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作品数:240 被引量:1,147H指数:20
相关作者:李庆明孙惠兰王连荣赵迟陈旭东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药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10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3篇细胞
  • 51篇通心络
  • 42篇心肌
  • 42篇四逆
  • 41篇四逆汤
  • 40篇内皮
  • 39篇缺血
  • 30篇血管
  • 23篇胶囊
  • 21篇动脉
  • 21篇再灌注
  • 21篇灌注
  • 20篇内皮细胞
  • 17篇中药
  • 15篇凋亡
  • 15篇缺血再灌注
  • 14篇通心络胶囊
  • 13篇心肌缺血
  • 12篇蛋白
  • 11篇心病

机构

  • 238篇中山大学
  • 51篇中山大学附属...
  • 3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4篇广东省人民医...
  • 1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1篇中南大学
  • 7篇广东药学院
  • 6篇广州市儿童医...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澳门科技大学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河南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广州市妇女儿...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185篇吴伟康
  • 33篇钱孝贤
  • 27篇周彬
  • 24篇吴琳
  • 20篇刘勇
  • 16篇何穗智
  • 15篇罗汉川
  • 15篇赵明奇
  • 14篇谭红梅
  • 13篇刘定辉
  • 12篇刘克玄
  • 11篇赵丹洋
  • 11篇余舒杰
  • 11篇王敏
  • 11篇刘颖
  • 10篇陈璘
  • 9篇刘素芳
  • 9篇高唱
  • 9篇金明华
  • 8篇秦鉴

