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系

作品数:154 被引量:749H指数:14
相关作者:陈子骏冉呜袁华朱建国赵世林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化学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6篇理学
  • 13篇化学工程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医药卫生
  • 8篇电气工程
  • 6篇生物学
  • 6篇电子电信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冶金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0篇量子化学
  • 28篇分子
  • 23篇反应机理
  • 22篇化学研究
  • 21篇量子化学研究
  • 15篇势能函数
  • 14篇光谱
  • 11篇过渡态
  • 10篇离子
  • 9篇动力学
  • 8篇原子
  • 8篇从头算
  • 7篇基态
  • 7篇臭氧
  • 6篇荧光
  • 6篇荧光光谱
  • 6篇热力学
  • 6篇化合物
  • 6篇磁性
  • 5篇子结构

机构

  • 154篇四川师范大学
  • 54篇四川大学
  • 9篇川北医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电子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中国工程物理...
  • 4篇重庆师范高等...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涪陵师范学院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 2篇吉首大学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联合大学
  • 1篇西南工学院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作者

  • 30篇李来才
  • 18篇廖显威
  • 16篇朱正和
  • 15篇李权
  • 14篇田安民
  • 13篇林展如
  • 10篇李树伟
  • 10篇王红艳
  • 9篇丁涪江
  • 9篇林云
  • 8篇赵仕林
  • 8篇苏宇
  • 8篇唐作华
  • 7篇范志金
  • 7篇薛卫东
  • 6篇周红平
  • 6篇蒋刚
  • 6篇龙炳清
  • 5篇赵可清
  • 5篇倪羽

传媒

  • 24篇四川师范大学...
  • 15篇化学学报
  • 12篇原子与分子物...
  • 1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0篇Chines...
  • 9篇物理化学学报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 5篇物理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3篇功能材料
  • 3篇分析试验室
  • 3篇磁性材料及器...
  • 2篇四川环境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重庆环境科学
  • 2篇大学化学
  • 2篇微波学报
  • 2篇成都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0篇2004
  • 22篇2003
  • 22篇2002
  • 19篇2001
  • 33篇2000
  • 17篇1999
  • 5篇1998
  • 8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3
  • 3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90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和Cl原子与甲烷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作者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UMP2(full)方法,在6 31G 水平上研究F和Cl原子与甲烷分子之间的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在Gaussian 3(G3)和G3MP2水平计算了它们的能量,研究结果表明:F原子在与甲烷分子反应过程中有氢键生成,键能为:3.71kJ/mol,而Cl原子甲烷分子在反应过程中则无此现象.同时作者还对F和Cl原子与甲烷分子在之间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进行了计算,作者的理论计算结果显示F原子与甲烷分子之间反应活性比Cl原子与甲烷分子之间反应活性强.F原子易与甲烷分子生成含有氢键的化合物,且很快分解生成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HF,能同F+O3反应竞争.
周红平李来才唐作华
关键词:CL原子甲烷反应机理过渡态量子化学F原子
磁性流体制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33
1998年
对国内外各种磁性流体制备技术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同时对今后磁性流体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高道江赖欣王建华
关键词:磁性流体表面活性剂
城市垃圾的治理方法评述被引量:3
2000年
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填埋、焚烧、综合利用等治理方法的基本情况 。
罗娅君龙炳清赵仕林朱明周后珍
关键词:城市垃圾治理方法堆肥填埋焚烧综合利用
火焰原子吸收与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正常人尿中铝的比较被引量:2
1997年
采用N2O-C2H2火焰原子吸收与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了正常人尿中铝。研究了40种干扰离子和24种有机物在N2O-C2H2火焰中对铝吸收和发射信号的影响。试验表明,40种干扰离子和24种有机物对给吸收和发射信号的正负影响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程度有所不同。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法对应的检出限分别为0.26mg·L-1和0.08mg·L-1,7次测定的RSD分别为1.9%和1.7%,加入1.0mg·L-1铝的回收率分别为92.4%~105.1%和96.1%~106.3%。
赖家平方蕾姚廷伸
关键词:原子吸收光谱尿液检验原子发射光谱
轻质金属有机高分子吸波剂(OPA)及其RAM的性能研究被引量:13
2001年
讨论了金属有机高分子磁体 ,经共混或接枝改性后的吸波剂 (OPA)在X波段的电磁参数及其RAM的吸波特性 。
干久志林云林展如
用分子片轨道逐步剔除法研究电子离域被引量:1
2002年
估计分子中不同类型的电子离域作用 (如p π→d π和p π→σ )的相对强弱对理解分子中化学键的本质有关键的作用 .剔除某一分子片轨道 (如d π或σ )后分子体系能量的改变可用来计算电子离域到该轨道的离域能 .由于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 ,使离域能的计算与轨道剔除的次序有关 .为克服这种不确定性 ,可以逐步轮流增加某一对特定轨道 (d π和σ )的库仑积分 ,以使这对轨道在分子波函数中的比重逐步减少 ,即将这对轨道轮流逐步剔除 .这样可将轨道间的相互影响减小以至消除 ,从而得到各轨道的精确的离域能 .以H3 PO中P—O键为例说明了轨道逐步剔除方法的应用 .
丁涪江
关键词:电子离域化学键从头算离域能量子化学分子轨道
21世纪的化学——绿色化学被引量:9
2000年
绿色化学将是 2 1世纪的化学中最重要的领域 ,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现代化学 ,因此对绿色化学的产生。
舒子斌张铭让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境污染
ATM在局域网环境中的定位被引量:1
2000年
LAN环境的配置已发展得非常复杂 ,这样管理和维护的花费就很大 .客户有许多选择 :Token Ring ,以太网 ,交换式Token Ring ,交换式以太网 ,10 0Mbps以太网 ,FDDI和ATM .为了向用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论述了ATM在局域网环境中的地位 ,以及新技术的出现对其形成的挑战 .
蒋永祥杨春
关键词:ATM局域网仿真VLAN以太网
Ne原子的精确二阶超极化率
2004年
为了获得精确的Ne原子的二阶超极化率,基组必须包括三部分φ=φ(0)+φ(1)+φ(2)。其中φ(0)由s,p函数组成,必须能较完备地描述无外电场时原子的波函数,使无微扰能量E0接近Hartree Fock极限值,同时对远离核的区域的电子云有较好的描述。φ(1)由d函数组成,必须能较完备地描述外场引起的一阶微扰,使极化率α接近Hartree Fock极限值。φ(2)由f函数组成,必须能较完备地描述外场引起的二阶微扰,使超极化率γ接近Hatree Fock极限值。基组的三部分依次分别对EO,α和γ进行优化,从而排除了基组选择过程中的任意性,使计算结果随着基组的扩大而无限趋近Hartree Fock极限值。用35s20p10d7f基组的计算结果是γ(SCF)=68 83,可用来纠正数字轨道的结果。用其收缩后的基组17s11p10d7f计算的相关水平的结果与实验值符合。
丁涪江刘柳斜
关键词:超极化率NE原子从头算
几种含氮芳烃化合物EL材料的量子化学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PM 3对几种含氮芳烃电致发光材料 (EL)的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 ,对化合物FL - 7,作了构象分析 ,找到了能量最低的构象。对各化合物优化后的构型作振动分析 ,均未出现虚频率 ,在此基础上 ,采用CIS方法计算电子光谱 ,并给出了 4种化合物FL - 4 ,FL - 7,FL - 10 ,FL - 12的荧光光谱。所有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廖显威苏宇李树伟林展如
关键词:量子化学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