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
- 作品数:16 被引量:83H指数:4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血管形成和抗血管形成在医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1年
- 肿瘤的生长与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就能抑制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抗肿瘤血管形成治疗近年来备受关注 ,导致了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和一类新的抗肿瘤药物的出现。在闭塞性血管疾病中血管形成治疗也开始应用于临床。
- 熊华淇张锦沈忠英
- 关键词:肿瘤血管生成因子新生血管化
- 吞噬凋亡细胞的机制被引量:2
- 2003年
- 被吞噬细胞吞噬是多数凋亡细胞的命运 .凋亡细胞表面膜磷脂酰丝氨酸的暴露、膜碳水化合物的改变及表面糖蛋白的重新分布和聚集导致被吞噬细胞识别与摄取 .吞噬细胞的多种受体参与吞噬过程 ,有些受体参与栓系凋亡细胞 ,有些激发巨吞饮的摄取机制 .吞噬的摄取过程因吞噬细胞和凋亡细胞的类型差异而不同 .至少有 7种线虫吞噬基因及其哺乳动物同源物组成两条部分重叠而又平行的摄取信息传导通路 .吞噬基因的突变可以改变凋亡细胞的进程 .
- 许铭炎徐小虎
- 关键词:吞噬细胞凋亡细胞信息传导
- 慢Mohs显微描记手术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治疗效果及术后二期愈合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总结慢Mohs显微描记手术(sMMS)应用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治疗的效果,分析术后二期愈合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20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106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其临床特征、sMMS治疗和二期愈合等相关参数。绘制散点图,采用直线回归方程分析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患者发病年龄集中于20~40岁,男∶女为1∶1.16,95例(89.6%)患者病程>1年,76例(71.7%)患者发病部位为躯干部。sMMS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局部复发率为1.1%(1/106);手术过程中57例(53.8%)患者可以1次手术切净,位于躯干部者更可能需要多次切除(57.9%);根据sMMS 1次手术未切净的主要方位评判,深部未切净为主的患者[含单纯深部未净、边缘及深部未净(深部为主)]占1次手术肿瘤未净总患者数的85.7%。术后常遗留大面积组织缺损,55例(51.9%)创面长径≥10 cm;术后创面随着病程延长逐渐扩大,病程每增加1年,术后皮肤创面长径增加约0.22 cm。接受二期愈合的患者中,50.0%可于3个月内实现伤口愈合,其余患者于3~6个月愈合,两者的皮肤创面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愈合时间与皮肤创面长径无相关性(R^(2)=0.005,P=0.660),躯干部位二期愈合时间与皮肤创面长径无相关性(R^(2)=0.0134,P=0.502),表皮爬行速度与年龄无相关性(R^(2)=0.0008,P=0.859)。结论本研究描述了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展示了sMMS治疗的特点及优越性,且初步明确了sMMS之后行二期愈合的可行性。
- 彭睿李航涂平张国红杨淑霞
-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二期愈合
- 瘢痕疙瘩旁真皮成纤维细胞转录组特征初探
- 2025年
- 目的从转录组水平描述瘢痕疙瘩的潜在皮损范围,为解析瘢痕疙瘩切除后复发提供分子证据。方法收集2022年7-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临床确诊并经手术切除治疗的瘢痕疙瘩患者3例,分别取其瘢痕疙瘩及瘢痕疙瘩旁真皮组织,同时收集4例良性皮肤肿瘤旁真皮组织作为对照。通过原代细胞培养纯化获得真皮成纤维细胞,传至第2代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差异基因筛选、基因本体论(GO)功能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在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时,定义差异表达倍数(FC)>2且P<0.05的基因为表达上调基因,FC<0.5且P<0.05的基因为表达下调基因。通过分析已发表文献中瘢痕疙瘩与瘢痕疙瘩旁组织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GSA数据库中HRA000425)及正常真皮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GEO数据库中GSE130973),侧面验证本研究中转录组结果的准确性。在本研究及文献中的组织样本中验证瘢痕疙瘩旁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相比,瘢痕疙瘩旁及对照真皮成纤维细胞共同的表达上调基因63个,富集在脂质运输(P=0.038)、离子运输(P=0.040)等生物学过程;与对照真皮成纤维细胞相比,瘢痕疙瘩旁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共同的表达上调基因56个,富集在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P<0.001)等。瘢痕疙瘩、瘢痕疙瘩旁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与对照真皮成纤维细胞相比,仅在瘢痕疙瘩旁表达上调的差异基因有79个;经基因表达基值过滤与一致性分析,最终获得与瘢痕疙瘩旁转录组特征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13个(平均表达量>1000且组内表达量方差<30000的基因),包括抑制瘢痕疙瘩形成相关基因SMAD6、SMAD7及促进瘢痕疙瘩形成相关基因MSX1、SNAI1、EDN1,同样参与细胞生长、骨化、软骨形成等生物学过程(均P<0.01)。通过ChEA3网站进行转录因子的富集分析发现,上述13个基因富集
