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

作品数:229 被引量:2,653H指数:28
相关作者:谢永泉李植华徐华松徐昊娟辛景禧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8篇农业科学
  • 80篇生物学
  • 17篇文化科学
  • 13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4篇种子
  • 21篇水稻
  • 20篇植物
  • 13篇激素
  • 12篇原虫
  • 12篇发育
  • 11篇疟原虫
  • 10篇蛋白
  • 9篇萌发
  • 7篇对虾
  • 7篇杂交
  • 7篇植被
  • 7篇群落
  • 7篇贮藏
  • 7篇花生
  • 6篇蛋白质
  • 6篇鱼类
  • 6篇草坪
  • 5篇恶性疟
  • 5篇恶性疟原虫

机构

  • 225篇中山大学
  • 1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暨南大学
  • 3篇广东药学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山西大学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贵州科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41篇傅家瑞
  • 19篇王永锐
  • 14篇林浩然
  • 14篇张宏达
  • 13篇王伯荪
  • 12篇宋松泉
  • 11篇江静波
  • 9篇何建国
  • 9篇陈润政
  • 8篇黄建成
  • 8篇杨中艺
  • 7篇林信伟
  • 7篇席嘉宾
  • 6篇刘振声
  • 6篇黄学林
  • 6篇谢永泉
  • 6篇张志权
  • 6篇李海云
  • 6篇黄上志
  • 5篇姜孝成

