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作品数:53 被引量:349H指数:10
相关作者:黄利会王艳萍夏威华彭武文更多>>
相关机构: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经济管理
  • 22篇社会学
  • 13篇文化科学
  • 10篇政治法律
  • 4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民族
  • 12篇少数民族
  • 12篇文化
  • 7篇民族地区
  • 5篇流动人口
  • 5篇传统文化
  • 4篇杂居
  • 4篇人类学
  • 4篇散杂居
  • 4篇少数民族流动...
  • 4篇社会
  • 4篇穆斯林
  • 3篇优秀传统文化
  • 3篇中华优秀传统...
  • 3篇田野调查
  • 3篇民委
  • 3篇民族政策
  • 3篇角色
  • 3篇国家民委
  • 3篇城市少数民族

机构

  • 53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湖北科技职业...
  • 1篇湘潭大学
  • 1篇西昌学院
  • 1篇四川省民族研...

作者

  • 6篇唐胡浩
  • 5篇李吉和
  • 5篇袁年兴
  • 4篇李然
  • 3篇李安辉
  • 3篇段超
  • 3篇杨万娟
  • 3篇雷振扬
  • 2篇方清云
  • 2篇李勇军
  • 2篇陈蒙
  • 2篇葛政委
  • 2篇常岚
  • 1篇王升云
  • 1篇卢时秀
  • 1篇张丽剑
  • 1篇王艳萍
  • 1篇范才成
  • 1篇哈正利
  • 1篇沈再新

传媒

  • 17篇中南民族大学...
  • 5篇西南民族大学...
  • 4篇贵州民族研究
  • 2篇理论月刊
  • 2篇湖北民族学院...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穆斯林
  • 1篇民族研究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回族研究
  • 1篇民族论坛
  • 1篇湖南农机
  • 1篇长江论坛
  • 1篇前沿
  • 1篇学术探索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吴泽霖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被引量:8
2009年
吴泽霖先生在中国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拓展、教学、科研机构的建立、学科知识的应用和普及等方面对中国人类学的建立和发展的巨大贡献。吴泽霖先生的治学历程和中国人类学的发展轨迹表明,人类学作为一个西来的学科,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需要将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完美结合,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李然
关键词:中国人类学
民族共生发展的形成理路及运作机制被引量:1
2009年
民族共生发展是指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合作而形成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优化的民族发展模式,其基本出发点是民族与民族之间平等互惠合作,根本目的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四种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最终目标是促进共生体内的各个民族的同步优化,核心是共存和共赢。文章从形成民族共生发展的微观要素——民族共生责任入手,从共生系统的视角阐释民族共同体内的所有共生民族的四种共生责任,并以此为要素探讨民族共生的运作模式和共生效应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价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共生发展的一般概况,总结民族共生发展的有效运作机制。
袁年兴
重塑村落共同体:乡村治理视角下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基于席赵村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被引量:14
2021年
乡村社会不断被卷入到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利益追求日益分化和个体化更为明显,传统互惠互助的共同体网络瓦解,处于原子化的村民个体难以形成集体性行动。在推进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重塑村落共同体有其必要性。乡村传统文化来源于乡村社会实践又影响着乡村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约束力,以其为纽带所形成的村落共同体根基最为深厚,与村民们最为亲近。研究认为应当正视和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关注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在乡村社会运行中的重要地位,重视乡民惯习对乡村社会团结的促进力量。通过筛选具有“地方性”特质的传统文化事项,借助诸如传统丧葬仪式所拥有的角色转换、社会联结、回馈调适等功能,能够为重塑村落共同体提供公共场域、认同基础和秩序规范。村落共同体的形成有利于增强乡村社会内部凝聚力,促进乡村社会整合,强化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为实现更高质量的乡村多元主体共治提供基础性保障。
唐胡浩赵金宝
关键词:共同体乡村治理传统文化丧葬仪式
论坚持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的现实意义与路径选择
2013年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稳定与发展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中国特色民族政策,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国家统一与安全,实现国家总体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坚持中国特色民族政策,要走法治化道路,完善政策执行与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工作,处理好坚持与完善创新的辩证关系。
雷振扬陈蒙
关键词:民族政策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法治化责任追究机制
论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中的文化保护被引量:5
2010年
要破解西南民族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环保、社会、舆论和政治压力,就必须在西南民族水利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中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汉族地区以保护文物为主的方式不同,西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和文化空间的任务更为突出。在具体实践,水利建设单位与移民安置部门应该重视西南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保护的特殊性,积极探索水电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中的科学的文化保护方式。
葛政委
关键词: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工程建设文化保护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民族乡政策被引量:6
2012年
民族乡政策是解决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的一种政治形式。在梳理民族乡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阐述民族乡政策的主要内容,剖析当前民族乡政策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民族乡的地位和性质,明确民族乡撤并和民族镇设置的程序与条件,提高政府执行能力,加快民族乡扶贫开发步伐,完善《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健全民族乡政策法规体系等建议。
李安辉
关键词:散杂居少数民族
“以人为本”与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战略选择--以湖南武陵山六县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以人为本"视域下,湖南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表现为:水情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山区地形为主,产业结构固化,第一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二元结构明显,城市管理规章制度缺位;民族文化纷杂,特色不鲜明。鉴于此,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应该选择如下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人性化"管理战略,文化立城战略,多元推进战略,产业带动战略。
方清云黄忠彩田长栋
关键词:以人为本城镇化
苏区教育与区域社会变迁——以闽西苏区为例被引量:6
2005年
闽西苏区教育在传播、深化共产主义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冲撞与融合。在反向认同的过程中,闽西苏区教育利用和改造了传统文化的积极因子,在红色的区域社会成功地移植了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改变了一代甚至数代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袁年兴
关键词:区域社会苏区教育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现状困境与解决路径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基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和民族文化流失的双重可持续发展困境而提出的新时代战略。这一战略的文本表述虽然是官方话语,但是其间却隐含着两大核心学理问题,即作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态环境和作为人文社会科学意义上的民族文化。而将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进行学理整合者,则是学术视野聚焦于以环境和文化为核心旨趣的文理交叉的边缘学科,而在这些边缘学科中,文化生态学无疑是讨论两者内在逻辑关系中颇有见地者。文化生态理论的核心命题,正在于讨论民族文化与所处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互动形式、互动过程及其互动成效,最根本者是文化与环境适应的空间与适应的层次,而这正是当前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学理刚需。
杨曾辉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保护区
伊斯兰教协会在城市民族工作中的作用与问题研究——湖北省伊协组织个案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引导与发挥民族宗教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是现阶段我国统一战线和宗教工作的现实任务。本文运用民族学、社会学、统计学等方法,对湖北省伊协组织在城市民族工作中的作用与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湖北省伊协组织在城市民族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业务主管部门对伊协的性质与作用认识不够,伊协职能不明,"三无"现象严重影响伊协正常开展工作,建议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业务主管部门对伊协作用的认识,重视城市穆斯林民生与民族宗教问题,充分发挥伊协组织的积极性,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与社会和谐。
李安辉陈晓敏
关键词:穆斯林城市民族工作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