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
- 作品数:347 被引量:1,967H指数:21
- 相关作者:何俊华郭玉玲吕静徐婧王宝辉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风吸式飞虫诱捕器防治斑潜蝇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测定风吸式飞虫诱捕器对斑潜蝇的防治效果。方法按说明书使用要求将诱捕器安装在大棚内,定期调查诱捕器对斑潜蝇的诱杀效果。结果在供试的方框形、喇叭形和长方形风吸式飞虫诱捕器中,喇叭形诱捕器对斑潜蝇的诱杀效果最好。用喇叭形诱捕器在芹菜地和瓜地所做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喇叭形风吸式飞虫诱捕器对斑潜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常规喷药防治区相比,诱捕器处理区芹菜和瓜苗遭受斑潜蝇危害的比率要少85%以上。结论喇叭形风吸式飞虫诱捕器对斑潜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 尉吉乾沈颖莫建初王道泽张莉丽徐文
- 关键词:斑潜蝇诱杀效果
- 抗草甘膦基因的克隆及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功能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克隆抗草甘膦基因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分析其抗性水平,利用200μmol/L草甘膦平板从草甘膦严重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抗草甘膦菌株G6PP,经电镜和16SrDNA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以该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出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酯合成酶(EPSPS)基因,该基因编码440个氨基酸,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G6;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出46ku的融合蛋白;携带pET-G6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DE3)在液体M63培养基中能耐受150μmol/L草甘膦的抑制。本研究结果表明克隆到的G6基因具有一定的抗草甘膦活性,对抗草甘膦作物的培育具有实践意义。
- 赵特林朝阳徐晓丽方军沈志成
- 关键词:抗草甘膦RDNA克隆原核表达
- 双生病毒抑制茉莉酸和乙烯抗虫通路与烟粉虱形成互惠共生关系
- 近80%的植物病毒都是经昆虫介体来实现植物一植物间的传播,病毒一传毒昆虫一寄主植物三者形成了最简单的多界互作生态系统.我们选取双生病毒一植物一烟粉虱为模式系统来研究复杂生物间互作信号的产生、加工、识别和破译的分子机制.双...
- 赵平芝姚香梅孙艳伟马永焕王晓伟刘树生周雪平叶健
- 重大外来害虫B型烟粉虱的入侵行为和生态机制被引量:7
- 2008年
-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复合种是热带、亚热带及相邻温带地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中的B型烟粉虱在近20年来随观赏植物的运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扩散,并在许多入侵地迅速取代本地的土著烟粉虱,通过直接取食植物汁液、传播植物双生病毒等方式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在B型烟粉虱入侵生物学研究方面,作者课题组研究发现,至少有两个主要机制导致或促进了B型烟粉虱的广泛入侵及其所伴随的双生病毒流行:(1)入侵烟粉虱与土著烟粉虱之间的"非对称交配互作";(2)入侵烟粉虱与所传双生病毒之间的间接互惠共生关系。这些研究结果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B型烟粉虱成功入侵的行为和生态机制,并为进一步探讨烟粉虱的入侵机制提供了思路。
- 徐婧栾军波刘树生
- 关键词:烟粉虱
- 几种药剂对柑桔爆皮虫成虫的毒杀效果研究
- 2007年
- 赖朝晖魏书军陈宏明许培骞林家威郑宏海施祖华陈学新
- 关键词:柑桔爆皮虫成虫羽化毒杀效果药剂毁灭性害虫暴发成灾
- 增效剂对苏云金芽孢杆菌YJ-2000菌株杀虫效果的影响
- 供试的8种化学物质均对苏云金芽孢杆菌YJ-2000菌株致死杀小菜蛾和斜纹夜蛾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各物质的不同质量浓度对杀虫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多数增效剂的增效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氯化镁、巯基乙醇和碳酸钾对小菜蛾的增效作...
