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俗文化研究所

作品数:45 被引量:96H指数:6
相关作者:龙锐何雪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8篇语言文字
  • 8篇历史地理
  • 6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文学
  • 4篇身份
  • 3篇动因
  • 3篇信仰
  • 3篇身份特征
  • 3篇送别
  • 3篇送别诗
  • 3篇宋代
  • 3篇文体
  • 3篇文体特征
  • 3篇汉语
  • 3篇别诗
  • 3篇初唐
  • 3篇词汇
  • 2篇敦煌本
  • 2篇学人
  • 2篇遗民
  • 2篇语词
  • 2篇语料
  • 2篇诗词

机构

  • 41篇四川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吕肖奂
  • 4篇徐新建
  • 4篇俞理明
  • 3篇李瑄
  • 2篇刘黎明
  • 1篇周作明
  • 1篇武建宇
  • 1篇谢谦
  • 1篇伍晓蔓
  • 1篇何剑平
  • 1篇张子开
  • 1篇张富春
  • 1篇张秉国
  • 1篇胡垚
  • 1篇刘林魁
  • 1篇谭代龙
  • 1篇计晓云
  • 1篇朱新亮
  • 1篇徐键
  • 1篇罗宁

传媒

  • 5篇四川大学学报...
  • 4篇重庆文理学院...
  • 4篇汉语史研究集...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敦煌学辑刊
  • 2篇广州大学学报...
  • 2篇新国学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浙江学刊
  • 1篇语文研究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文史杂志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文史论丛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意象复现和私设象征——再谈《玉台新咏》的文学价值
2013年
《玉台新咏》作为中古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诗歌跨越两汉魏晋南北朝700余年,保存了大量具有特色的诗歌意象。其中部分诗歌意象呈现一个显著的特点:复现。同时,意象的不断复现导致了第二规约性和公用式固定象征的产生。从女性文学角度而言,《玉台新咏》对传统的女性诗歌意象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为诸多女性诗歌意象转化为公用式固定象征奠定了基础,对唐五代"艳词"、宋词的相关创作影响深远。
戴莹莹
关键词:玉台新咏文学价值女性文学
伊藤东涯的文章学——古义学派的古文理论及其中国溯源被引量:2
2019年
伊藤东涯是日本江户中期的大儒。他沿袭了其父仁斋对文章的热情,不仅撰写了《作文真诀》,更用日文写作了《操觚字诀》。此书为作者晚年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有不少文章学理论,在元明文话的基础上建立,又有所改造。本论文以东涯为研究重心,结合古义学派其他文章学著作及言论,考察他们的文章学理论与中国文话《文章欧冶》《文章一贯》《文式》等的关系,以及江户文章学理论在日本文章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张淘
关键词:文章学
北宋末临川诗人群体及其文学史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北宋末以谢逸、谢邁为领袖的临川诗人群体,是一个以临川诗人为主体,以饶节、汪革等游于外地的临川诗人为外围成员的地域性诗人群体。这些诗人定期或不定期聚会,以分韵赋诗为主要唱酬方法,积极参与国内的诗文酬唱与学术交往,诗风清苦、瘦硬。他们促进了分韵赋诗这一唱酬方式的发展,也参与了江西诗派的形成、时代诗学趣味的建构。
伍晓蔓
关键词:诗人群体江西诗派
《维摩诘经讲经文》中的文殊信仰——以贞松堂藏本及国图藏《文殊问疾》为考察中心
2017年
