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孙中山研究所

作品数:55 被引量:163H指数:6
相关作者:周成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历史地理
  • 14篇政治法律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2篇孙中山
  • 13篇主义
  • 8篇辛亥革命
  • 6篇文化
  • 5篇孙中山研究
  • 4篇大总统
  • 4篇战争
  • 4篇三民主义
  • 4篇社会
  • 4篇临时大总统
  • 4篇民主
  • 4篇民族
  • 4篇爱国
  • 3篇政治
  • 3篇苏俄
  • 3篇民国
  • 3篇教育
  • 3篇革命党
  • 3篇国民党
  • 3篇《孙中山全集...

机构

  • 55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社会科...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共中央文献...
  • 1篇文学院

作者

  • 22篇林家有
  • 7篇桑兵
  • 6篇李吉奎
  • 3篇敖光旭
  • 3篇周兴樑
  • 2篇周兴梁
  • 1篇周兴
  • 1篇周成华
  • 1篇张芝联
  • 1篇何兹全
  • 1篇陈川
  • 1篇胡厚宣
  • 1篇夏东元
  • 1篇段云章
  • 1篇邱捷
  • 1篇曹天忠
  • 1篇罗尔纲
  • 1篇刘大年
  • 1篇宋德金
  • 1篇庞卓恒

