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 作品数:125 被引量:243H指数:7
- 相关作者:王强更多>>
- 相关机构: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华侨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马修·阿诺德与20世纪中国文化被引量:7
- 2006年
- 马修.阿诺德的文学批评观与文化哲学思想,经由辜鸿铭、张歆海、吴宓、梅光迪、郁达夫、郭沫若、朱光潜、闻一多、梁实秋等众多接受个体,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化思想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三个阶段;影响的方式则有直接与间接的区别。考察马修.阿诺德在中国既被大规模接受、又被激烈抵抗的独特文化遭际,可以给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文化现代化建设带来重要启示。
- 向天渊
- 关键词:马修·阿诺德
- 左右互搏:闻一多学术文章的话语方式
- 2023年
- 闻一多的学术论文大多以“左右互搏”或者说“自我辩难”的话语方式,营造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强大气场。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喜欢在论文中设置问题,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实现话轮转换,增强文章气势;第二,善于和虚设之“你”进行论辩商,以此拓展思维空间,引起读者共鸣。
- 向天渊黄波
- 关键词:话语方式自问自答话轮转换学术论文闻一多
- 偏于一极的诗歌时代被引量:1
- 2010年
- 蒋登科
- 关键词:市场经济
- 朝圣路上的文学姻缘:钱锺书的文学翻译思想被引量:1
- 2012年
- 钱锺书的翻译思想集中体现在翻译境界和翻译功用两个方面,其"化境说"给文学翻译设置了最高境界,给译本设置了最高标准,最终起到提高翻译质量的效果;其"媒诱说"认为翻译的功用是让读者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从而使中外文学达到交流和借鉴的目的。二者在钱先生的翻译思想中看似矛盾实则协调统一,是合理的翻译理论。
- 熊辉
- 关键词:文学翻译
- 译介学与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拓展被引量:1
- 2009年
- 现代诗学的学科建设讨论已经渐入佳境,也引起外界一定的关注。本来按照我们的设想,准备今年结束这场讨论。但是现在看来,好像欲罢不能。稿件源源不断,参与讨论的学者正在兴头上。本期刊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作者的见解。这些见解也许不够成熟,不够全面,然而都有新意,可以引发人们的回顾与前瞻,可以在推进学科建设上给大家留下思考的空间。张德明提出现代诗学要实现从"转益多师"到"自成一体"的转变,强调了现代诗学的民族属性;而曹万生则从现代诗学发端于现代汉语的引入,提出现代诗学与古代诗学的若干异质。向天渊和熊辉分别从"和合学"和"译介学"来打望现代诗学,他们的文章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下期的讨论,我们还会发表一些类似文章。要将讨论深入下去,就要保证学术自由(Academic freedom)。诚如苏格拉底所说,自由地追随一种论点,是建设性的学术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批判性思想总是威胁着普遍的流行观念的存在。维护学术自由不只是为了维护学者的权利,更是为了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本期杨景龙的《新诗名家与中国古典诗学》,其实也是在呼应现代诗学学科建设讨论,虽然作者本身不见得是这样想的。杨景龙是古代文学专家,由他来梳理新诗名家与古典诗学的关系应该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 熊辉
- 关键词:译介学诗学体系现代诗学比较文学语言研究中国新诗
- 从诗到诗性:视觉文化传播中现代诗学研究的审美转向被引量:4
- 2009年
- 从本期起,我们开展"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我们对笔谈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将要持续几期的笔谈能"谈"出一些有真知灼见的东西。中国现代诗学已经诞生近百年了。是时候了,需要回顾和科学地总结近百年积累的正面和负面的艺术经验,肯定应当肯定的,发扬应当发扬的,批评应当批评的,推掉应当推掉的;向伪诗学宣战,摆脱边缘化的尴尬处境,推动当下中国新诗的振衰起弊。这是现实提出的问题,时代提供的条件,诗界普遍的希望,历史赋予的使命。对新诗的"新"和自由诗的"自由",切忌误读。任何艺术都是有"规矩"的。这既是局限,又正是特殊魅力之所在。现代诗学的规范是新诗规范的前提。我们的讨论,遵循"百家争鸣"的原则,为大家准备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请大家就中国现代诗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现代诗学的各个方面,自由发表意见。