传媒

  • 17篇植物生理学通...
  • 17篇中山大学学报...
  • 15篇种子
  • 9篇植物生理学报...
  • 8篇Acta B...
  • 8篇广西植物
  • 6篇动物分类学报
  • 5篇草业科学
  • 5篇热带亚热带植...
  • 5篇核农学报
  • 5篇水生生物学集...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海洋科学
  • 4篇生态科学
  • 4篇广东微量元素...
  • 4篇热带海洋
  • 4篇广东寄生虫学...
  • 3篇科学通报
  • 3篇Curren...
  • 3篇植物杂志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10篇2001
  • 12篇2000
  • 15篇1999
  • 11篇1998
  • 29篇1997
  • 10篇1996
  • 28篇1995
  • 14篇1994
  • 35篇1993
  • 21篇1992
  • 10篇1991
  • 8篇1990
  • 5篇1989
  • 2篇1980
  • 1篇1979
2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贝类病害学研究进展——Ⅰ.贝类微生物病学研究被引量:14
1995年
概述了贝类各种微生物病的病原生物学、致病机制、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目前国内外贝类病害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吴信忠江静波潘金培
关键词:贝类微生物病病害
花生种子的发育与贮藏蛋白质的合成和积累被引量:44
1992年
花生果针入土后16天(16 DAP),种子干重和鲜重开始迅速增加。整个发育阶段可分为5个时期:组织分化期(0~20 DAP)、成熟前期(21~28 DAP)、成熟中期(29~40DAP)、成熟中后期(41~62 DAP)和成熟后期(63~88DAP)。种子发芽率在成熟前期和中期迅速提高并到达最大值,而苗成活率在成熟中后期达到最大值,苗鲜重则以88 DAP种子的为最大。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模式与种子干重变化相似。SDS-PAGE分析表明,种子发育初期(16 DAP)子叶中已积累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I。双向凝胶电泳显示花生球蛋白各个亚基在20DAP时均已存在,伴花生球蛋白I的主要亚基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其等电点有所变化,含量也逐渐增加。其他蛋白质在种子发芽力形成阶段(20~40 DAP)的变化较为显著。
黄上志傅家瑞
关键词:发育贮藏蛋白花生种子
花生种子耐脱水力的形成与可溶性糖累积的关系被引量:31
1998年
花生胚轴的耐脱水力在40-65DAP的发育后期逐渐增加,同时胚轴还原性糖/非还原性糖比值下降。缓慢干燥可同时诱导35DAP胚轴累积蔗糖与寡糖(水苏糖与棉籽糖);外源ABA及高渗处理可诱导35DAP离体胚轴累积蔗糖,但不能累积寡糖(水苏糖)。耐脱水胚轴可溶性糖成分的模拟混合物可在水活度0.32及零上温度进入玻璃态;而不耐脱水胚轴的可溶性糖模拟混合物仅在零下温度进入玻璃态。模拟实验证明在干燥状态下可溶性糖与花生2S蛋白结合,并消除了2S蛋白的干燥结晶。
杨晓泉姜孝成傅家瑞
关键词:花生种子发育可溶性糖
水稻对硒吸收、分布及硒与硅共施效应被引量:81
1996年
水稻幼苗根吸收的75Se在顶叶分布较多,以下各对依次减少,但根内积累更多。当Yoshida营养液加入0.1和0.3ug/ml亚硒酸钠,根吸收32P多,幼苗长高并生根;但经0.6ug/ml处理后幼苗生长受抑制,叶片失绿。加Si可抑制Se高浓度使叶片变黄。在同样加Se处理中,加Si的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对32P吸收量和幼苗地上部分布量均高于不加Si的处理,并随着Se浓度的增加而增高,而当Se浓度过高时则下降。加Si促进14C-同化物分布在稻穗。
王永锐陈平
关键词:水稻
猕猴桃果实酚酸的含量测定
1997年
应用反相HPLC法测定10种猕猴桃果实中3种酚酸的含量,结果3,4-二羟基苯甲酸(AR-03)和咖啡酸(AR-05)以华南猕猴桃为最高,对羟基苯甲酸(AR—04)以毛花猕猴桃为最高;对于不同采收期的样品,3种成分均以果熟期为最高。
祝晨蔯张宏达
关键词:猕猴桃酚酸
种子年产度检验技术研究——Ⅲ、用几种速测法测定大豆种子的年产度和生活力被引量:4
1990年
在检验种子年产度或生活力的实际工作中,常常要求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这就需要用到一些快速的、简易的测定方法。除了我们在前面介绍过的挥发性醛测定法外,还有紫外荧光法,软X 射线法,电导法和TTC
陈润政张北壮傅家瑞
关键词:种子检验大豆生活力
种子的发育及其调控被引量:6
1992年
1 种子发育的基本过程1.1 胚胎发生与贮藏组织的形成自然界中有三大类种子可产生种子:种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以及双子叶和单子叶的被子植物。种蕨植物目前只存在从早石炭纪至白垩纪遗留下来的化石;裸子植物约有760多种;
黄上志傅家瑞
关键词:种子作物发育
高等植物中硝酸还原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6
1993年
生物圈中无机氮通过生物固氮或者硝酸盐的同化转化为有机氮。每年由植物同化硝酸盐的速率大约是2×10^(13)公斤,比生物固氮的速率大100倍。因此,硝酸盐的同化作用在植物氮代谢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植物中硝酸盐转化为氨:第一步是硝酸盐的两个电子还原,成为亚硝酸盐。
宋松泉王永锐傅家瑞
关键词:植物硝酸还原酶
寡齿新银鱼骨骼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被引量:5
1994年
林信伟熊全沫
关键词:骨骼系统寡齿新银鱼银鱼科
中国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研究(五)——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叶附生苔类被引量:9
1992年
广东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调查,为该省西部有关叶附生苔类的首次报道,发现了2科、7属、13种和1变种。它们分布于海拔350—600m之间的沟谷常绿阔叶林内,最习见种类为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elliptica)和尖舌扁萼苔(Radula acuminata),其次系海南薄鳞苔(Leptolejemea hainanensis)和棉毛疣鳞苔(Cololejeunea floccosa)等。从区系角度分析,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与我国西双版纳、福建武夷山和台湾的叶附生苔类分别有50—70%的种类相似,它们以南亚成分为主,并有明显的我国特有成分(28.5%)。
李植华吴鹏程
关键词:叶附生苔类植物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