- 张道宁林萍萍田杰张国红李航
- 关键词:瘢痕疙瘩转录组成纤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 NGAL基因的功能及其在人正常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4
- 2002年
- NGAL(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lipocalin)是lipocalin家族的新成员 ,最早是在人中性粒细胞中被发现的 ,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MMP)活性有密切关系。NGAL存在于人的许多正常组织细胞中 ,并且在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出现过表达。
- 熊华淇许丽艳徐小虎
- 关键词:NGAL基因肿瘤基因表达
- 丁型肝炎病毒核酶的结构特点与催化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03年
- 丁型肝炎病毒 (HDV)核酶是小核酶的一种 ,在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于其它核酶的特性。以其晶体结构的揭示为基础 ,近几年对其立体构型及催化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尤其是发现HDV核酶的胞嘧啶侧链在生理条件下能发挥一般酸碱催化作用(generalacid basecatalysis) ,引起了极大关注。对HDV核酶结构和催化机制的研究 ,将使核酶被有目的地改造 ,并极大地推动它在应用方面的研究。
- 孟斌温博贵韩金祥
- 关键词:结构特点核酶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AG1487对舌鳞癌细胞Tca8113的抑制增殖作用
- 2005年
-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AG1487对舌鳞癌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50、100、200nmol/L)的AG1487处理培养的舌鳞癌细胞Tca8113,采用MTT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测定AG1487对细胞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经不同浓度AG1487处理的肿瘤细胞,随抑制剂浓度的增加,其生长曲线逐渐向下移动,即随浓度的增加,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逐渐增强。同时,AG1487使细胞周期的分布发生改变,G1期细胞显著增加,而S期细胞则明显减少;AG1487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AG1487可对舌鳞癌细胞产生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
- 韩新光温博贵
- 关键词:TCA8113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周期增殖
- 苦瓜子蛋白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鉴定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 建立苦瓜子蛋白分离纯化的方法.方法 应用阳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过滤色谱Hiprep 16/10SOURCE 30S和HiLoad 26/60 Superdex 75预装柱从苦瓜种仁中分离纯化苦瓜子蛋白.结果 分离纯化出14个组分的苦瓜子蛋白,它们均为碱性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在(1.3~2.9)×104,等电点在9.3~9.6.结论 应用本法能获得供生物活性研究用苦瓜子蛋白组分.
- 李璟温博贵陈爱云陈玮莹吴健宜李冠武
- 关键词:苦瓜蛋白组分纯化
- 星形胶质细胞与脑损伤被引量:5
- 2000年
- 星形胶质细胞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支持成分 ,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功能。各种神经损害往往使其激活并增生 ,成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此时它会发生一系列形态学和功能的变化 ,对病理条件下神经的损伤及修复产生重要影响。
- 顾黎苏敏徐小虎
- 关键词:胶质细胞星形颅脑损伤AS
- 藻红蛋白介导的光敏反应可诱导人肝癌7721细胞凋亡被引量:4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藻红蛋白介导的光动力效应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机制是否与诱导瘤细胞凋亡有关。方法 :对培养的人肝癌细胞进行光动力治疗处理 ,通过观察DNALadders的形成和形态学改变 ,判断凋亡的发生与否。结果 :可观察到在经过光动力治疗处理一定时间后 ,772 1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 ,同时伴有特征性的DNALadders出现。结论 :藻红蛋白介导的光敏反应杀伤肿瘤细胞与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相关 ,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光动力药物。
- 李冠武王广策温博贵李振刚曾呈奎
- 关键词:藻红蛋白光动力治疗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