现代诗学在新诗草创期从零起步,取得的进展是很不容易的。现代诗学能够走到今天,是一代代诗学家努力的结果。但是目下在现代诗学领域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这里提出学术规范问题,作为主持人的发言。说得不客气一点,近年出现了一些学术垃圾。我们常常遇到"六经注我"的武断地以研究主体代替研究对象的著述;遇到从偏爱走向偏废的以偏概全的著述;遇到不是历史地研究历史问题,而是以当代语境取消历史语境的著述;遇到以西方话语颠覆民族话语,充当强权话语的"搬运工"和随从的著述;遇到以概念游戏冒充原创性的著述。著书不立说;繁而不荣,盛而不昌。这种现象,人们早已有所感受。这类著述的存在,除了为垃圾制造者(某些专心致力于谋利的刊物和出版社之类)带来实际利益以外,对于学术,对于新诗,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前几年有37位院士就学术规范问题致信中央时说:"只有被引用并获得正面评价的
- 梁笑梅
- 关键词:审美范式视觉文化传播诗学研究诗性社会文化语境
- 打通古今、融贯中西: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一种倾向
- 2009年
- 从本期起,我们开展"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我们对笔谈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将要持续几期的笔谈能"谈"出一些有真知灼见的东西。中国现代诗学已经诞生近百年了。是时候了,需要回顾和科学地总结近百年积累的正面和负面的艺术经验,肯定应当肯定的,发扬应当发扬的,批评应当批评的,推掉应当推掉的;向伪诗学宣战,摆脱边缘化的尴尬处境,推动当下中国新诗的振衰起弊。这是现实提出的问题,时代提供的条件,诗界普遍的希望,历史赋予的使命。对新诗的"新"和自由诗的"自由",切忌误读。任何艺术都是有"规矩"的。这既是局限,又正是特殊魅力之所在。现代诗学的规范是新诗规范的前提。我们的讨论,遵循"百家争鸣"的原则,为大家准备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请大家就中国现代诗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现代诗学的各个方面,自由发表意见。现代诗学在新诗草创期从零起步,取得的进展是很不容易的。现代诗学能够走到今天,是一代代诗学家努力的结果。但是目下在现代诗学领域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这里提出学术规范问题,作为主持人的发言。说得不客气一点,近年出现了一些学术垃圾。我们常常遇到"六经注我"的武断地以研究主体代替研究对象的著述;遇到从偏爱走向偏废的以偏概全的著述;遇到不是历史地研究历史问题,而是以当代语境取消历史语境的著述;遇到以西方话语颠覆民族话语,充当强权话语的"搬运工"和随从的著述;遇到以概念游戏冒充原创性的著述。著书不立说;繁而不荣,盛而不昌。这种现象,人们早已有所感受。这类著述的存在,除了为垃圾制造者(某些专心致力于谋利的刊物和出版社之类)带来实际利益以外,对于学术,对于新诗,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前几年有37位院士就学术规范问题致信中央时说:"只有被引用并获得正面评价的
- 张传敏
- 关键词:中西诗学史民族传统中国新诗
- 西方纯诗论考论被引量:5
- 2012年
- 西方纯诗论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纯诗论是马拉美和瓦莱里的纯诗论,广义的还包括作为狭义纯诗论基础的爱伦·坡和波德莱尔的纯诗论以及瓦莱里之后的其他纯诗论。纯诗论可以从纯粹情感、纯粹观念和纯粹语言三个方面考察。广义纯诗论偏重于纯粹情感,亦即诗的审美情感,因此它与唯美论的界线不清。狭义纯诗论则在纯粹情感的基础上还具有两个特点,即纯粹观念世界的特点和纯粹语言形式的特点。纯诗概念是可以成立的,它具有评判诗歌审美价值的重要意义。
- 陈本益
- 生命的升华、超越与救赎——李洱《应物兄》的死亡叙事
- 2019年
- 《应物兄》是李洱先生的新作,该小说一反先锋文学对生命虚无和荒谬的书写,转而赋予死亡厚重的意义。李洱在小说中安排了三种类型的死亡叙事: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死亡是生命的重生与升华,中生代知识分子的死亡是生命的超越,那些被认为已经死亡但却活着的知识分子的'死亡'是生命的救赎,由此凸显出《应物兄》对知识分子的关怀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问。
- 熊辉
- 关键词:生命关怀死亡叙事伦理道德
- 探索汉语诗歌节奏的一个思路被引量:3
- 2011年
- 汉语诗歌节奏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至今未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造成不同语言的诗歌节奏的两个共同点,即作为节奏基本条件的一定的时间间隔和作为节奏本质特征的对立性语音特征,然后着力探索汉语语音的有关特性在这两个共同点上的独特表现。由此我们或许可能探索到汉语诗歌节奏究竟是什么。
- 陈本益
- 关键词:节奏诗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