篇刘瑞
  • 3篇董俊刚
  • 3篇胡可佳
  • 3篇李华
  • 3篇王丽琴
  • 3篇崔鑫

传媒

  • 85篇文博
  • 43篇文物保护与考...
  • 11篇激光与光电子...
  • 7篇华夏考古
  • 7篇考古与文物
  • 7篇文物鉴定与鉴...
  • 5篇陕西历史博物...
  • 5篇全国第十二届...
  • 4篇液晶与显示
  • 4篇南阳理工学院...
  • 3篇硅酸盐通报
  • 3篇文物
  • 3篇中原文物
  • 3篇建筑与文化
  • 3篇中国文物科学...
  • 3篇西部考古
  • 2篇文物天地
  • 2篇考古
  • 2篇红外
  • 2篇光学学报

年份

  • 13篇2024
  • 27篇2023
  • 30篇2022
  • 20篇2021
  • 24篇2020
  • 23篇2019
  • 29篇2018
  • 23篇2017
  • 29篇2016
  • 51篇2015
  • 18篇2014
  • 17篇2013
  • 19篇2012
  • 6篇2011
3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氢氧化钡的制备及其加固土遗址的实验研究
2021年
为了改善传统无机CB加固剂中氢氧化钡溶解度低、粒径大的问题,采用液相沉积法合成制备了纳米氢氧化钡。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表征,所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主要分布在150 nm处,呈片状。将其应用于土遗址的加固后,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加固效果,强度提高的同时内部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本研究对纳米氢氧化钡作为新型纳米材料运用到土遗址加固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瑞芳崔鑫崔鑫汪娟丽李玉虎
关键词:土遗址
文物鉴定中大数据应用分析初探被引量:2
2020年
传统文物鉴定与科学技术的结合越来越密切,通过科技方法的分析,文物隐藏的信息也被挖掘出来,形成了大量的数据。每种文物的信息数据都有丰富多样性,所以需要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来归纳总结,为文物鉴定提供数据依据。
井明许彩莲权敏
关键词:文物鉴定大数据
基于颗粒流模型微波辅助破岩过程数值模拟被引量:11
2019年
微波辅助破岩是一种新型的破岩技术,通过微波加热预先在岩石内部产生微裂纹,然后联合其它破岩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破岩效率。以吸波的方铅矿和透波的方解石组成的岩石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颗粒流程序建立了细观数值模型,对微波照射下的岩石颗粒细观物理力学应进行了模拟分析,揭示了不同微波照射条件下岩石内部温度分布与演化以及微裂纹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波照射下,方铅矿温度明显高于方解石,岩石温度呈不均匀分布,不同矿物之间存在温差;微波照射可以使岩石在时间很短及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产生微裂纹;微裂纹主要由方铅矿的热膨胀引起,微裂纹以拉伸裂纹为主,极少部分为剪切裂纹。岩石内部微裂纹的分布形态主要取决于方铅矿在岩石中的分布;微波照射时,裂纹首先产生于方铅矿周围,继而向周边的方解石内扩展,相互连通后导致岩石破裂;在消耗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微波功率越高,需要微波照射时间越短,岩石内部温差越大,产生的裂纹数量越多,破岩的效率更高。
秦立科徐国强甄刚
关键词:岩土工程颗粒流数值模拟热力耦合
四川新津观音寺壁画与墙体结构及可溶性盐活动关系研究
2023年
殿堂壁画由于绘制在建筑墙面上,常常因受到地下毛细水及可溶性盐的侵蚀而发生酥碱。四川新津观音寺壁画所在的墙体,底部以石条和原木地做下碱,上部以竹泥墙做墙身,研究发现,这种特殊的墙体结构可有效防止地下毛细水的上升和可溶性盐对壁画的侵蚀。但近年发现壁画下端出现了酥粉病变,墙体含水率及可溶性盐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垫高了殿外地面并增砌了护墙,这些防护措施正是壁画劣变的诱因。
郭思瑶吴新杨秋颖蔡博
关键词:壁画墙体含水率
古代文献记载的几则史前文明之谜
2015年
今天陕西省的中部,南有苍苍秦岭,北有绵绵北山,中部是宽阔富饶的关中平原.渭水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蜿蜒于其间。就在这块土地之上.孕育出了辉煌璀灿的古代文明。炎黄旧迹,周秦名胜,汉唐故都,加上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一区域,以其无比丰厚的历史积淀,星罗棋布的文物,成为考古学家向往的圣地。
秦建明
关键词:古代文明史前文明新石器时代遗址关中平原考古学家
大明宫方乎
2020年
唐长安城考古,如果从20世纪50年代算起,至今已历大半个世纪,其间收获,亦可谓夥矣。然以长安城之庞大、内容之复杂而言,今人对于这座都城之认识,犹缺疑甚多。大明宫是唐长安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唐帝国的朝宫所在和唐王朝的统治中枢,是唐长安城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这处宫殿,规模宏大,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于此,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也一直是学界注目之地。
秦建明
关键词:唐王朝重大历史事件考古宫殿
古建筑砖石结构维修与加固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古建筑砖石结构保护过程中的基本规定、工程勘查、安全性评估、维修与加固和工程验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古建筑砖石结构类房屋、塔、城墙、桥梁、牌楼等维修与加固的科研、评估、设计、施工等工作。
齐扬 赵强 张炜 张文革 周伟强 侯卫东 陈一凡 方云 严绍军 郑建国 田鹏刚 王林安 周明 席向东 李俊连 陈平 郝宁
两尊唐代彩绘鎏金佛教造像的检测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超景深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光照相等分析手段对长安区唐墓新出土两件罕见的彩绘鎏金青铜佛教造像的本体表面成分、内部结构及颜料成分进行了科学分析。两尊造像经过铸造、打磨、鎏金、彩绘等制作工序。分析检测显示两尊造像均以铅锡青铜一次性浇铸而成,经打磨修整后以金汞齐在外表通体鎏镀金层,表面彩绘蓝色颜料为蓝铜矿,红色颜料含朱砂和铅丹。
宋俊荣李建西田原曦邢福来苗轶飞王展相建凯
关键词:唐代佛教造像鎏金彩绘
延安革命旧址建筑墙体涂层病害及治理分析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延安革命旧址建筑墙壁涂层病害,通过采集黄土、砖石、水样及涂层等大量的建筑材料样品,经过现场调查研究和实验科学分析对此类病害进行了分析,确定革命旧址建筑墙体涂层的基本属性,得出其病害主要原因是水膨胀和可溶盐结晶的共同作用,从而对其的治理防治提出建议。
王展王永进党小娟王翀
关键词:墙体涂层病害
紫外光固化有机硅保护膜的制备及其在铁质文物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以WD-70(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EOS(正硅酸乙酯)和MMA(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紫外光固化法联用技术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硅保护膜.采用SEM、EDS、ATR-FTIR对保护膜...
郝锌颖袁殷红王鑫李晓远甄广全童华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抗腐蚀性铁质文物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