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防灾工程研究所
- 作品数:35 被引量:227H指数:8
- 相关作者:孙凤玲唐文成焦栋梁更多>>
-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某私人住宅楼倾斜与结构损伤原因分析
- 2001年
- 对某两相邻建筑互倾的工程事故进行了原因分析 ,并用SuperSAP91软件进行模拟计算 ,得出该工程中房屋对周围地基产生附加沉降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 陈龙珠刘玮葛炜
- 关键词:私人住宅附加沉降
- 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述评被引量:14
- 2000年
- 本文简要阐述了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的重要意义 ,分别从钢筋锈蚀机理、锈蚀钢筋力学性能、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述评 ,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
- 梁发云陈龙珠
- 关键词:钢筋锈蚀混凝土粘结性能
- 点源激振下地表竖向位移的近—远场分界线被引量:1
- 2004年
- 在竖向点源作用下 ,地基表面的竖向振动随着源距的增大而衰减 ;但因在近振源区域受体波 (P波、S波 )影响大而在较远处受表面波 (R波 )控制 ,近、远场地表振动的定量衰减规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可靠地确定近—远场的分界线便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本文在综述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比较Lamb问题的精确解和瑞利近似解 ,较为系统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由地表竖向位移振幅确定的近—远场分界线较由其相位确定的为远 ,前者源距将随地基泊松比的升高和容许误差的减小而增大且目前的常见取值明显偏小 ,后者与地基泊松比的变化几乎无关。之所以分界线源距随地基泊松比升高而增大 ,主要是由于此时的P波波长增大的影响比S波和R波波长增大的影响要大而造成的。
- 陈龙珠严细水秦建堂
- 关键词:弹性地基
- 强震作用下某核电站反应堆地基和基础的抗震安全性评价
- 针对某已建核电站,根据反应堆场地地基的工程地质调查、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的结果,确定了岩土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2D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考虑相互作用影响的反应堆结构-地基系统,按照新设防标准下的场地最大可信地震荷载进行...
- 方火浪
- 关键词:核电站反应堆动力反应抗震设计安全评价
- 关于面波法检测地基波速中的测点布置问题被引量:19
- 2003年
- 对泊松比为 0 .2 5的匀质弹性地基 ,利用既有精确解和瑞利波近似解 ,分析了在竖向点源简谐激振下地表质点振动相位及其求出的瑞利波速随点 -源距、测点间距而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当由面波法检测R波速度的容许误差一定时 ,最小点 -源距将随测点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意味着目前的常用做法缺乏理论完备性。
- 陈龙珠严细水赵永倩
- 关键词:面波法地基波速测点布置
- 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粘土的一维沉降被引量:70
- 2001年
- 蒋军陈龙珠
- 关键词:粘土循环荷载
- 考虑围压效应的非线性剪切强度参数模型
- 2022年
- 随着深部岩石工程的发展,围压对岩石强度的影响变得不可忽视,开展应力对岩石力学特性参数的研究,对评价深部岩石工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为了揭示深部岩石剪切强度参数的非线性特征,基于花岗岩三轴试验数据库,开展围压对剪切强度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岩石的内聚力c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减小;(2)建立了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剪切强度参数c和?数据库,提出了考虑围压效应的非线性剪切强度参数模型;(3)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三轴试验数据的情况下,非线性剪切强度模型有较好的岩石强度预测能力,90%的岩石强度误差小于20%。
- 肖常贵孙宸昊王飞沈佳轶吕庆
- 关键词:围压效应非线性三轴试验岩石强度
- 锚杆p-s曲线的双折线荷载传递解析算法被引量:23
- 2005年
- 采用双折线荷载传递函数,导出了 1 组确定锚杆 p -s 曲线的解析算式,并由此提出了锚杆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算例分析表明,理论与实测 p - s 曲线符合良好,理论承载力计算公式也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 张洁尚岳全叶彬
- 关键词:岩石力学锚杆解析解
- 包裹式加筋土挡墙土工格栅内力试验
- 2013年
- 为了研究包裹式加筋土挡墙土工格栅在施工阶段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了8道格栅的应变测试。测试采用电阻应变仪,发现拉筋受力沿全长分布情况各异,大都呈现双峰值分布。针对现行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考虑0.5%碾压应变导致的拉力。
- 张蕾蒋军姚耀明张黎军
- 关键词:加筋土土工格栅
- 沉降控制理论在某高层建筑中的运用和探讨
- 2001年
- 文章针对某工程实际,运用沉降控制设计理论和实时调控方法,辅以改变上部结构型式(减轻上部结构自重)和增加地下室(减轻地下土的压力),来减轻总荷载对地基的压应力,以达到沉降控制和桩端下卧软弱层土的强度要求。
- 郑佑存庄一舟
- 关键词:沉降控制高层建筑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