传媒

  • 20篇中国病理生理...
  • 9篇中药材
  • 8篇中国实验方剂...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 6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中国中药杂志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4篇中医杂志
  • 4篇中成药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河北中医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草药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32篇2010
  • 11篇2009
  • 26篇2008
  • 27篇2007
  • 26篇2006
  • 21篇2005
  • 23篇2004
  • 18篇2003
  • 15篇2002
2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53突变与VEGF在大鼠胃癌中的表达及中药胃康宁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了解P53基因突变与VEGF在大鼠实验性胃癌中的表达及中药胃康宁的防治作用.方法:Wistar ♂大白鼠,2-3月龄,体重120-140 g,用MNNG限期饲饮法诱导大鼠发生胃腺癌,设对照组,胃康宁1组、2组,用光镜、电镜观察大鼠胃黏膜细胞形态,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突变型P53及VEG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康宁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异形性、核浓染、核浆比增大等恶性表型轻微,能降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3.4905±1.5225),和VEGF表达(3.519±2.204),(P<0.001).结论:以MNNG诱导大鼠实验性胃癌的发生与P53基因突变及VEGF高表达有关,中药胃康宁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能显著抑制P53蛋白和VEGF表达.
李庆明余谦闵存云
关键词:P^53VEGF胃癌中药胃康宁基因突变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以及SOD和MDA的影响(摘要)
目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以往的研究发现中药补阳还五汤有保护血管损伤后内膜的修复,该研究进一步观察了其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动脉内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SOD和MDA的影响。方...
周彬王敏吴伟康刘勇彭朝权赵长林周汉建吴琳廖火城陈璘刘金来钱孝贤
关键词:加味补阳还五汤再狭窄
加减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胸腺糖皮质激素受体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2
2002年
目的 :观察加减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模型组 (M )、加减四逆散组 (C1)、人参皂甙组 (C2 )。电子天平称重并计算大鼠胸腺重量指数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目、核转移率。结果 :与C组比较 ,M组胸腺重量指数显著下降 ,糖皮质激素受体 (glucocorticoidreceptor,GCR)的数目略有上升的趋势 ,胸腺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核转移率显著上升 (P <0 0 1)。与M组相比 ,C1组与C2 组的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复合物的核转移率均显著降低 ,胸腺重量指数显著提高 (P <0 0 1或P <0 0 5 )。在受体核转移率下降方面 ,C1组优于C2 组 (P <0 0 5 )。此外 ,C1组各项数据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减四逆散能显著减轻糖皮质激素对胸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慢性心理应激大鼠GCR由胸腺细胞胞浆向胞核转位来实现的。
严灿徐志伟史亚飞李艳吴伟康邓中炎潘毅
关键词:四逆散慢性心理应激糖皮质激素受体
人参皂苷Rb1通过抑制NF-κB p65介导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改善内皮细胞复制性衰老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内皮细胞复制性衰老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复制性衰老模型,根据细胞形态的变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阳性率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表达水平评估HUVEC衰老;将复制性衰老模型细胞分为0、20、40、80、100μmol/L Rb1组,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b1处理衰老细胞48 h后观察衰老指标SA-β-Gal染色和PAI-1蛋白变化,每组3个复孔;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CPDL 2的HUVEC)、模型组(衰老细胞组)及人参皂苷Rb1组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活性,每组3个复孔;检测对照组、模型组及人参皂苷Rb1组细胞培养液中氧化应激和炎症指标,每组3个复孔。【结果】累计细胞群体倍增值(CPDL)16的HUVEC可作为复制性衰老模型;与0μmol/L Rb1组相比,80μmol/L Rb1组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和PAI-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 <0.001);复制性衰老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1),而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NF-κB p65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80μmol/L人参皂苷Rb1处理后SOD活力明显增加(P <0.05),MDA、IL-6、TNF-α的产量明显减少(P <0.05),NF-κB p65活性降低(P <0.001)。【结论】人参皂苷Rb1可通过抑制NF-κB p65介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延缓复制性内皮细胞衰老。
周彬吴琳凌叶盛余舒杰刘定辉柯世业刘勇郝宝顺钱孝贤
关键词:人参皂苷RB1炎症氧化应激NF-ΚBP65
HD02对前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蛋白的作用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NSC)增殖分化相关蛋白Notch1、hes5、Mash1、NeuroD在HD02促进慢性前脑缺血大鼠NSC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对照组(12只)、HD02组(12只),后两组又分成缺血后15,30d小组,每组各6只,制作SD大鼠前脑缺血模型,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NSC增殖分化相关蛋白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后15,30d、慢性前脑缺血大鼠NSC增殖分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7.42~38.16,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D02可明显表达明显增加Notch1,hes5,Mash1,NeuroD表达水平(t=3.17~36.55,P<0.05或P<0.01)。结论HD02能增加慢性前脑缺血大鼠NSC增殖分化相关蛋白表达,这可能与HD02促进NSC增殖分化有关。
高唱吴伟康
关键词:前脑缺血神经干细胞细胞增殖NOTCHLNEUROD
四逆汤有效成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神经酰胺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四逆汤有效成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及神经酰胺含量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四逆汤有效成分组。模型组以水灌胃,四逆汤有效成分组以附子生物碱、干姜挥发油及甘草酸粗品混合物灌胃。灌...
孙慧兰吴伟康
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5~275g,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不夹闭;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采用夹闭SMA60min,再灌注60min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预处理组(IPr组)夹闭SMA 10min,再灌注10min,余同I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夹闭SMA 60min后,再灌注30s,缺血30s,反复3次,再灌注60min;缺血预处理-后处理组(IPr-IPo组)先行缺血预处理,再行缺血后处理,操作过程同IPr组和IPo组。于再灌注60min时各组取肠粘膜组织,观察肠粘膜形态并行Chiu评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同时采集动脉血样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Chiu评分、MDA含量、MPO活性、血浆TNF—α与IL-6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IIR组比较,IPr组、IPo组及IPr-IPo组Chiu评分、MDA含量、MPO活性、血浆TNF-α和IL-6浓度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与IPr组和IPo组比较,IPr-IPo组Chiu评分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IPr组与IPo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可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较单独应用时效果好。
刘克玄李云胜王钟兴刘家欣黄文起吴伟康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
天保康注射液抗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氧化损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天保康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7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天保康治疗组(38例)和西药对照组(32例),进行两组临床疗效观察和比较,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SOD活性采用微量快速测定法,MDA含量测定采用改良八木国夫法,血清ET-1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RIA),NO的测定采用化学比色法。结果:天保康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总有效率为92.1%;且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MDA、ET-1,升高SOD、NO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天保康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疗的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抗血管内皮损伤等作用有关。
金明华秦鉴吴伟康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药制剂临床疗效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损伤
四逆汤对高胆固醇喂饲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氧化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9
2003年
为了观察四逆汤对高胆固醇喂饲所致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氧化损伤的影响 ,采用高胆固醇喂饲模型 ;将 2 4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 3组 :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汤组 ,分别给予普通饲料 (正常对照组 )和高胆固醇饮食 (其它 2组 )喂养 ,四逆汤组另加用四逆汤方药 ;实验结束后 ,观察血管病理变化、血和血管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血浆和血管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发现 ,与模型组相比 ,四逆汤组主动脉脂质斑块面积、内膜斑块面积和厚度明显降低 ;血和血管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 ;血浆和血管丙二醛的含量明显增加 ;血管超氧化物歧化酶蛋白和基因表达明显增强。研究结果提示 ,四逆汤具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抗氧化损伤可能是四逆汤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吴伟康黑子清孙惠兰梅开勇罗汉川
关键词:四逆汤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检查主动脉胆固醇
丹芍汤配方颗粒剂与水蜜丸剂在体外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药效学对比研究
2004年
目的 :观察丹芍汤配方颗粒剂与水蜜丸剂在体外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药效学的等效性。方法 :以外周血红细胞膜C3b受体花环率 (E C3bR)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 ,对 3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利用丹芍汤配方颗粒剂与水蜜丸剂的水溶液粗提物进行体外干扰试验。结果 :配方颗粒组中 ,空白管和实验管E C3bR分别为 9 2 9±4 2 7%和 15 6 1± 3 80 % ,平均激活率为 2 4 35± 12 10 % ,水蜜丸组中 ,空白管和实验管E C3bR分别为 9 2 9± 4 2 7%和 14 4 1± 4 0 9% ,平均激活率为 2 3 88± 15 81% ,对两组进行检验 ,结果P <0 0 5。结论
莫穗林陈玉玲李俊彪梁天民
关键词:丹芍汤配方颗粒剂体外红细胞免疫功能药效学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