传媒

  • 13篇近代史研究
  • 4篇文史哲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共党史研究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文史知识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历史教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团结
  • 1篇秘书工作
  • 1篇广东史志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学术动态
  • 1篇同舟共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7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6
  • 4篇1995
  • 5篇1994
  • 2篇1993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排日移民法案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被引量:10
2006年
关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前人多从孙中山本人的思想脉络中寻求解释,实则此事与1924年美国的排日移民法案关系密切。这一法案强烈的种族色彩,使得明治维新以来以脱亚入欧为目标的日本面临重新定位的抉择,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考虑是否应当回到亚洲的立场,与亚洲大国结盟的呼声渐起。然而,日本在东亚推行的强权侵略政策,令东亚各国对此反应冷淡。开始孙中山的态度也相当保留,直到日本国内出现反省的声音,而亚洲其他国家予以正面回应,为了实现国内统一,孙中山转而争取日方的支持。在向政府和政党求援不果后,孙中山将主要诉求对象转到日本国民方面,并以包括俄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国民的结盟对抗列强的同盟以及日本政府和政客长期追随欧美列强的行为。因此,1924年底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绝非投日本之所好,得到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有识之士的共鸣。他们对于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解读,与当时的中日政坛乃至后来学人的看法,有着不小的距离。
桑兵
关键词:大亚洲主义孙中山
为人物修志的新尝试——《广东省志·孙中山志》读后
2005年
在2004年11月孙中山138周年诞辰之际,由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组织中山市史志办公室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数10名研究人员编撰的《广东省志·孙中山志》,历经数年数易其稿,终于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广东省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广东孙中山研究者集体创造的新成就。
林家有
关键词:孙中山修志地方史志文化建设编撰
试论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具体内涵
1990年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晚年在中国共产党人和第三国际的帮助下,于新旧民主革命转变时期重新寻找革命途径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历史已经证明:三大革命政策,是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正因为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确立了这三大革命政策,所以才建立了三民主义同共产主义的统一战线,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如果没有这三大革命政策,根本谈不上国共两党的联合战线。尽管台湾、港澳和国外的一些学者或闭口不提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或对三大政策的科学概念提出种种非难,但三大革命政策作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重要体现,作为他晚年思想飞跃的主要标志,却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其丰富的内涵。我国的史学工作者。
周兴梁
关键词:孙中山国民党改组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苏俄政府国共两党
章太炎的“学隐”思想及其渊源被引量:5
2002年
章太炎的“学隐”思想包括“逼”、“隐”、“反”三个密切相关而又各不相同的层面 (因“隐”的一面更具整体意义 ,故本文将它概括为“学隐说”或“学隐”思想 )。历史文化中心论和“严种族之别”的民族主义是其本质特征 ,对乾嘉考据学 的形成及清代汉学家精神风貌的独到洞察和阐释 ,则构成了其核心内容。从渊源来看 ,它是江浙特有的人文地缘和族类意识的直接产物 ,它基本真实地揭示了民族主义的高涨是乾嘉考据学得以形成的枢纽或关键这一内在联系。学者们对乾嘉考据学成因的解说纷争已久 ,因不为学界见重而几至湮没的“学隐”思想 ,或许能最终弥缝各种说法 ,并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
敖光旭
关键词:乾嘉考据学章太炎汉学家渊源地缘说服力
孙中山与世界和平
2002年
由广州中山大学与日本创价大学联合举办的"孙中山与世界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3月10~13日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这次会议的起因是1999年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访问日本创价大学时与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日本创价大学创始人池田大作先生商谈两校合作研究孙中山的一项成果。2000年上半年日本创价大学邀请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所长林家有教授到该校讲学和研究,在此期间林家有教授与日本创价大学国际部就两校合作研究"孙中山与世界和平"课题达成协议,这次会议是两校合作研究孙中山的一项结果。
林家有
关键词:孙中山和平观历史人物
论梁启超由拥袁到反袁思想的演变被引量:6
1994年
武昌起义爆发后,由于改良派与革命党人的尖锐对立,梁启超对国内的政治形势采取了“和袁慰革,逼满服汉”的方针,既依附袁世凯,又防备袁世凯,两者若即若离。袁世凯上台以后,梁启超出于组织政党、控制国会、相机组阁、以便和革命党人相抗衡的考虑,同袁世凯采取了合作的态度。尤其是在二次革命期间,梁启超为袁世凯镇压革命力量积极出谋划策。然而这期间,双方在政党政治与专制独裁、爱国与卖国、以及一些内政外交的具体问题上仍存有不可克服的矛盾。袁世凯称帝以后,梁启超断然与之决裂,重新回到了革命阵营。梁袁之间由合作到决裂,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矛盾和斗争尖锐化的产物。
林家有
关键词:进步党革命党人熊希龄政党政治临时大总统
反对封建复辟的新举措——有关孙中山《民权初步》的几个问题
2008年
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民权初步(社会建设)》,初名《会议通则》只是讲一些集会结社的规则、秩序、动议、讨论、表决、复议之类的具体事,初读时很烦人,体会不出它有何微言大义。最近因为撰写《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书稿之需,我又认真地、从头到尾地读了《民权初步(社会建设)》,则另有一番滋味。这本讲会议规则的书,孙中山则将其改名为《民权初步》,并将其列为《建国方略》的'社会建设'。
林家有
清末民初传播业的民间化与社会变迁被引量:49
1991年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动力和指标。经验材料表明,没有教育、通讯、交通和大众传媒的普及发展,经济增长不能直接作用于政治变革。清末民初,中国的大众传播业迅速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民间化态势。作为经济与政治的中介环节,这不仅促成政体形式由帝制向共和剧变,而且引起整个社会结构的连锁反应。
桑兵
关键词:清末民初社会变迁民间化传播业政治变革近代社会
孙中山与西方基督教被引量:4
1995年
对基督教的信仰始终是孙中山政治生活的一小部分。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他对基督教的信奉重在精神而轻形式,不甚信仰神化的上帝而崇信作为革命救世者的那稣,不恪守基督教义中的神学信条而取其济世救众的积极内容。他对基督教在文化思想规范方面所起的积极影响与作用给予重视和肯定,而对其中某些组织形式与成员充当列强爪牙进行的侵略活动则持批判与否定态度。他指出基督教在为近代中国传播民主思想,开创社会风气与改良国民道德人格等方面起过一定作用,但不可过高估价它在政治斗争中的地位。他一生的革命活动,始终有一批教徒志士追随其间、参与其事、同情其志。孙中山与基督教及教徒的关系,总体上有助于他进行的革命事业。
周兴
关键词:孙中山基督教徒基督徒《孙中山全集》
评《维新派与近代报刊》
1998年
徐松荣著《维新派与近代报刊》一书,于1998年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31万余字。诚如方志钦在该书序言中所指出的,“维新派在中文报刊的发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但“对他们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报刊思想,还未曾进行过专门的、系统的研究与著述。《维新...
李吉奎
关键词:维新派近代报刊中国新闻史改良派立宪派办报活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