敦煌遗书中现存8篇《维摩诘经讲经文》,皆演绎鸠摩罗什所译《维摩诘所说经》,其中演绎《文殊问疾品》的共有两篇:罗振玉贞松堂藏本《维摩诘经讲经文·文殊问疾(第一卷)》及国家图书馆藏BD15245号(新1445)《维摩诘经讲经文·文殊问疾(第二卷)》。本文从这两卷讲经文之间的关联、写作年代以及其尊崇文殊的文化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认为:这两卷讲经文内容大致相接,属于同一大部维摩诘讲经文内前后相接的两卷,产生于中唐时期。与原始经文相比,这两卷讲经文都呈现出尊崇文殊的特点,这与当时唐代敦煌地区民间盛行的文殊信仰有直接关系,记载文殊降诞时有"十般瑞相"之说的《文殊吉祥经》是其源头,它影响到维摩诘讲唱文学的构成元素。
计晓云
关键词:讲经文文殊信仰维摩诘
欧阳修诗歌审美追求与创作效果的矛盾被引量:5
2005年
欧阳修在诗歌理论上, 追求并推崇“奇险”、“险怪”, 在诗歌创作上也努力尝试写“奇险”、“险怪”风格的诗歌, 但是诗评家们却大都认为他的诗歌主体风格是平易。奇险和平易是两种完全相反的风格范畴, 欧阳修的诗歌在审美追求和创作效果上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主要是由欧阳修的个性和修养造成的。
吕肖奂
关键词:诗歌审美追求
敦煌本《法华义记》考辨被引量:2
2010年
梁代大僧正法云的《法华义记》对后世佛教,尤其是天台宗影响深远。而敦煌遗书中题名为《法华(经)义记》的S.2733、S.4102、P.3308以及被《敦煌遗书总目索引》误判为《法华义记》卷三的S.37皆非法云《法华义记》的抄本。在《大正藏》第85册所收《法华义记》卷三中,题注说明此卷前部分依S.2733,自"安乐行品"以下部分据S.37,此处所谓的S.37使用的是已废弃的旧编号,实际指的S.4102。
胡垚
关键词:敦煌遗书
宋代南丰曾氏家族第五代诗词创作叙论——以曾惇与曾协为代表被引量:2
2010年
南丰曾氏到了第五代已经全面衰落,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承成为维持家族声名的最重要的方式。曾惇现存诗词均为绍兴中知黄州与台州所作,着意书写个人游赏清兴以表达"方外之乐",他继承曾氏家族第四代传统,与江西诗派变调诗人韩驹、徐俯、吕本中、曾几等人往来唱和甚密,诗歌受其影响;词以小令为主,能将洒脱与温婉结合。曾协仕途与声名不及曾惇,但现存诗词最多,其诗学苏轼、陈与义而有所变化,词有陈与义的疏爽洒脱。曾惇与曾协代表曾氏家族诗词的两种不太相同的风格取向,曾晦之、曾思的诗作接近曾惇。接近江西诗派仍是曾氏家族第五代的诗歌创作特点。
吕肖奂
关键词:诗词
六朝笔记中从言语行为演变来的动词
2006年
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并提出语言研究只研究'语言',而不研究'言语',因为言语活动是异质的,语言是同质的。被索绪尔抛弃的言语行为,却被乔姆斯基拾了回来。乔姆斯基(1965)认为:'许多现有研究的一个中心题目,就是我们可以称之为语言运用的创造性方面。
周俊勳
关键词:语言动词
佛教伪史《汉法本内传》与佛道论争被引量:7
2009年
《汉法本内传》是一部成书于佛道论争异常激烈的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伪史著作。它不但完善了汉明求法这一传说,而且融入了另一部佛教伪史著作《周书异记》的主要内容;既继承了这一为时人信服的佛教来华传说,又突破了其原有的主题,增加了佛陀先于老子、佛教优于道教的信息。在叙述佛道斗法时,《汉法本内传》借鉴了佛经中佛陀与六师外道斗法的叙事框架和结构。《汉法本内传》中还有明显的佛道论争和佛讲的痕迹。
刘林魁
关键词:佛经
南明抗清运动中明遗民的失落被引量:1
2008年
明遗民以救亡为己任,投身复明运动本为其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但是,明王朝在它腐朽衰败的过程中已经失去了凝聚力,南明各朝廷实为名利争夺之地。无论是自负有能力经营政局的张岱,还是对君臣伦理原则持绝对信仰的王夫之,抑或怀抱热切进取之志的钱秉镫,都不得不带着失落最终退出政治参与。这些典型个案无不表明:明遗民们虽然有志匡济,这一途径却无法安顿他们的身心。
李瑄
关键词:明遗民反清复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