- 姚红燕陈亮陈若柴伟刚周金波叶恭银
- 关键词:苏云金芽孢杆菌增效剂小菜蛾斜纹夜蛾
- 文献传递
- 菜蛾盘绒茧蜂对寄主小菜蛾幼虫营养的调节和利用被引量:8
- 2006年
- 寄主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被内寄生蜂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plutellae寄生后,其取食、发育及营养代谢在各种寄生因子的作用下伴随幼蜂的发育而发生很大的变化,畸形细胞作为调节因子之一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比较被寄生和未被寄生小菜蛾血淋巴蛋白浓度以及两种血淋巴对菜蛾盘绒茧蜂幼蜂进行体外培养的培养液的蛋白浓度,发现被寄生小菜蛾血淋巴比未被寄生小菜蛾血淋巴的蛋白浓度略低但差异不显著,而未被寄生小菜蛾血淋巴幼蜂培养液的蛋白浓度显著低于被寄生小菜蛾血淋巴幼蜂培养液的蛋白浓度,证明畸形细胞的蛋白质分泌功能。被寄生后期,小菜蛾体重明显大于未被寄生的小菜蛾体重,而脂肪体重量相比正好相反;通过显微染色观察,在小菜蛾念珠状脂肪体表面粘附有畸形细胞,对脂肪体进行分解破坏而使其成颗粒状;蛋白含量和脂滴浓度测定也表明,脂肪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脂滴浓度也迅速降低,同比低于未被寄生小菜蛾。而与此同时,幼蜂正处在快速生长阶段,中肠酯酶的活性逐步上升,幼蜂得以快速消化吸收小菜蛾体内的营养直到完成幼虫发育,整个幼蜂的脂滴浓度也达到了最大值。因此寄生后期,推测在畸形细胞的协助下,幼蜂吸收了寄主小菜蛾体内的营养为自身生长发育所用。
- 汪海燕余虹万志伟徐鹏陈学新
- 关键词:菜蛾盘绒茧蜂血淋巴脂肪体中肠畸形细胞酯酶活性
- 中国呆蓟马属团分类研究及二新种记述(缨翅目:蓟马科)(英文)被引量:3
- 2012年
- 报道了中国呆蓟马属团5属13种,其中包括2新种--北京呆蓟马Anaphothrips beijingensis sp.n.和九溪长尾蓟马Chilothrips jiuxiensis sp.n.;提供了中国呆蓟马属团的分属检索表及种类分布信息;并首次在国内发现了苏丹呆蓟马Anaphothrips sudanensis Trybom的黄色雄性个体。
- Majid MIRAB-BALOU陈学新童晓立
- 关键词:缨翅目蓟马科
- 蜜蜂囊状幼虫病毒病的Nest-PCR检测被引量:25
- 2007年
- 蜜蜂的囊状幼虫病是中华蜜蜂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病原为一小正链RNA病毒。如何尽早鉴别蜂群的感染在养蜂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一种利用RNA反转录结合巢式PCR检测鉴定蜜蜂的囊状幼虫病毒病的方法。
- 许益鹏章奕卿李江红邢丽苹张传溪
- 关键词:中华蜜蜂反转录
- 不同诱捕装置对蛴螬的诱杀效果研究
- 2013年
- 目的测定不同引诱装置对蛴螬的防治效果。方法将充满引诱材料的诱捕装置埋入菜地内的土壤中,2个月后检查所有诱捕装置内的蛴螬数量。结果供试的4种处理中,装在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内的牛粪引诱的蛴螬数量最多,装在自制PVC管内的糖处理麦麸引诱的蛴螬数量最少。但所有引诱装置内,引诱的蛴螬平均数均在1.5只以下。结论埋设在菜地里的所有引诱装置均只引诱到了极少的蛴螬,即使利用引诱装置诱杀蛴螬在理论上可行,要实现生产上的应用还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解决,还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
- 尉吉乾王道泽张莉丽徐文莫建初
- 关键词:蛴螬诱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